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奶的故事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09

岁月如流,不知不觉我就也成了奶奶。这让我常常想起自己的奶奶,想起奶奶好多好多的故事。

我多想做个画师,将奶奶瘦弱的身躯,温静而慈祥的面庞,又大又厚实的鼻子,长长的耳廓,脑后一缕银丝绕成的小圈儿,一双尖尖的小脚走起路来慢悠悠的样子,包括脸上横七竖八的皱纹和说不了三句话就会眨一下眼,且眨眼时整个脸上的肌肉都在抖动的有趣神态等。

将这些都完完整整地画出来,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以此缝补自己对奶奶的思念。可我画不出,只有将奶奶刻在脑子里,捂在心口上,与奶奶的灵魂默默相守,永远永远!。

我与奶奶朝夕相处15年之久,眼里看的,心里想的全是奶奶晚年时的生活。

奶奶胆子小,从不敢自个儿睡,晚上去个厕所也得有人陪。爷爷去世早,姐姐,两个哥哥和我轮着班儿给奶奶作伴。轮到我时,奶奶已八十多岁。

奶奶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土坯火炕上的被褥,磨得油光发亮的席子,每年都要彻底打扫晾晒好多次。奶奶爱洗手的习惯在俺家是挂了号的,一天要洗多少次手数都数不清。早晨起来要洗,出门回来要洗,去个厕所要洗,抱个柴禾要洗,撵个鸡要洗,反正扭个屁股就得洗手。衣服上不能有一点点脏,那怕有个小饭点儿也不行。我眼前常常浮现出奶奶这个样子:拿个小板凳,坐在屋门口,用手沾上唾沫扣饭点儿的样子。

最让我难忘的是奶奶的裹脚布。

奶奶那双既丑又可怜的小脚,每隔两三天要洗一次,常常用一个仅能放下两只小脚的灰色泥瓦盆儿。出于好奇,我最想看奶奶洗脚。其实,这哪像个脚啊!五个脚趾只大拇脚趾直挺挺露着,可以活动,其它四个脚趾全被弄折,蜷在脚掌下面。奶奶边洗脚边哀叹地说:“啥都能将就,只这双脚再不能受半点委屈了。”从那无奈的叹声里,我能想象出小时候奶奶的母亲用裹脚布将她四个脚趾头弄折的惨状,仿佛听到千千万万个中国小女孩声嘶力竭的哭声。那双小脚是旧中国虐待妇女,压迫妇女的铁证,是对残酷的封建社会的声声控诉,同时也让我懂得裹脚布对奶奶该多么重要。

我从未看到奶奶穿过袜子,也没见她光过脚,哪怕是夜里睡觉都用裹脚布缠着。每到睡觉前她就在炕的东南角(挨被子处)盘腿坐下,在油灯下穿针引线缝她的裹脚布(怕夜里睡觉被蹬开),一天都没落过。奶奶视力很好,一辈子眼不花,灯下穿针线从不让我帮忙。

奶奶每洗一次脚就得洗裹脚布。

奶奶老了,洗衣服自然由我去做。我知道奶奶爱干净,每次去小河边洗衣都非常认真,要打好几遍肥皂,特别是她的裹脚布。但是,无论你将其洗得多干净,回家后她仍要从水缸里舀几瓢水再冲好几遍。然后用粗麻秸秆把裹脚布挑起来,插在墙上的石缝里晾晒。至今,奶奶一手拿着裹脚布,一手掂个水瓢,在屋门外给裹脚布冲水的样子仍历历在目。

奶奶的生活习惯极具特色。

她不信佛,却一生素食。都说人老了爱唠叨,奶奶却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现在的养生理论五花八门,奶奶不懂啥叫养生,可她简单的生活方式,规律的起居习惯,却一生无病无灾,连个药片都没吃过。奶奶一辈子没用过暖水瓶,渴了咕咚咕咚喝凉水,她活了102岁。

奶奶的坐功、睡功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让我想起奶奶大门外那棵五米多高,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想起老槐树下那块足有500斤重的平面巨石。老槐树有多少岁不得而知,听祖辈们说:从他们记事起树就这么粗。奶奶像是前世与这树、这石有缘,除了冬天和雨天,几乎每天都要在老槐树下面的巨石上坐五六个小时。

拿个用玉米穂包叶拧成的蒲墩,放在巨石上,或盘腿端坐,或盘起一条腿将另条腿甩在石头边上。到了夏天,就将裤管儿挽得老高,大腿翘二腿上,悠闲地来回摆动。眯着眼,很少与人搭话。那种静得像是要睡去的神态,恰似一尊活佛。

