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不少同志都参加了“北京五号”的研制工作,付出了劳动、付出了智慧、付出了友谊,我们克服了很大困难才成功。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今天,我们也应该在宇宙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就!……
……我现在力气太小了,年纪太大了,大家都比我年轻,未来靠你们了。不过,我不服气,我也不服老!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奋斗!
——文传源
就是凭着“不服输、不服气、不服老”的精神,文传源带领近300名北航师生埋头苦干,在1958年10月1日实现了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无线电引导着陆成功试飞。消息传到苏联后,曾经不看好文传源的专家也对他表示敬佩。
此后,文传源又带领团队顺利完成其他阶段的试飞任务,实现了中国无人驾驶飞机历史上“零的突破”。曾有报道记录,文传源在飞机研制阶段的体重,从53公斤下降到了44公斤。
“大鹏劲搏凌霄志,红日高去飘彩云!”这句诗,正是文传源充满自豪的慨叹。
“北京五号”试飞近20年后,文传源又接到一项重要工作,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任命其担任歼六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组长。此后,他协调全国40余个协作单位,历经8年攻坚克难完成了模拟机的研制,并顺利交付空军使用。这一项目填补了我国空白,为飞行模拟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在北航任教至今,文传源培养出了许多院士以及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等人才。1988年退休后,文传源被返聘回学校继续投身科研、培养学生,直至2003年。
文传源的部分学生名单文传源的部分学生名单

也就是在昨天举行的大会中,为了将文传源的精神和带领后来人取得的成就不断发扬光大,北航成立了一个由23位院士和5位行业专家组成的自动化学科战略咨询委员会。
十几天前,文传源曾在北航离退休教职工集体祝寿大会上赋诗一首,他在诗中写道“天上不易我得到,人类联想多奇智”。可以说,这既是对文传源一生醉心学术的最好概括,也是他为后来人留下的莫大鼓励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