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一个小装置,就能让你的刹车失灵!

 汽车安全这事儿 2021-08-09

这几年,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交通也越来越堵。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汽车数量激增,导致信号安全面临威胁。

2020年国际安全极客大赛上,极客吴潍浠向人们展示了他的能力。

他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小装置,完成了对汽车信号的破解。

破解的对象,正是以自动驾驶成名的汽车品牌——特斯拉。

在模拟车道上,一辆特斯拉汽车,向着一堵泡沫墙缓慢行驶。

当汽车行驶至距墙体大约5米远的地方时,破解开始生效。

这辆特斯拉在障碍物前并没有马上刹车,只做了减速。

它在泡沫墙前犹豫了2秒,最终选择加速撞向墙体。

据悉,吴潍浠仅花费几千块钱,就做出了雷达干扰枪。

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及低廉的实验成本,让在场的观众惊叹连连。

可想而知,如果这个“神器”落到不法分子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吴潍浠表示,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利用的是毫米波雷达的工作原理。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提升,该装置在汽车领域大面积应用。

与超声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体积更小、质量更轻。

据统计,目前毫米波雷达在国内的新车装载率,约为25%。

有机构预计称,到2025年,这一数据会上升至50%。

相同的雷达装置用多了,就会产生“信号拥堵”问题。

2018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曾做过相关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雷达性能会随干扰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而这种现象,在搭载雷达车辆的拥挤路段,尤为明显。

“信号干扰是自动驾驶汽车的致命弱点。”这一观点绝不是危言耸听。

不过,也不必对车载传感器的信号安全过于担心。

事实证明,毫米波雷达容易被干扰,业内对此早已认识到。

众多汽车制造商,也并没有一味“吊死在这一颗大树上”。

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以及激光雷达的应用正逐步盛行。

就在今年,特斯拉宣布取消Model 3和Model Y上的毫米波雷达。

用纯视觉传感器实现L2级自动驾驶,全世界暂时独此一家。

有人说,这一切都源于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技术偏执。

从实现自动驾驶一开始,他就极力推崇纯视觉传感器应用。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他们可以通过多辆测试车收集数据。

不过,从国内汽车企业的技术看,现在还很难主动舍弃毫米波雷达。

(本文为汽车安全这事儿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汽车安全这事儿。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