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小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罗氏交互”

 互联网指北 2021-08-09

8月20日,锤子科技又双叒召开了新品发布会,距离上一次发布会仅仅3个月。在今年手机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锤子科技如此频繁地开发布会不免让外界猜测,这是不是在做“锤”死挣扎。

不过这样的无端猜测在发布会开始后,就戛然而止了。人们的吐槽方向和注意力集中流向了锤科的另一个典型的“罗氏交互”产品——无限屏。

“罗氏交互”,泛指要求用户调用各种感官、肢体进行运动(感官/肢体≥2),才能完成的交互方式。因其常常出现在罗永浩创立的锤子科技相关产品当中,从而得名。代表作有今年5月15日发布会上发布的TNT以及本次发布会上的无限屏。

但是从人们的反应来看

大家对包含着未来美好愿景的“罗氏交互”似乎并不买账

所以,人们到底为什么不喜欢“罗氏交互”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好的交互体验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说过,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很多人把这句话解读为“好的产品不需要粘性”。

但张小龙的话还有下半句,“走了还会回来”。也就是说产品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别成为用户的负担。用户不会被占用更多的时间,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功能——能自由自在,任性支配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手机性能,双方都会为彼此爆灯。

但罗式交互显然需要人们成为一个千手观音,彻底改造现有的数码产品形态。

也并不是说现有的产品形态不能被改造,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手机等数码产品长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市场反复检验下的大众选择。

比如:

从人体工程学上来说,我们之所以不抛弃鼠标和键盘是因为

手举久了肌肉会酸

话说多了嗓子会痛

虽然锤科的科(za)技,确实让友商们无处可抄

但也让用户们无从下手啊

所以我们看到了老罗引以为傲的TNT

以及无限屏

别的手机用户在床上玩手机是这样的:

锤友们是这样的:

大街上还可能会出现这样一道“风景线”:

用户体验好的产品大多遵循“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就是“简单既有效”。而为创新而创新的产品,充其量只是满足“创新者”的荷尔蒙,除了营销之外,对于用户来说只剩下折腾了。

比如“罗氏交互”中的TNT折腾嗓子、无限屏折腾身体、不知道下一次会不会是鼻子?

而且所有的创业者都需要承认另一个事实:“用户”不是创业者,也不是产品经理,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智力去学习太多的东西。

于是这些“创新导向”的产品看起来走向了未来,但它们的不成熟、发布会现场演示的频频失误给用户树立了高门槛,让“罗氏交互”显得“画蛇添足”,一声声的“理解万岁”,却让我们看不到这些“理解”之下的未来。

所以人们为什么不喜欢“罗氏交互”?

因为他不仅放弃了经过大量市场检验的“好产品体验”,还把用户们牢牢按在课桌上给人们强行补课。

不过也不能对老罗全盘否定,毕竟他是最关心用户身体健康的手机厂商

想着法儿的让大家动起来,积极响应“全民健身”的口号。

营销千货:

《被标签化的创业者们需要甩掉哪些锅?》

《“工具必死”?工具类产品创业还有机会吗》

《“营销”不是你“负面”的挡箭牌》

公关传播:

《新世相卖课:当聪明人开始使坏》

《网易,一个“乐行僧”》

《海底捞公关满分,粉丝负分》

《如何以正确姿势解读44岁的被告罗永浩的庭前自白?》

行业观察:

《人民不需要“让水变油”的抖音》

《“不在一线”:成都脱口秀生存实录》

《风波后的“太古里”:知识付费的地下江湖》

《谁“杀死了”papi酱?》

产业解读:

《你的旧iPhone卖吗?我们来谈一下价值1000亿的大生意》

《为什么中国两大游戏巨头腾讯、网易还不撒币?》

《小米“低烧”,OV“高烧”》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专注于互联网文化、营销、产品。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账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文内所用图片来自相关媒体报道截图,为非商业用途。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melodyf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