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玩,才是最好的教育,它激发了大脑的这个潜能

 走路once 2021-08-09

最近每天下午都会去村里的广场“遛娃”,都会带上羽毛球,乒乓球,飞盘,剪子,弹弓。

橙子几乎一定也会踩上他的单车,到了广场,我会跟他打会羽毛球,这个运动他现在已经打得很好了。

他现在7岁,但是接触羽毛球估计也有2-3年了,我并不是想要专业地培养他,每次都玩乐般地跟他打打,最开始就是在不足20方的客厅小力地打,他都是随兴的,除了刚开始比较有兴趣外,后来就很久才打一次,而且每次没打一会就不想继续了。

为了让他保持兴趣,我算是想尽办法,我会挑战他,数我们可以连续打多少个来回,达到10后,我就会挑战11,如此不断往上。

此时他就会沉浸在挑战的新奇里面,从而不知不觉地进步。但是方法用过几次后,他又觉得没意思了。

就这样,断断续续,每个月打1-2次,但是即使这样,到了今天,他的“技术”却在同龄里面是最好的,甚至超越很多比他大得多的孩子,于是羽毛球成了他在社交时的一个较自信的项目。

其实也并不能叫技术,我并没有教他什么所谓正确的击球方法,所有一切,都是在打之中形成的,包括他的跑位能力,打球感,控球感,于是他现在每拍都可以跟我打多个回合,而且还有一定的救球能力。

我并不是要专业地教橙子,在我看来,各个层面的感觉的把控更为重要,比如感知羽毛球的飞行速度,以及手要运用多大的力量去击球。

还有脚的移动和击球的方向,如何才能把球控高或者控低等等系列身体动作的感知与发展。

因此,我重点是发展他此时身体的运动,协调与感知能力,而不在于训练他某项特定的技能。

我要给他的是一个全面的身体基础,而不是现在就追求一个强大的正手击球这类固化的特定的动作。

这就好比盖楼的地基,地基打得扎实,他后续可以更高效更快速地把楼盖成任何他想要的。

所有其他项目我都是这个原则,我什么都让他接触,包括轮滑,篮球,还有网球。

对我自己来说,网球是我的最爱,但是目前我还没有培养他,因为年纪还小了点,最近新家刚好有个院子,于是就开始在院子里打打墙。

很多父母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培养与要求孩子的,比如自己热爱网球,就会想要孩子也“爱”它,给孩子报班,开始专业地训练孩子,特别是现在有个流行的做法:“孩子要成为“领域专家”,就要越早开始训练”。

这是一个极待审视的观点!【读完本文,就有答案】。

篮球也一样,我在院子里装了个篮球框,橙子每天一有空,就会投投,我也会跟他一起打,小时候,篮球也是我热爱的项目之一,但是我并不强求橙子,他想打就打,有时候看我投,他也会过来投几个。

由于近2年来,我在引导橙子打羽毛球这个项目上积累了经验,于是我知道,如何让橙子喜欢某一个运动,或者至少不讨厌。

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的,关键不是让他专业性的发展,而是让他感兴趣,这个出发点与目的,使得只要橙子有一点点的进步,均会得到我的赞赏与认可,不管他打得有多差。

轮滑我是大学后学的,学了2年,花样轮滑玩得还蛮转的,去年也开始让橙子接触轮滑,但他的本性再次体现在轮滑上,他不想常规的训练,常规训练一会,他就觉得无趣,就不玩了,经常穿上不到几十分钟脱下。

因此,后来我的目标不再是专业的培养橙子某项运动了,而是让他都接触,每一项都帮他打一些基础,每一项都是玩乐般的让他接触,激发他的兴趣。

有时候,他不愿意打,我也不强求,换个项目,或者改天,每天20分钟也行,关键是像羽毛球一样,保有兴趣,能长期坚持下来,一点一点进步,直到他能把一个项目稳定地打起来

有了这个基础,他在后续的社交化活动中,就会有一定的信心,而这信心,以及来自伙伴们的挑战,就会催促他前进。

特别是他有了所有这些不同项目的基础,他就有了对比素材,他最终会迭代出他最喜欢的项目,而这样的项目,一定就是他做得最好的,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往往就是结合了他的天赋与体质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的项目,他才有可能超越,才有可能持续地沉浸在其中。

另一方面,每一项不同的运动都可以锻炼到橙子身体不同的部位的协调,运动与感知能力,而这些不同的部位的能力的提升,又会起着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

比如我上大学后才开始学网球与轮滑,但是我的上手速度及最终所达到的水平,均比所有跟我一起学的同学快和高,这并不是我天生的能力,而是我自童年开始就积累起来的身体协调与运动能力。

让孩子多接触,多经历

体育项目的培养原则,也是我培养橙子未来人生方向的原则。

让他多接触,多经历,每样都让他有些基础,有些感知。

比如这次搬家,除了少数情况,我们几乎都是特意带着橙子一起去做的,比如所有家居的拆与组装,都是我们一起研究的;

