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高参88 2021-08-09

本篇目录:

***********************************************

551.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

1936~1945年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

552.丰满万人坑遗址

1937~1943年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

553.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

1938~1945年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

554.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

1938~1945年                                 吉林省通化县

555.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

1940~1945年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

556.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1944~1945年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

557.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会址

1946年                                     吉林省梅河口市

558.鸡西万人坑遗址

1934~1945年                          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

559.朝阳山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密营遗址

1939~1941年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

560.侵华日军第516部队遗址

1938~1945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

**************************************

551.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1936年8月1日,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成立,标志着日军第100部队正式成立。1940年底,根据关东军命令,这支部队采用秘密番号,即满洲第100部队。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100部队的前身是1931年11月关东军设立的临时病马收容所,1933年2月,关东军司令部命令临时病马收容所改编为关东军临时病马厂,并将厂址由奉天(今沈阳)迁址到新京(今长春)。1936年4月23日,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向陆军省呈报《对充实在满兵备意见书》,提出“改编'关东军临时病马厂’,使之成为收治伤病马、防疫、细菌战对策的研究机关,新设'关东军军兽防疫厂’(挂牌时正式名称为'关东军军马防疫
厂’)”。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1949年12月,由前苏联主持进行的一场细菌战审判,让被隐藏已久的第100部队露出真容。据战犯高桥隆笃、平樱全作、三友一男等人交代,侵华日军第100部队是为准备细菌战而工作。秘密从此被揭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2019年10月,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2.丰满万人坑遗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丰满万人坑位于吉林城南25公里丰满区孟家村东山。这里有3条100多米长、6米宽、4米深的天然沟壑,掩埋着日军占领时期修筑丰满水电站的劳工的尸骨达万具之多,因此称"万人坑"。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自1937年始建丰满大坝,到1942年建成发电,由于劳动条件、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加之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统治,病死、饿死、冻死、累死和被各种惨无人道的刑法折磨、迫害致死的劳工,全部被扔到孟家东山沟壑里。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这些劳工大部分是日伪1937年至1941年从关内各地(以山东、河北两省居多)招、抓、骗来的青壮年,总数约有11万人。日本侵略者为了掩饰他们的法西斯罪行,1941年5月30日在丰满江东建起一座所谓"慰灵塔"。欺世之举,欲盖弥彰。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1963年,丰满发电厂在"万人坑"修建了简易的尸骨陈列厅,1964年建立了劳工纪念碑,1971年由吉林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在此建成劳工纪念馆。"丰满万人坑遗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丰满万人坑1984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3.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原名叫“浴淋塔山”,面积约50万平方米。因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在白山市石人镇开煤矿,并雇佣大批汉奸、打手专门看管从各地骗来的矿工,被奴役含恨死去的1万余人劳苦矿工却被日寇抛尸于此,故称“血泪山”。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石人血泪山,原名浴林塔山。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此成立石人采炭所,开始疯狂掠夺这里的煤炭资源。为满足日本军需资源,日本侵略者采取“要煤不要人”的人肉开采政策,劳工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矿难事故频发,七年时间里,死难矿工达一万余人。这些死难矿工尸体被扔到浴林塔山上,任凭狼狗争食,日积月累,留下了“万人坑”、“填人沟”、“白骨坡”、“夫妻坟”、“父子坟”等矿工尸体埋葬地,秀美的浴林塔山变成了白骨累累的“石人血泪山”。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1963年在此建阶级教育展览馆一处,并建参观纪念址8处,总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山顶有高15米的纪念碑一座,上书-“日伪统治时期死难矿工纪念碑”。向下有百级台阶,入口处有三个跪伏的罪魁生铁铸像,现部分建筑已遭破坏。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1983年11月24日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由省政府公布为文保单位,2019年10月7日,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4.