分享

心理学:金钱能带来安全感吗?灵魂的贫穷,多少钱也无法满足

 小贤心理 2021-08-08
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许多人这样的认同了)
大概是因为没有办法,没有选择权。
房贷要还,车贷要还,孩子要读书,老人要赡养,员工要发工资,房租要交钱....
生活的每一项成本都需要钱,没有钱,或许根本就没有资格选择。
囤积大量的金钱,用物欲弥补内心的空虚。
欲望本身虽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有主次之分。
很多人跟随着主流价值观努力追求金钱、美貌、社会评价等外在事物,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这就好比我们意图通过得到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事实上,真正的价值是来自于自我肯定,而来自内在的欲望才是填满你空洞内心的关键。
真的是为了钱,连命都不要了吗?
现代社会中,活在工作、生活、情感、人际等多重压力下的我们,安全感似乎正被一点点吞噬。
熬夜、莫名孤独、经常沉默、有某些特殊偏好、不轻易相信别人……
这些都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同龄人一个个混得风生水起,就我的日子还一团糟,我能不急嘛?
试问,你的安全感是不是也丢了呢?
真正的安全感,永远来源于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一定是由内而外的,更是别人抢不走的。”
我们拼命追求的东西,可能只是为了满足内心不安的小孩。
在心理学上,安全感是一种信念,即相信自己存在的世界是安全的,比如:
相信自己不会被家人抛弃;
相信别人都是善良的;
相信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有安全感的人,不会随着人生的际遇变化,而改变这种信念,也不需要通过物质或外界的反应来验证自己的信念。
而每个人最初的安全感,都建立于小时候原生家庭的反馈。
一旦有负面反馈,则可能需要在往后的人生里不断地填补内在小孩的不安。
内在创伤无形无相,却是一股不容忽视的能量在我们的生命里持续运作,影响甚至操控着我们的生活与关系
我们在物质世界的运气如何、经济是富足还是困顿,有没有幸福感,这都与我们的“内在小孩”息息相关。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父母给我们安全感,需要父母帮助我们区分哪些是思想,那些是情感。
在很多不正常的家庭里面,家庭环境充满非正常的行为,比如酗酒、激烈的情绪、身体的暴力与心理的压抑,孩子就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应付这些事情上面。
时间一长,他们的内心无法产生自尊感,所以他们会向外寻求满足感。共依存的行为表明,这个人很多童年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一个人如果肚子饿了,他必须要吃到真实的食物才能填饱肚子,否则时间久了,他会死掉。
但是心理的匮乏感,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填补(如金钱的填补),人一样可以活下去,只不过带着匮乏感。
安全感是生存于世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而一个人最早的安全感就是来自于自己的父母。父母亲密的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整个世界是安全而稳定的,从而形成对整个世界的安全感。
所以,那些从小与父母亲密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更有自信,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反之,孩子就很容易自卑,出现社交困难等状况。
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
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所有关系都会真实反映你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事。
如果没钱,那还配谈“做喜欢的事”么?
无法做到身心统一,而这又将决定你是否开心、幸福。
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在选择爱情的时候,有了很多标准,要具备哪些硬件条件,才会去交往、恋爱。
当然,大部分还是没有那么极端的,还是愿意相信爱情的。
只是有另外一些理由支持他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先有温饱问题后有爱情问题。
在他们的眼里,渴望爱情,也尊重现实。
现实的情况却是,你很难遇到一个极有丰厚物质条件的人,同时也非常地爱着你。
那样一个高富帅或白富美,注定不是你的菜。
那么这个问题,选择现实还是选择爱情,就成为了一个需要面对的事。
我们所追寻的不是金钱和物质本身,而是金钱带给我们的自由。
我们以为金钱可以带给自己自由,可是,得到想要的金钱和物质后,幸福感与自由离自己更远了。
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我有钱,我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如果我爱的人离开我,我就活不下去了
只要我“努力”,世界就会回报我
“等候”会带来美好的结果
女人幻想“等待”那个对的男人,男人幻想不断追寻那个天造地设的美人
许多人喜欢幻想!
我们现在的思维,其实都是被过去绑架的。
我们之前的思维模式和对世界的认知,就像一个思想的牢笼,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定式。
生活没有了灯塔,纵是富可敌国,你的生命力就会在一堆数不完的钱币中,逐渐枯萎,而你的人生也将陷入到无穷无尽的虚无中。
世界上有一种让人畏惧的痛苦,那就是精神层面永无止境的虚无,它绝不会是你最终想要的。
并且“财务自由”的定义永远都在变,也许是一千万、也许是一个亿、也许是两个亿,除非我们学会了如何去觉察自己的欲望和内在的匮乏。
一沙一世界,一念一菩提。
生命中的匮乏感会引变为对情感的索取或对金钱物质的过度追求;
见过情感失意的女人拼命买东西来安慰失落的自己吧?
对权力名利的过度渴望也体现出了内心的虚弱;
不愿意花时间陪伴父母就用金钱来减轻自己的愧疚感......
不过很多时候,出于这样的潜意识需要而得到的金钱经常会引来很多不安,无法真正与金钱和平共处或者说坦然地享用金钱。
因为生命当中的孤独、死亡、自由、生命的意义这四个与心灵终极关怀相关的生命课题是无法用金钱来填补的,有意思的是:
你对金钱的态度,会将你内在对这四个课题的认知告知给这个世界。
很多人每天唯一动脑子的时间,就是思考今天要吃什么、双十一买什么,自己比朋友条件优越。
却很少想过:
这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正在消耗你宝贵的精力(生命),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因提出“自我损耗”理论而名声大噪。
所谓自我损耗,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是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分散精力,就是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
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能力和意志力都会下降。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每天把精力消耗在这个层面,也只能活在一个状态下。
如果你对自己的存在感到自卑,对自己的内在觉得匮乏,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那么就算你现在拥有很多钱,你也一样处在恐惧之中,你会恐惧失去,恐惧失去后不能再得到。
去试着做一些你不曾做过的美好事情,一顿美妙的晚餐,一件性感的裙子,美丽
的鲜花,做个美甲,装修房子…告诉自己“我值得拥有美好的一切”。
你存在,才会感到整个世界存在。
你看得到阳光,才会感到整个世界看得到阳光。
你失去平衡,才会感觉整个世界失去平衡。
你消失,世界也随之消失。

我们的服务
♥心理咨询 ♥情感咨询
♥催眠疗愈 ♥身心成长
♥企业咨询 ♥心灵沙龙
自由书写训练营
在生活中修行,做回真实的自我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