最有意思的当属晚睡前,奶奶将上衣脱掉披在肩上,腿和脚伸进被窝,身子一刻不停地来回摇晃,一边坐着晃,一边嘴里念念有词。我挨着她躺在被窝看书,她坐着自言自语。就这样坐着,摇着,晃着,太阳没落山就吃了晚饭坐进被窝,直到夜里九点多才躺下睡觉,几十年如一日。

奶奶睡觉的样子真好,只要头往枕头上一放,就不在动了,稳得听不到一点声音。静静的夜,静静的奶奶,陪着静静的我。我只管翻腾自己的书,欣赏从门缝挤瘦了的月光,或者掩卷仰面想着自己的心事。奶奶将所有夜的美好都给了我一个人。就这样,奶奶从晚九点一直睡到第二天十点多,中午还要小睡一个多小时。算起来奶奶每天要睡14个小时还要多,即一天里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在睡觉。

现在的人都讲营养均衡,可我奶奶生活的那个时代,吃都吃不饱,讲什么均衡呢?来看看我奶奶的生活用品吧。

两只碗,一个洗手的小铁盆,桌子上放着两个盛米面的瓦缸,挨屋门一米处放着父亲用粘土掺麦秸和成泥做成的土炉子,圆圆的,长着腿,像个大乌龟,乡下人称“王八炉”。一口长着两只耳朵的小铁锅放在王八炉上。热干粮时用两根像筷子粗细的荆条棍儿凳在锅口上。这就是奶奶生活的全部家当。

有时我想,这世上去哪儿还能找到像奶奶这样的人呢?饭不论好歹稀稠,搅一团黄菜吃起来津津有味;家里事不管大小,从不过问唠叨;街坊邻居的家常礼短没有她的闲言碎语;在家里受再大的委屈,她也不会向外人透漏半句;她不爱说话,天大的事能一辈子憋在肚里。只有一样憋不住,那就是生离死别。

利索能干的大姑24岁撇下奶奶撒手人寰;二姑逃荒在外杳无音信;聪明的三叔37岁英年早逝;爷爷65岁也离奶奶而去;二叔50多岁去世。可怜苦命的奶奶5个孩子最后只剩我父亲一人。也许一个个离去的亲人让奶奶太过伤心,不善言谈的奶奶更不爱说话了,她将一堆堆的话都变成了哭声。

奶奶哭起来很让人揪心,就那样坐在炕上,昂着头闭着眼一把鼻涕一把泪没完没了地哭。一边哭一边喊着离她而去亲人的名字,喊得最多的是我三叔。特别是在街上看到三叔丢下的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时,她就抹泪,实在憋不住了,就回家去哭,甚是凄凉。

我很少看到奶奶笑的模样。偶尔见到奶奶的笑容,我会觉得特别开心。一次,父亲给奶奶买了一个手电筒,她觉得新鲜,就打开了。可打开后却怎么也弄不灭了。又是往被窝塞,又是往米缸里埋,实在没办法了,最后扔进水缸里才算松了口气“你可灭了”。

向家里人提及,无不让人捧腹大笑。奶奶笑了,笑得那么灿烂。还有一次,表姐向奶奶说从内蒙回来坐汽车的事,奶奶插嘴道:“汽车跑那么快,谁拾粪呢?”我们笑得前仰后合,奶奶也笑了。还有将猫抓住的老鼠放掉的事,蚂蚁打群架互咬,奶奶去拉架的事等等,都让我们和奶奶畅怀大笑。

奶奶的故事很多很多,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我只有将奶奶沉淀的过去,零散的碎片,一点点收集起来,一起放进我的记忆,刻骨铭心。

好文推荐

孝心无声!邢台这个小伙儿和哑巴亲娘的故事

炎炎夏日,白岸深山沟再次奏响“爱的奉献”

  魅力太行之——依山面水香炉寨

  魅力太行之——邢台仙界山游记

  魅力太行之——邢台石楼大院菜树沟

  魅力太行之——邢台古堡石楼鱼林沟

  魅力太行之——我的家乡我的河

太行山区经典美食——大锅菜

太行明烛——张子仁

白岸美食一一豆沫汤

那座山,那份情——邢台县白岸乡小西庄村凤凰

邢台“截瘫哥”郝书魁:“心不死,身躯就不会倒下”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印记

宁儿心语之天河山游记

柏乡牡丹园游感

“网红”宁儿心语之七步沟游记

百善孝为先 ——王建魁十年如一日服侍病父母

邢西边城茶旧沟

魅力太子井

太行仙阙小戈寥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