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各类资源,从1933年到1938年,多次派技术人员到通化县七道沟铁矿进行勘查,于1938年设立了七道沟采矿所,1939年开始对七道沟铁矿正式开采。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日本侵略者在七道沟铁矿共掠走矿石150余万吨。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为了开采矿石,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他们以法西斯手段,欺诈矿工,提出“采富不采贫”“要矿不要人”“以人换矿石”的法西斯策略,对矿工进行凶狠的压迫、残酷的奴役和摧残。矿工的来源有四个途径:一是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骗招;二是各地摊派;三是抓捕的抗日武装人员和爱国人士;四是参加“国兵”检查不合格的“勤劳奉仕队”适龄青年。当时矿工生活十分艰难,吃着橡子面,穿着更生布,住在100多人睡的工棚大炕上。由于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矿工中流行伤寒病又称“窝子病”,传染性强,死人天天有。工人天天超负荷劳动,加之日本人克扣粮食又迫害毒打,导致工人大量伤残和死亡。为了处理矿工的尸体,日本侵略者修了两座炼人炉,昼夜开炉,还是不能及时处理尸体,于是干脆残忍地将尸体扔进大坑中,有的还活着就已经被扔进大坑里。由此,形成了铁道西、曹家坟和板房沟三处“万人坑”,尸骨遍野,白骨森森,惨不忍睹。从1939年到1945年,矿工因疾病、饥饿、事故、毒打致死的有1.7万余人。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2019年10月7日,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5.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伪满洲国建国忠灵庙,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大街长春空军学院院内,是日本侵略者专为祭祀为伪满洲国尽忠殉职的文武官吏(包括日本人)而修建的庙宇,也是宣扬殖民政策,对东北人民进行奴化教育的设施之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外庭空间、内庭空间两大部分,其中外庭空间包括前门、参道、昭忠桥、庙务所、纪念馆等建筑。内庭空间包括两侧中门、洗手所、神门(内门)、东西配殿、回廊、四座角楼、拜殿(祭殿)、灵殿。内庭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空间,当时这里每年有固定的反动的祭祀活动20次,还有临时增设的反动的祭祀活动。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伪满洲国建国忠灵庙的建筑形式再次体现当时试图以中日建筑文化为基础,加入一些欧美建筑的手法和形式构件来组合一种新建筑形式的企图。而在这场所谓新形式的制造过程中,在军国主义法西斯政治的提领下,建筑师仅仅变成一种工具。由于建筑师自身的原因,由其诠释的这种政治思想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变异,因此在一种思想的要求下,通过建筑而表现出的形式也就各有不同,但最被“推崇”的还是那种“看起采要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味道”。认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被当地人所接纳,以体现所谓“新国家”的“新形象”。从这一点来看建国忠灵庙的设计完全体现出日本侵略者吞并中国的野心。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当时伪满政要拜鬼图片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当时伪满政要拜鬼图片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当时伪满政要拜鬼仪式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2019年10月7日,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6.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位于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英雄壮举。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占地面积为27954平方米,展览馆建筑面积为2097平方米,展览馆内部展陈文物数百件,主要包括太平洋战火、黑色的囚程、将军的故事、战俘的遭遇、活着回家、远逝的背影和二战时期大事记7部分内容,采用了空中翻书、幻影成像、全息成像、将军对话等数字化互动展项,累计投入保护建设资金近5000万元。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境内设立了关押中国战俘的集中营达几十个之多,而专门用来关押美、英等盟国军队战俘的集中营为数却很少,除已知的中国台湾、香港以及海南省的盟军战俘营外,近几年又在沈阳、双辽和辽源3处发现了盟军战俘营遗址,即当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奉天俘虏收容所本部和第一、二分所。其中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由于当年集中关押了在东南亚战场被俘的盟军高级将领和文职官员,并且这里条件和待遇相对较高,因此,被专家和研究者们称为辽源高级战俘营。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现军分区(原北大营)院里,是二战时期日军秘密设立的专门用来关押美、英等国高级将领和高级文职官员的场所。1944年12月1日到1945年8月24日,这里关押了美军中将温莱特、美军少将摩尔、美军少将爱德华·金、英军中将珀西瓦尔、英军中将希斯、香港总督杨慕奇爵士、荷兰中将考尔和澳大利亚等盟军高级将领、高级文职官员总计34人。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一天,发动了对香港的空袭和马来亚战役、菲律宾战役。25日,守卫香港的英军抵挡不住日军的疯狂进攻,香港总督杨慕琦向日军投降;1942年2月15日,英军中将、马来亚总司令珀西瓦尔率部投降;5月6日,伤亡惨重的美军和菲律宾军,在驻菲律宾美军总司令温莱特中将的率领下停止抵抗。此外,1942年2月14日,日军发动爪哇战役,进攻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到3月15日,爪哇战役结束,包括荷兰中将海尔·塔·普尔顿在内的大批盟军被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在东南亚战场,十多万盟军缴械。美国中将温莱特、英国中将珀西瓦尔、荷兰中将普尔顿、英国中将希斯、港督杨慕琦等大批将领和官员被关进囚室。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1941年12月23日,日本政府以天皇敕令的形式公布了《俘虏收容所令》(敕令第1182号),从1942年起在各占领区和日本本土陆续建造战俘营。1942年10月,为使用盟军战俘充当日本掠夺东北战略物资的劳动力,日军从菲律宾临时战俘营挑选出近2000名具有军中技术经验的盟军战俘,装入有“地狱之船”之称的“鸟取丸号”,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将战俘押送至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奉天战俘营。对待盟军高级战俘,日军很重视,看管也很严,根据战事的发展多次改变他们的关押地,先是在马尼拉,后又把他们押往台湾。1944年10月,温莱特等90多名高级战俘又被从台湾转移到东北。