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忆儿时,感恩橡子救命粮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09

邢台西部路罗川山山相连,绵延不断。
在那座座山坡山巅、沟底山涧,郁郁葱葱的林帐,千百年来自生自灭,繁衍不息。其中,面积最大的树种,当地乡亲叫菜树,学名叫橡子树。
菜树对山里人来说,那可是救命的仙树。山里人起房盖屋所用的大梁、檩条、椽、苫板,取之于她;做饭取暖的烧柴,取之于她;历时的灾荒年,能当救命粮的橡果,也取之于她。
菜树的外皮和果实的外壳,含有丰富的鞣质,是工业提取栲胶的好原料。
在太行山区,菜树、青㭎、槲树的果子叫橡子。
橡子就和路罗川的栗子差不多,只不过橡子是椭圆的,像一个个小小的腰鼓,论味道更与板栗相差甚远了。
六十年代初,我在浆水上高中,食堂门外就经常放着一筐筐橡子。偶有平原地刚来浆水上学的同学,就会悄悄地抓一把去尝尝鲜。
可品尝的结果总是让他们失望,我悄悄告诉他们,这可不是山里的板栗啊!听了我的介绍,他们才恍然大悟,错把橡子当板栗品尝了。
今天,年轻人也和“平原地”的人一样了,恐怕也不知橡子为何物了。
据了解,橡树又名栎树,是对壳斗科栎属植物的通称。
孙思邈说:橡子既不属果类又不属谷类,但却益人,凡服食者还不能断谷的, 吃此物上佳。
无气则给予气,无味则给予味,消食止痢,使人健康。
据《本草纲目》记载 ,橡子富含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收敛和调理脾胃、排毒、减肥等保健作用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橡子富含单宁,医药上单宁可止血愈伤,抑菌抗过敏 ,尤其是具有抗氧化 、抗癌变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
秋天到了,橡子果成熟。秋风扫落橡果,橡树下会密密麻麻地铺上一层。橡子是小松鼠、野猪、野獾等动物的绝佳食物,更有利于它们繁衍生息。
那个年代,粮少人多,为填饥饱,山里人每到秋天都会全家出动,上山到菜树林里去捡拾橡子。
那时候,各村对菜树坡管理严格,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不到“开坡”的时候,谁也不得私自上山去。
必须等到干部们开会研究好了,支书在房顶上吆喝了,也才是“开坡”了,全村人这才可以进山去拾橡子。
头天晚上,得到“开坡”消息,大家就悄悄互相转告。人人心情激动,个个擦拳摩掌,提前准备小篮子、布袋和装干粮的手巾兜。
娘立刻动手准备第二天全家出坡的干粮,也是尽力做好吃的。
多是玉茭面掺青菜的锅贴饼子,要是做一回玉茭面掺一点点白面的锅盔饼,那就别提多高兴了。
第二天凌晨,不知鸡叫几遍,娘就起来热饭。吃罢饭,做好准备,就等支书一声呐喊,马上就相互招呼,顶着满天星星,匆匆忙忙上山去了。
穿过老牛沿,来到粉陡坡,天已经大亮了。大家谁也顾不上歇一会儿,都四下钻进林帐里去了。
来到树下,就得蹲下从叶子窝里寻找。树上结的少的,树下也是东一个、西一个、这一个、那一个,捡起来费劲儿。
有的树结的多,树下就是一窝儿、一窝儿的。如果再搬起一块大石头,在树身上震几下,就会像下雨一样哗哗而落。
赶紧两手捧起来,一会儿功夫,就是多半篮。篮子满了,就装在布袋里。我就遇到一次,一棵树下拾了四升橡子,可别提多高兴啦!
时常这样的树太少了,大多时还是这里拾一捧,那里捡半升,跑东坡,上西洼,“跑跑”半天拾不了半布袋子。
有时一伙人都会相聚到一个山顶上,大家都觉得不好拾,闲话一阵,还得四下散去各奔西东。
半天过去了,感到饿了,就啃几嘴干粮,遇到山泉,就爬在泉边喝上一气。
有时半天拾不到几个,也就不觉得口干和饥饿了。
太阳落山了,大伙相互吆喝着、招呼着,准备下山往回返。一天下来,能拾七八升,就算运气不错了。
拾到一斗橡子,那就算烧高香,发横财了。大伙各自扛着橡子,说着自己一天的经过,不知不觉回到家来。
但也有“搭黑”的时候,有时走得远了,或是上得高了,觉得时间还早,可走着走着就黑了。
