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用天干地支所组成的六十甲子来代表年月日,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它们所组成的六十组干支反映了太阳、地球、月亮和太阳系五大行星运动的周期规律。中国古人认为五大行星木、火、土、金、水影响了地球所有的自然现象,日月和行星五种元素也同时在人身上。这就是常说的中医阴阳五行的由来。五运是《黄帝内经》运用天干及五行相联系所表示的一种年运变化。 五运又称中运,由土开始,依次相生,每年一运,轮流统发。天干代表五运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其中阳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过;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如今年是己亥年,天干为己,甲己化土,己为阴干,故为土运不及,配九宫则中宫有灾,木为害,木主风,则必有风害。对于人体来说,就是脾胃衰弱,而肝木旺盛。容易患皮肤病。 为了表示五运的太过和不及,古人又引用了五音,也就是角,徵,宫,商,羽,来配木,火,土,金,水。五运有阴阳之分,五音虽然不称阴阳,但也有太和少的区别。太表示太过,少表示不及。如太角表示太过,太过之年,本气过盛;少角则表示不及,不及之年,克己之气反盛。今年为己亥年,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为土运,己为阴干,为不及,对于五音来说少宫,角克宫,也就是角气过盛,角为木,木主风。至于针对于气候或人体的影响,与上面相同。五运又分为主运和客运。 主运是统季节的,在年上是不变的,但是一年分为无节,称为初运,二运,三运,四运,和终运,每步运各主一节的气候。它们是变化的,当然也有不变化的,变化之中有反盛,还有复气。大家都知道,大寒节气是冬去春要来的节气,也就是阴尽阳生的日子。所以初运是由大寒日起木运,太过则主气候为风,不及则气候为燥。二运是由春分后13日起火运,火运主夏,若为太过,气候为热,不及气候为寒。三运是由芒种后10日起土运,土运为长夏,太过则气候为湿,不及则气候为风。四运是由处暑后7日起金运,金运主秋,太过则气候燥,不及则气候为热。终运是从立秋后4日起水运,水主冬,太过则气候为寒,不及则气候为湿。 以上这些是系统不变的格局。但是起初运之太,少,则需要推运法,是用五音之太,少相兼来推定。这是系统格局不变之中的变。即按本年大运之太,少来逆推,逆推至木角,看是太角,还是少角,然后再按太,少相兼的顺次序再来定二运,三运,四运,终运的太,少。也就是,太变少,少变太(如太角接少徵,少角接太徵)。前面我们说过,大运阳年为太,阴年为少。具体的推断顺序是这样的太羽推少商,少商推太宫,太宫推少徵,少徵推太角。少羽推太商,太商推少宫,少宫推太徵,太徵推少角。这是规律,由阳到阴,由阴到阳。如今年为己亥年,己为土运,阴干配少宫,逆推到少角,故今年的初运为少角木,则二运为太徵火,三运为少宫土,四运为太商金,终运为少羽水。 客运是与主运相对而言,也是一年分为五节,但是每年的初运是有中运而定,它与主运相比较,也就是一个是变化的,一个是不变的,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其它各运的推算方法相同。如,年干为甲,己,则在五音为宫,属土,则土为初运,甲为阳干,则初运为太宫,二运为少商,三运为太羽,四运为少角,终运为太徵,以五行相生的顺序推定。己为阴干,则初运为少宫。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年干为甲,乙,癸的,则太羽接太角。年干为戊,己,丙,庚,辛,则少羽接少角,其它则相同。 对于客运与主运的关系,一般认为,主运主一年之中五节的正常气候,客运则主一年五节的异常气候。如今年的主运和客运。主运:初运为少角,二运为太徵,三运为少宫,四运为太商,终运为少羽。客运:初运为少宫土,二运为太商金,三运为少羽水,四运为少角木,终运为太徵土。则初运为少风多湿,二运为多热多燥。三运为多温少湿。四运为少风多燥,终运为多湿偏温。 五运与发病的关系,五运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影响人体疾病的发生,如《黄帝内经》说:“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飱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闪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凡木运太过之年,风气就偏盛,多有大风,而人体肝气也会相应发生偏盛,由于木克土的原因,脾胃容易受到损害,又由于五行胜复的关系,土受到木的过分克制,金为土之子,则金就要报复,故在气候上,会见到燥气盛的现象,人体也会出现肺气失常的病变。因此木运太过之年,在气候上要考虑风,湿,燥三气的变化,而人体要考虑,肝,脾,肺三脏的变化。其它类推。 注:刻:古人计时单位,每昼夜100刻。七十三日零五刻=73.05天。 举例:2013年癸巳年,癸对少徵,中运为少徵;从少徵往前推到“角”:少徵<--太角,2013年的主运就以“太角”为初运:主运即为: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客运以少徵为初运,即: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角。 《黄帝内经》中大运的推算上面已讲过,即:天干上逢甲己之年,大运便属土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