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李冬梅】

 太行文学l苑 2021-08-09

(淇河晚霞)

晚饭后的时间,我们一家三口的行动,永远不在同一轨迹上。儿子喜欢钻在屋里,上上网听听歌;老公喜欢躺在沙发上,刷刷抖音看看头条;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出门,到河边散散步发发呆。

河堤上走路的人不多,远没有早上晨练的人多。随着夜暮的降临,路上的人更少了。我一个人默默地走着,很是享受这种无边的寂寞。河里的水好像也失去了白天的喧闹,静静地流着。河堤两旁上的路灯亮了,在近岸的水面上晃动出斑斓的光柱,给河水增添了别样的美丽。河中心仍是一团黑漆漆,像满怀心事的沉思者,在同样漆黑的夜色里静默者。

此时独处的我,也像这河面一样静默着,掩埋着许多白天里的烦躁忧虑。我靠在石栏上,呆呆地望着漆黑而又妩媚的河面,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着,把过滤出来的焦虑、担忧、无助、胆怯……全部抛洒在夜色里,河水里。借着夜色的掩盖,我蜕下白天的坚强,像栖遑受伤的小兽一样,独自舔舐着脆弱的心。我和河水对视着,默默倾吐着内心的感受,托河水带走这些不快,流向远方。

身边偶尔经过的夜行者,多是结伴同行者,他们一边交谈着,一边擦身而过。欢乐是别人的,而寂寞却是我的。想起苏轼的承天寺夜游,忽然明白了孤独寂寞者的雅好,只有在夜的笼罩下,我们才能找回迷失的灵魂,豁达孤寂的心灵。

雨天的早晨,整个世界都是静谧的,这样的天气,是赖床睡懒觉的最佳时光。我没有赖床的习惯,多年上晨读的习惯,使生物钟固定,依旧早早起来。在屋子里不知转了几个来回,雨依然没有停下的打算,我决定打着伞去外面走走。

路上也有如我一样撑伞漫步的,不过真的不多,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也许真的应验那句话:上年纪的人觉少。不过我满心喜欢,踏着湿漉漉的林间小道,撑着伞踽踽而行。雨中的绿植,像吸取了大麻,情欲勃发,水灵灵,亮汪汪,都仰着脸,挺着身,尽情地享受着雨水的沐浴,纹丝不动。几株高挑的塔松,像穿着一袭曳地的蓬蓬裙,优雅地像要参加舞会一样。小路旁栽着的几棵白皮松,松尖着挑着晶莹的雨珠,仿佛满树戴着亮晶晶的珍珠,像童话一样美丽。

雨时大时小,路上只我一人,撑着伞悠悠走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天早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雨中,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平日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细雨好了。

河中的石头上,停着八、九只白鹭鸟,忽然它们飞起来,扇动着双翅,盘旋地在河面上飞了几圈,然后各自散去,拍打着双翅向远处飞去。那一瞬间的美惊呆了我,我莫名有些感动,却不想与人分享,默默埋藏在心底。想起张岱雪夜湖心亭看雪的雅致,忽而明白那些特立独行者,才能独享清欢,独拥清高。

(淇河晚霞)

我不是喜欢夜的苍茫,也不是喜欢雨的静谧,我只是喜欢独处罢了。

有句名言这样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的确,独处时,人才会卸下面具,放下伪装,回归自我,才能体察内里,才会放飞心灵。

记得曾看过的一本书《瓦尔登湖》,一百多年前,哲学家梭罗带着一把斧头,远离尘嚣,在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独自一人隐居了两年。两年时间里,他自耕自食,朴实自然,沉浸在一个空灵飘逸的世界。他曾写道:“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后来曾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吧,很想见人吧,特别是在那风雪天里。”梭罗回答:“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至今我尚未找到能有独处那样亲切的伙伴,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

人如果在世俗里浸泡太久,就需要有一个独处的时候,可以安安静静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认认真真清理沾染污秽的灵魂。哪怕就是单纯的放空自己,也能获得一份精神的安宁,心灵的愉悦。

古人常说:“君子慎独。”其实独处就像是一把尺子,能丈量出一个人的格局与智慧。平庸的人一旦独处,就只会越发寂寞和焦躁;而优秀的人,懂得用独处的时间来升华自己,增值自己。独处时,你可以阅读,在书香世界里浸润心灵;你可以练字,在横竖撇捺中修炼心性;你可以写作,在文字堆砌中寄托灵魂;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在夜色里在雨幕中对话内心。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因为在独处中,我们会邂逅自己的成长;在悠然中,我们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安然中,我们会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沉思中,我们更会沉淀自己的生命。

虽然寂寞有时会让人发慌,但孤独则是饱满的。记起《傅雷家书》中,傅雷告诫儿子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人只有在孤独中,才会圆满自己的生命。

真正享受孤独的人,往往会拥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更豁达的心胸。独处时,虽是孤身一人,却能更自由、更轻松、更快乐,在灵魂的独立空间里,往往会迸发出快意的人生。李白最懂独处的妙处,独自一人在花间月下,无人同饮,便邀月邀影对酌,别有一番乐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陶渊明也喜欢隐居的时光,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独享一份好光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更是懂得独处的真谛,在某夜独自倚着木杖,听江水流淌的声音,感慨生命既美好又短暂,不能虚掷时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独处是人生中最美好时刻,也是最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但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在自己的世界里,尽情地为思想插上翅膀,尽情逍遥,那么内心就会越发充盈。无论现实怎样的不堪,也可在自己的世界享受一个人的清欢。

有一句话说的好:“生命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它是朴素而自然的事情,不是在众人之前的杂耍”。周国平也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我想,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学会独处吧,让思想自由翱翔,享受独处吧,让灵魂随意栖息。人生至味是清欢,人生至真是独处。

【作者简介】:李冬梅,网名坐看云起,文学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章抒写生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