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谈论道家要旨---本人新译

 衆妙之門 2021-08-09

  有人给出了太史公司马迁父亲司马谈(也是太史公)对于道家学说的解读与评论如下: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注:赡,指供给,供养;例如:赡养。

  但是给出的译文显然有问题,不准确,甚至是错的。不知谁翻译的?

【原譯文】

  道家理論教導人們精神專一,行動合乎無形之道,認爲物性自足,不必企求。他們的學術,是本着陰陽家順從四時的秩序,采納儒家、墨家學術的長處,撮取名家、法家理論的要點,隨着時間的推移,順應事物的變化,確立行事的規則,沒有不適宜的。確立規章制度而利於實施,事情少而效果卻很好。

  很显然,这个译文偏离原文文意甚远,有些甚至是曲意误导了。而实际上文意很简单: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这与现代汉语是一样的,无需翻译;

  “动合无形”,则不可能是说什么行动合乎无形。否则,那个人的行动是能做到无形?显然讲不通,不符合实际。

  “赡足万物”,则显然是指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的结果。所以,原译文这里的翻译完全是错误的。

  结合五千言“无为而无不为”的基本行为原理来看,动合无形,只能是指:人的行为符合无形的自然规律,也即道法自然,一切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无为。这才是道学的根本要旨。也唯有如此,才可能会产生“赡足万物”的结果,也即无不为:没有办不成的事。

  所以,正确译文应当如下: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执一为天下牧),行为符合无形的自然规律(无为),从而能够满足万事万物的需求而圆满处理万事万物(无不为而“赡足万物”)。”

  在这样的基础上,下面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道家学说作为实践应用之指导原则(其为术也),能够因承阴阳家的四时运行顺序之大顺(因阴阳之大顺),博采儒墨两家之长处(采儒墨之善),撮取名法两家之要点(撮名法之要),与时俱进(与时迁移),顺应事物变化(应物变化),移风易俗,处置诸事,无所不宜(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原理简约,容易操作(指约而易操),事半而功倍(事少而功多)。”

  全新译文则为:  

  “道家学说能够使人精神专一,行为符合无形的自然规律,从而能够满足万事万物的需求而圆满处理万事万物。

  因此,道家学说作为实践应用之指导思想,能够因承阴阳家的四时运行之大顺序,博采儒墨两家之长处,提取名法两家之要点,与时俱进,随机应变!移风易俗,处置诸事,无所不宜。原理简约,容易操作,事半而功倍。”

  由此也可见,原有的所谓历史注解,错的有多么离谱了。司马谈对于道学思想的把握,应当说还是很到位的:无为而无不为!只可惜,汉武帝这个一心维护皇权私利、对道学思想”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的无知皇帝,偏听偏信了董仲舒这个儒棍的谗言而独尊了儒术!致使中华民族在“儒术”这个思想牢笼中”修齐治平“窝里斗了两千多年,原地踏步走,从汉武到光绪,没有任何实质进步,且至今遗毒难清!

  不过,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两千多年的磨砺的中华儿女,通过轰轰烈烈的54运动,终于砸烂了孔家店,从根本上打破了儒术的思想牢笼。儒术再想死灰复燃,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与时俱进,随机应变!移风易俗,处置诸事,无所不宜。原理简约,容易操作,事半而功倍“,从而站在科学与真理的巅峰位置的道学思想,必将大放异彩,华夏辉煌历史和东方文明必将重新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