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裔声音值得被“听见”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8-09

图片

 ©CHRIS LEE

编译 | 谷宇飞

在反亚裔歧视浪潮开始席卷古典乐坛之时,《纽约时报》日前一则关于“亚裔古典音乐家生存现状”的报道引发了乐界的广泛关注。此文一出,立刻激发海内外众多亚裔音乐家们的共鸣,他们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因亚洲面孔遭受“特殊对待”的亲身经历;另一方面,乐界也不乏有反对利用种族主义挑起艺术领域纷争的声音存在,英国乐评人诺曼·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就表示,《纽约时报》一文凭借“无说服力”的数据和“先入为主”的政治动机,就作出亚裔音乐家“普遍”面临歧视的判断,与音乐家们所面临的现实生态不符。在音乐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该话题在争论的漩涡中重新将亚裔古典音乐家这一群体带回大众视野。
 

古典音乐的亚裔困局

对根植于西方传统的古典音乐文化来说,亚洲面孔的融入势必会迎来一定程度的磨合和阵痛。但在东西音乐文化交汇的全球化浪潮中,开放、包容、共赢才是音乐发展的未来趋势。对旅居海外的亚裔音乐家们来说,因种族身份给职业生涯带来挫折的事情时有发生:小提琴家大卫·金目前担任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员,他表示乐团中白人乐手占比高达八成以上;韩国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透露,自己曾因亚裔身份在竞演角色时遭受过“取消演出”的不公正待遇;华裔澳大利亚籍小提琴家陈锐称,在其职业生涯早期旅欧期间,亚裔身份也曾一度导致他的事业发展受限……

图片

祖克曼在中国上大师课(王小京/摄)

在近期茱莉亚学院的大师课中,小提琴家平夏斯·祖克曼因发表亚裔在演奏时“缺乏歌唱性表达”的言论而遭到国际乐界的指责。尽管事后茱莉亚学院及时出面回应,祖克曼本人也发表声明致歉,但亚裔音乐家所遭受的偏见之深也由此可知。

不容忽视的亚洲面孔

图片

指挥陈美安说,在得知她是亚洲人后,人们取消了会面和演出机会。CHRIS OCKEN/CHICAGO SINFONIETTA

近年来,亚裔音乐家已经成为西方古典乐坛不容忽视的力量,根据美国交响乐团联盟(LAO)2014年最新统计显示,亚裔音乐家在各大交响乐团中占比超过9%,而纽约爱乐乐团近三成乐手都有亚裔血统。早在2012年美国记者迈克尔·安帕尔伯格(Michael Ahn Paarlberg)就曾发表一篇题为《亚洲人能否拯救古典音乐》的报道,其中强调了亚裔对西方古典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文中提到,亚裔美国人中青年群体接受古典音乐教育的程度远高于其他群体;而在音乐厅出席率方面,甚至超过了以“古典音乐忠实听众”著称的白人老龄群体。

在交响乐领域,亚裔未成为主导力量的原因,也许和长久以来管弦乐团赖以生存的赞助传统有关,交响乐队管理层至今仍以白人居多。迈克尔·安帕尔伯格还留意到:“在遍布精英的茱莉亚学院,每五个本科生中以及每三个博士中,就有一个是亚洲人。”事实的确如此,目前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声乐系学生中,有47%都是亚裔学生。美国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对此也表示:“过去每个犹太家庭都希望孩子演奏小提琴,如今换成了亚洲父母。”从未来古典音乐受众的长远角度考虑,音乐的天平确实在逐渐向亚洲倾斜,尤其在弦乐、钢琴领域,亚洲面孔开始不断地为世界所熟知。

华裔登顶古典乐金字塔

图片

谭盾

纵观近半个世纪的古典乐坛,在古典音乐各个领域曾涌现出诸多亚裔音乐人才,例如指挥家祖宾·梅塔,作曲家陈亮声、谭盾、杜韵,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郎朗、王羽佳,歌唱家和慧等,他们各自在世界古典音乐文化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华裔音乐家们展现出非凡的音乐价值和全球化的艺术视野。

华裔美籍作曲家兼指挥家谭盾现任美国巴德音乐学院院长,他是首位在西方世界担任音乐学院院长的东方作曲家,言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谭盾表示:“对我而言,东方与西方只是不同的交谈方式,就像烹饪方式一样。好比我是一名厨师,而我的菜谱就是我创作的音乐。如果只用一种风格烹调美食,那会略显无趣。但倘若将东西方文化交融在一起,这份合二为一的食谱就成为独一无二的秘方。这就是音乐的未来:多彩且无边界的心灵的合一。”歌唱家和慧在接受《纽约时报》访谈时表示,“我并不觉得因为我是亚洲人遭到歧视。我不太在意别人对我的态度是否是最礼貌或假装礼貌的,因为我在舞台上的呈现是最好的说明,歌剧院不断邀请我回来继续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至于排练过程中如果有人会因为我是亚洲人表现不友好,我只会把这样很小的插曲当成对我自己艺术水准的鞭策,因为艺术家是靠作品说话的。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艺术家是国际化的。”

实际上,长久以来亚裔音乐家始终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质疑之声。“局外人”“异国情调”“技术性严谨,但艺术性空洞”等刻板印象成为西方世界给亚裔音乐家贴上的标签。拥有中国和希腊双重血统的男高音歌唱家范·尼古拉斯(Nicholas Phan)称,他曾被建议改掉中国姓氏,以免比赛评委和歌剧导演将他视为“无趣的亚裔歌唱家”。韩国歌唱家曹秀美表示,作为亚裔音乐家若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付出多100倍的努力。”

随着诸多亚裔音乐家们的崛起,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对以精英文化著称的古典音乐金字塔来说,也许依旧“低处不胜寒”——基层亚裔音乐家所面临的现实生存现状,更应当被“看见”和“听到”。音乐艺术是无限包容且开放的流域,能否通过作品抵达心灵、消弭疆界,值得所有音乐人思考。古典音乐是心灵的艺术,只有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向未来、消除偏见,才能迎来喧嚣中永恒的人性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