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史:中国大返还,秀吉统一的起点

 昵称55301288 2021-08-08

日本史:中国大返还,秀吉统一的起点

关键词:本能寺之变、贱岳之战

前因:本能寺之变

1582年,织田家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发动兵变,围攻身处本能寺的织田信长,后者孤立无援,自尽而死。

▲本能寺之变

后果:清州会议;贱岳之战

1582年,秀吉成功击败光秀,不仅使他的势力壮大,更增强了他在清州会议以及之后的织田家内斗中的话语权与道义优势。次年,秀吉与胜家之间爆发了贱岳之战,为争夺织田家基业而一决雌雄。

▲贱岳之战

过程始末

一、织田信长自尽

公元1582年,本能寺之变发生后,闻知信长死讯的丰臣秀吉迅速采取措施,从中国前线一路东进,迅速抵达了京都附近,一举击败了明智光秀,为信长报了仇。

当时,织田信长势头正盛,战国时代的终结、日本时隔一百余年的分裂,似乎已经要终结在他手中。然而,谁也没想到,本能寺的大火终结了这一切,这位战国时代最著名的枭雄,因为手下的背叛,而在一片大火中自尽身亡。

▲织田 信长(日语:おだ のぶなが,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

二、中国大返还

本能寺之变发生时,丰臣秀吉正率军在中国地区的前线与毛利家对峙,围攻由毛利家控制的备中国高松城。在此前的长时间围攻中,秀吉已经通过水攻与火炮的配合重创了高松城的守备,对毛利家而言,陷入重围中的高松城局势日复一日地危急。

本能寺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光秀向毛利家派出的信使便被秀吉方所抓捕,使得秀吉成为最早得知信长死讯的人之一。对秀吉而言,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信长的意外身亡,既让他悲痛不已,又让他捕捉到一丝机会。

不论前路如何,秀吉果断明确了自己接下来的战略规划——首先与毛利家和谈,其次带兵回京都与明智光秀决战,并且,两件事都要尽可能快地完成。

定好战略规划后,秀吉立即着手与毛利家和谈,然而,即使他现在着急赶回京都,却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逼迫毛利家和谈。最终,高松城的守将被迫切腹,城中士兵得以离开,毛利家向织田家割让部分领土。

解决掉前线战事的问题后,秀吉立即将信长的死讯通告全军将士,并着手撤退与断后事宜。一切安排妥当后,他迅速率领两万大军日夜兼程赶赴京都。在赶路途中,秀吉还不忘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准备,他派出大量使节,联系信长生前的属下重臣以及京都附近的一些中立城主。

▲中国大返还路线图

三、秀吉与光秀在天王山进行决战

同时,秀吉将手中的军用资金与军粮尽数发给麾下士兵,以资鼓励。在秀吉的精心策划之下、在为主君信长报仇的士气鼓舞之下,大军只用五天时间就赶到了京都附近。

1582年7月2日,秀吉与光秀在天王山进行决战,此时距离秀吉得知信长死讯,仅过去了七天时间。五天时间马不停蹄赶路200公里,并在撤退前逼敌方割地和谈,秀吉的这次军事行动,一直被认为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史称“中国大返还”。

随着秀吉赶至京都附近,与光秀的决战也迫在眉睫。此时的光秀,在逼死信长后,不仅占据了京都,更成功拿下了原本是织田家统治核心的大量城池,看似风光得意。不过,在许多人看来,光秀犯上弑主,而秀吉为主复仇,高下立判。

在占据道德高地的条件下,秀吉更是大力笼络人心,将大量原本持中立态度的织田家重臣拉拢到自己一方,这使得实力本就略胜光秀一筹的秀吉实力进一步壮大,到决战时,秀吉方已经聚集了四万大军,而光秀一方只有一万七千人左右。

▲秀吉水攻高松城

四、天王山之战结束

兵力的巨大差距使得这场战役的结果已经显而易见,随着秀吉军成功的偷袭,对光秀军的合围彻底完成,天王山之战尘埃落定。次日,兵败的明智光秀独自逃亡,在路途上被农民伏击杀死。其女婿也在天王山之战失败后自杀,明智家的势力就此败亡。

成功击败明智光秀后,秀吉毫无疑问成为了成功为主君织田信长复仇的重要人物, 不仅聚拢了一大批织田家重臣,其在织田家内部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俨然超过了资历远大于秀吉的另一位织田家重臣——柴田胜家。

天王山之战结束后的清州会议上,两人地位的此消彼长更加明显,矛盾与分歧也更加激化。次年,秀吉与胜家之间爆发了贱岳之战,为争夺织田家基业而一决雌雄。

▲丰臣 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8月18日)

结论:

从本能寺之变,到天王山之战,丰臣秀吉表现出了惊人的战略能力,丰臣秀吉的势力迅速崛起,并成功成为了最有望继承织田信长事业的大名,迈出了他统一日本之路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丰臣秀吉》《日本书纪》《日本通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