有一次,我给别人失散了,到了西沟盘道,就黑得看不见路了。正在摸索下盘道,看到前边一点亮光在移动,立马吓出了一身冷汗。
接着听到了一声咳嗽声,那熟悉的声音立即让我振作起来。
我喊了一声,爹接腔了。
果然是爹提着马灯来接我了,一下子接出了二里多地。
回到家,连喝两碗豆沫儿汤,再拌上满满一大碗炒面,这才打住了心慌。
每次不管拾多、还是拾少,娘总是笑眯眯地夸赞一番。
得到了娘的夸赞,上坡拾橡子的尽头更足了。
像这样上山拾橡子,一个秋天要去十来趟,就为了多拾一些橡子,不至于家人挨饿。
拾回家的橡子要尽快处理,要不在短时间内处理,橡子里边就会生出一些小白虫,这样的橡子就不能吃了。
拾回来的橡子就由娘来处理了,她拣出橡子里的杂草叶子,烧一锅开水把橡子煮一煮,捞出来晒到房顶上,这样就不怕生虫子了。
橡子面吃到嘴里,还需要一番加工手续的。橡果和青柿子一样,含有单宁物质,吃到嘴里是涩涩的,所以要经过脱涩才行。
最简单的脱涩方式就是用水泡,先把橡子到碾子上碾去外皮簸出来,橡子仁儿倒进大缸里用清水泡起来。
泡橡子的水,开始是酱黑色的,需要每天多换几次水。浸泡几天后,酱黑色的水慢慢变浅淡。
大约二十几天后,水会变清亮起来,捞出一瓣来,放嘴里尝尝。不苦不涩了,就可以捞出来了;还有些苦涩,只好继续接着泡,直到不苦不涩为止。
还有一种方式,是把脱皮的橡子瓣,装到荆条编的密篓子里,背到村边的小溪边,找一处水流缓慢的水坑,把密篓子放进去。
这样省却了每天担水换水的麻烦,泡十几天也就可以“脱涩”了。
泡好的橡瓣,捞出来晾晒到多半干,就得借着潮气去石碾子上推成橡面。
要是湿了,会沾黏在碾磙上,不好推成面。要是干了,推面就少了,剩渣渣多了。
推好的橡子面,回到家要在簸箕或簸箩里晾干,这样放到啥时候,都不会坏的。
橡子属于木本植物,在口感与消化上都不比玉茭面好。一般人家都会在橡子面里添加一些玉茭炒面,叫橡瓣炒面。
这是我们最简单、最重要的吃食方法。不过有的人家掺橡面多,有的人家掺得少,还有的光是橡面,就看家境情况了。
为了橡瓣炒面好吃,有的人家就在摘柿子时,把拾回来的红柿子掺到橡面里和起来,到房顶上晒干,再到碾子上推成橡瓣炒面,这样就好吃多了。
还有多数人家把拾回来的橡子做成橡子凉粉,这又是一种吃法。把拾回来的橡子不经过煮熟,就直接到碾子上去皮,再趁着潮气推成橡子面。
橡子面放到大盆或小瓮里浸泡,也是去苦去涩。每天换几次水,四五天就可以泡好了。泡好的橡面就可以用来做凉粉了。
把面放到大铁锅里,加入少许盐,这样可以增加凉粉韧性。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水,就可以烧火熬制了。
就像熬米粥那样,一直让它咕嘟着,直到成了米粥那样粘稠状就好了。
趁着这时的热乎劲儿,把熬好的凉粉舀到一个面盆里,让它慢慢变凉,就供成一坨了。
为防备上面一层成为僵皮,要放入少许水浸泡上层面,不至于成为干僵皮。
橡子凉粉做好了,娘就会炒一小锅韭菜或者大葱菜料儿,切几碗细细的橡粉条儿,拍几瓣大蒜,浇上几滴香醋,我都会抢先来一碗。
特别是中午时分,从生产队收工回家,来上一碗调好的橡子凉粉,几口匆匆下肚,真是妙不可言,回味无穷。
有的家里拾回的橡子多的,就多做一些橡粉,把多余的一时吃不完的橡粉,就切成细条晒干存起来,也叫橡粉条儿。

到了冬天,吃上一锅小米捞饭,炒上一小锅萝卜条、白菜加泡好的橡粉条儿,那就别提多有风味了。
特别是橡粉条儿嚼起来很是劲道,就像是牛肉干儿,孩子们都爱吃,一吃就吃个肚子圆。
在那生活困难的岁月里,常常是糠菜半年粮。我们这里正因为有了橡子,可以用来代替粮食,这真是有福了。
那时候,谁家有几斗橡子,这一年心里就有底了,那就不怕挨饿,这橡子可是度荒年的救命粮。
如今,路罗川的菜树林仍是郁郁葱葱,橡子仍在迎着严寒酷暑自生自长。山里人也没有谁再去拾橡子了,更别说吃橡子。作为一代人的记忆,永远感恩橡子担当“救命粮”的角色。

作者简介:冯召彦,男,生于1947年,中学教师,现已退休。致力于撰写回味家乡往事的文字资料。对村史、家史的资料多有收集研究。并对国学经典,自然疗法,自然养生颇有兴趣和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