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2019年10月7日,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7.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会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会址,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沈吉铁路北侧(现为梅河铁路分局工委楼),建于1936年,是伪满时期,日本人的铁路职工宿舍。是一座日式二层小楼,为红砖彻筑,东西长101米,宽8米,总面积为1622平方米。解放后,中共通化铁路分局梅河口地区工作委员会设在这里,因此,人们习称这座楼叫梅铁“工委楼”。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19463月,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已撤至梅河口、四平一带,313日——421日,东北局在梅河口先后召开多次重要的会议(史称“东北局梅河口会议”),研究东北的局势和作战方针,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的“先打长春、后打四平”战略方针,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中央决定向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一次全面反攻,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梅河口期间的会议,每次均由彭真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高岗、张闻天、李富春、伍修权、陈正人、周桓、吕正操、林枫、肖华、罗荣桓、邓华等重要领导人。会议研究分析东北战局,落实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的东北大会战的战略方针,对下一步作战计划作了周密部署。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2019年10月7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会址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8.鸡西万人坑遗址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鸡西市滴道“万人坑”位于滴道区矿里街道办事处红旗社区矿史馆西1公里处,滴道区滴道煤矿居民区北山西山沟中,东枕山头,西向牤牛河谷。万人坑弃埋死难矿工尸体始于1934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止,先后埋葬尸骨万具。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万人坑”共有4处坑址,1966年开掘其中一处,坑土可见东西排列的尸坑12排,地面可见零星尸骨。设万人坑展斤,覆盖2排尸骨坑,其中1排掘开表土,暴露展出,尸骨顺坑东西向排列。1966年,先后掘开的3排骨坑掩埋如故,因未作发掘,地下层次不清。葬式先有薄皮棺,后1棺2具,再后乱葬。先利用自然山沟乱葬,后掘浅坑,再后移地焚尸和建炼人炉。1947年,清算运动中被发掘,被辟为死难矿工陵园,设人看管,供人凭吊。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1968年,由省革委投资,在万人坑和炼人炉遗址上建成鸡西煤矿阶级教育展览馆。1983年1月25日,市政府将2处遗址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3月16日,省政府决定将2处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1985年,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500万人次。1982年,展览馆被矿务局划归滴道煤矿管理。1994年,市政府将展览馆和“万人坑”定为鸡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资5万元,全面修葺。2004年3月1日,市政府接管“万人坑”遗址,鸡西市文化局投资100万元,对展览馆进行了重新修建。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日本帝国主义于1941年在滴道矿建立了炼人炉,炼人炉建成后立即交付使用,共使用三年多,焚烧死难矿工尸体4000余具。最初是单孔炉,后增为双孔炉,是砖砌、券顶的窑式建筑,通体残长2.87米、宽2.5米,高1.84米,占地面积8.05平方米。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炼人炉分左右两个炼尸室,室宽0.7米,高1.47米,长2.5米,内衬耐火砖一层,炉体外壁厚度0.37米,后壁0.37米,炼尸室间壁0.42米。炼人炉炉门已破毁无存,烟道及烟筒仅存基座,烟筒基座长方形,长1米,宽0.87米,现烟筒基底整体保存完好。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鸡西万人坑遗址原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7日,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9.朝阳山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密营遗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五大连池市朝阳山抗联密营遗址位于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东北60千米的朝阳山乡境内。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朝阳山(又名大横山),是朝阳山区的腹地。1938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五师在军长赵尚志的领导下,深入到朝阳山地区,建立了第三军后方基地。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以后,抗联第九、十军的部队也陆续到达朝阳山地区(后改为第三路军三、九支队)。核心区在大横山(当地群众称朝阳山)、石荧山(当地群众称石人山)、零点岗。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朝阳山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密营遗址原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60.侵华日军第516部队遗址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侵华日军第516部队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可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侵华日军原驻中国齐齐哈尔516部队,主要任务是研究、生产化学武器和培训化武士兵,与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同为恶魔部队。侵华日军516部队在侵华战争中,给中国军民造成了极大伤亡,战后遗留的大量毒气武器装置与设施危险犹存。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5)

 侵华日军第516部队遗址原为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10月,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我的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