原居住的家阳台漏水,我找来了水泥和乳胶漆,跟他一起和水泥,补漏,刷墙。

原先,这些额外的意外让我很烦恼,因为它占用我的时间,但是当我确定生活里面的每一个经历都是有价值的信念后,我不仅把这些事情当成我的觉察与创作的素材,同时还确定它们是我训练橙子的绝佳机会,任何事情,不管它是什么。

特别是还包括我们每天的家务,只要在橙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都会引导他一起做。

比如我之前说的拖地,洗碗,但是这类项目做久了,就不是体验了,而是变成他想要逃避的重复性的东西,于是,此时更重要,此时是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为这个家付出的汗水到底是什么滋味。

这是家的每一分子的责任,如此来培养他的责任感。

每一个【主动】经历,都会在大脑里面留下痕迹,促使大脑成长

很多父母会说,我懂得很少,如何带孩子做?

实际上,很多事情,并不需要父母懂多少,比如木工,我也并不太懂木工,但是我懂木工背后的道理与原则,那就是耐心,比如打磨是的耐心与追求,我们在做木剑时,打磨了很多天,每天一个小时,每次就是为了让剑更对称,更完美,这是追求。

这次到新家后,前租客留下1个破旧的木屋,我一直在头痛如何处理,我有一股不想动手的情绪,它不仅要拆,而且还要处理掉所有的腐木,叫外面的人处理,竟然报价200元。

后来有一天,我决定带着橙子一起拆木屋,整个木屋都是用钉子钉出来的,于是,我们耗了2-3个小时的钉子,竟然撬坏了2把锤子。

撬完后,留下来一些完整的木板,妻子要在楼顶阳台种花,于是这些木板派上用场了,我们又是锯,又是敲钉子,最终制作出了2个“大木花盆”,橙子以前很少敲钉子,因此,最开始的时候,他总是敲歪,力度也控制不好,经过这次搬家后的各种木工,他已经可以非常准确的敲到钉子,直直地钉进去。

让孩子玩,才是最好的教育,它激发了大脑的这个潜能

在所有这些新经历中,对橙子的大脑来说,时刻都是在成长,在长突触,因为他时刻处在一种兴奋的新奇与挑战当中,没有任何事情是乏味枯燥重复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逼着橙子学某些东西的原因。

比如村里广场刚好有2台乒乓球桌,于是我最近开始陪橙子打,跟所有运动一样,他刚开始确实很好奇,很有兴趣,但是2天后,他的新奇感下降了,今天打了不到10分钟,就说要去踩单车了。

这就是孩子的大脑,他一定会不自觉地向更有兴趣的项目发展的,他喜欢踩单车跟小伙伴们各种追逐与挑战,直到他玩腻了,可能又会跟小伙伴们玩飞盘或者羽毛球。

这是小孩的天性,也是大脑最基本的特征,它就是向往新奇与挑战,对于所有重复性的无趣的东西,它是一定想要逃离的。

功利性与强制性的弊端

但是很多父母,利用父母的权威,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一定要做某件事,学某个运动,或者某个项目如弹琴,这跟学习是同一个原理,当大脑不能从眼前的事情里面得到新奇与挑战时,面对重复性的背诵知识,重复性的动作,它就会像关闭似的,效率极为低下,完全记不住眼前的东西,完全没有一点进步,无精打彩,提不起一点精神

此时,孩子怎么学也学不会,但是又不得不学,因为他怕被父母说,怕被指责,甚至是为了取悦父母等等。

总之,此时孩子学习某个事项的背后驱动力,就变成了恐惧,强迫性压制自己去做着不喜欢的事,这就是恐惧驱动力。

它源自于我们把一个事情功利化,目的化,结果项目本身成了实现目的的工具,因此,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项目本身,如此一来,我们的注意力都在结果上,而项目本身成了次要品【成了想要逃离的】,大脑一接触就打瞌睡。

即使我们做着某个项目没有快感,没有意思,我们也强迫【或者被强迫】自己去做,如此就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就是给孩子报专业培训班的最大弊端,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培训,几乎一定就会扼杀掉孩子对项目本身的兴趣。

因此专业,即意味着对某个特定的技能进行大量的重复性与针对性的训练,这是一个极其枯燥乏味的过程,它是需要意志力才能够坚持下去的。

特别是过早地针对性训练,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兴趣,产生的厌恶感,此时即使有强大的意志力,大脑也会像是关闭似的,任凭你如何训练,就是没有进步。

小务虚并不反对专项的专业训练,但是它必须有一个难关要过,那就是不为任何功利目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有孩子对该项目的兴趣,这是最难的一点。

而我的方法就是,橙子10岁前,我会跟他一起大量的接触东西,大量的阅读,大量地各种经历,所有东西,他都最终都会有些基础,会在大脑里面形成相应的网络,在这些基础上,慢慢跟他一起去发现他的天赋所在。

既然是天赋,即说明这是他能够不断长期沉浸的,又是做得最好的,让他最有价值感的东西,而这样的项目所导出的结果与成就,又会形成他的信心,反过来更进一步激励他不断更上一层楼,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让孩子玩,才是最好的教育,它激发了大脑的这个潜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