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园日记》夸老伴儿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09

提起老伴儿,我心里就酸酸的,总觉得他天生就是那种专为别人活,却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的人。由此,在我们家他的外号最多——“孝子贤孙,阴阳石头,万金油,互助组。”
我嫁给他时,婆家奶奶已80多岁,每次他从工厂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去看望奶奶,坐在凳子上静静听老人家唠叨,并随手掏些零钱让奶奶玩老牌。奶奶病倒在床,他细心地为其抓屎挖尿擦身子。孙子给奶奶擦屎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老伴儿是养子,可他们母子情意比海还深,想想都让人嫉妒。
婆婆人缘儿好干净利落善良是出了名的。她擀得一手好面条,做得一手好针线,对儿子更是一顶一的好。有了好吃的放起来得等她儿子回来才吃。至今我老伴儿提起母亲还眼泪汪汪地说“唉,母亲又细又长的鸡蛋打卤面吃不上了!”
要说婆婆爱儿子真是过了头,每次做饭前总得先问儿子吃什么。都三十多岁的儿子冬天屋里生着火还怕冻着,用两个葡萄糖瓶子装上热水在儿子被窝里翻腾,至到将被窝暖热。
老伴儿爱母亲爱到骨子里,从小到大从未惹母亲生过气,啥都依着老人。
一次我们回老家在半道等车,老伴儿突然问我:“你知道这世上谁最好吗?”我随口答道:“当然是周总理了。”老伴儿嘿嘿一笑:“咱妈”。
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婆婆在她儿子心中的位置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晚年婆婆身体不好,每次去医院检查都由她儿子背上背下,有时上厕所就抱着母亲去。
当时我还真有些嫉妒,因为我和老伴儿结婚前五年,我俩从没有一分钱的经济交往,他将每月的工资都如数交于母亲。为了老人高兴我又能说什么呢?况且婆婆对我像对亲闺女一样。
公爹是那种性格耿直,干活利索,心眼儿好却从不会疼人的人。他爱干麻将,晚年的后五年总是干完麻将到家里拉屎撒尿,然后让他儿子往外端。有时他拉得到处都是,他儿子得拾掇半天才行。
我很着急,又不能说老人,就对老伴儿说:“你就不能说父亲几句,让他打麻将回来顺便去厕所。”老伴儿笑笑:“他乐意,有啥呢?伺候老人天经地义。”我说公婆德行好摊上你这样的好儿子。
老伴儿说:“我对母亲好那是报恩,对父亲好是在尽义务。”看来我喊他“孝子贤孙”名副其实。我常常教育我的子孙:“百事孝为先,你们的父亲和爷爷就是榜样。”
由于前两年我弄伤了腿,无法再为孩子们帮忙便回到了乡下,这下苦了老伴儿。接送孩子上学,为孩子做饭,制定学习计划等就落在他一个人身上。
这些天儿子儿媳工作忙,老伴儿每天要看三个孩子,有时得管四个。我的天,快成幼儿园园长了。
我想从山里回城帮忙,可他不让,说:“山里是咱老年后的安乐窝,不能放弃。家里不用你操心,有羊都要赶到山上去。”他这人对孩子脾气好,无论孙子孙女都特喜欢他。在我们家,老伴儿善良又有威严,是我们家的阴阳石头。
我在山里住,每到星期天他就会带着孩子们到山里来。我这儿是农场,啥腻歪活都有,就等老伴儿来呢。如:电不通了,水管坏了,要安装滴灌,鸡场需要电灯等,这些活我和我的女伙计们都干不了,可老伴儿一来啥都解决了,所以我们都喊他“万金油”。
说到“互助组”,那是我们老两口的事。
我俩结婚四十余年,可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总算起来最多也就五六年。开始他在工厂我在农村,接着我在乡镇他在城市。
后来我到城市了,他又回家伺候老人。将两个老人都送走了,他到了城市我又弄伤了腿回到乡下。
多年来我俩就这样像在拉大锯,你过来我过去。老伴儿戏谑地说:“咱俩的结合,是两个互助组成立了一个合作社。”
好在我俩都爱好文学,趣味相投,生活起来倒也有滋有味。因为老伴儿文化底子比我厚实,我又常常拜他为师,好多时候我们更像非常要好的朋友。
然而,我们毕竟是夫妻,“年轻夫妻老来伴儿”,我们都老了,到了互相依赖彼此关心照顾的年龄,以最适合我们俩的方式,有意义地走好最后几步路才是最重要的。
摊上这样的老伴儿是我的造化。感谢老伴儿这多年的宽容,感谢他的付出。看来我这粗心女人真该认真规划一下两个人的晚年生活了。
作者简介:刘乙苏,生于1952年4月,祖籍邢台县龙泉寺乡落峪村,退休干部。2013年开始业余创作散文,杂感百余篇,其中40余篇在《老人世界》《河北农民报》《邢台日报》《牛城晚报》《邢周报》发表。散文《婆婆的心里话》获2015年全国报纸副刊三等奖,并被收入《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集萃》一书。与老伴合著的《大山儿女》于2017年11月结集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