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省永丰县李子仪墓葬考略

 永记蓝天 2021-08-09

按语:2021年六七月间,江西宁都李氏宗贤李平生给我发来他拍摄的江西省永丰县境内李子仪墓葬碑刻,并把亲录的碑文传送于我。由于有的文字不好辨认,我们把各自笔录互相比对,校正错误,便形成了《李子仪墓碑刻释文》。附于文后,供读者参攷。

江西省永丰县滕田镇有一墓葬,名曰李子仪墓。从清代乾隆年间以来,宁都琳溪李氏族人认为这就是宁都李氏开基祖李子鱼墓。然考其碑文,对照宁都李氏族谱,发现疑点甚多。今条列如下,以供切磋。

一是人名记载不同此墓碑文记载的是李子仪宁都李氏族谱记载的是李子鱼”,未见有“李子仪”之名,仅言“名太四郎,又名兴隆”。

是生殁时间与族谱记载差距太远。此墓碑文记载生宋宁宗嘉定庚辰十月十五日巳时,殁元世祖至元甲申二月十五子时。”宋宁宗嘉定庚辰,即为公元1220年;元世祖至元甲申,即为1284年。李氏宁都族谱没有记载李子鱼的生殁年,但有“唐昭宗时任肇庆通判”的记载。唐昭宗在位时间为公元889年至公元904年。李子鱼青任肇庆通判,当为青壮年之时。江西宜春李世慰先生曾给笔者看过另一版本的李氏西平系族谱,记载李子鱼生于唐咸通六年(865)正月初一。如此,则子鱼任肇庆通判时,年龄在24岁至29岁之间,这比较合乎常理。由此可知公元865年的生年记录比较可。从唐末到元初,跨过五代十国及两宋时期,生年记录十分遥远,竟然相差三百多年,显然不可信。

三是宁都李氏族谱所载子鱼葬地为“五都官平川”,其墓形与立向是“稈丫形,卯向”,但墓碑所云墓形与立向则为“葬本里猪脑岗背雷公潭棚,虎形,未山丑向”,二者完全不同。

四是此碑所载生子之名数与宁都李氏族谱所载不同。谱载子鱼生子四人:孟威、孟烈、孟雄、孟金;而墓碑所载为五子:孟威、孟烈、道义、道智、道信。显而易见,其取名规则完全不同。古人特别重视兄弟排名及用字,孟威、孟烈与道义、道智、道信不像出自同一家庭,甚至不是出自同一房派。

五是谱载配偶名数及墓碑所载不同。谱载子鱼妣曾氏、王氏、姜氏,而墓碑所载为王氏唐氏鲁氏。仅有王氏相同。

六是墓碑所载“孟威、孟烈分派宁都琳溪”,与谱载子鱼从抚州赤栏门迁至宁都开基不一致,在宁都分派的是子鱼,而非其子孟威、孟烈两兄弟。

七是在宁都李氏各支派的族谱中均公认李子鱼为“宁都李氏开基祖”,开基祖当然就是一世祖,可是永丰李子仪墓碑记载其为“西平六世祖李子仪太公行四郎之墓。即使以西平郡王李晟为西平郡一世祖,那么按照宁都李氏族谱,李子鱼也是九世祖,而非六世祖。

既然李子仪与李子鱼不是同一人,那么为何宁都琳溪李氏族人认为李子仪是宁都开基祖而为之重新修墓立碑呢?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由于年代久远,李子鱼后裔已无从寻获其墓,而辗转寻访至永丰县藤田镇,在蓬蒿深蔽之中发现有李子仪墓葬,但已是残碑断碣”,故而误以为李子仪即李子鱼。那为何寻访到永丰,而非其他地方?因为宁都李氏族谱明确记载李子鱼之父李珏葬于永丰县太极乡三十三都,故而以为李子鱼亦葬于永丰。

二是琳溪李氏族人对此墓及族谱没有认真查考核对,有失严谨,故遽然认作宁都李氏开基墓并重新修缮。今日看来,虽然错认了祖先,却也是无心之中做了一件大功德,而使另一李氏墓有人祭扫。因寻祖心切,而致差误,无可厚非。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学富五车的高官族贤李宜青却为之撰写碑铭呢?李宜青者,江西宁都琳溪人也,为李子鱼之裔孙,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江南道监察御史、台湾监察御史。李宜青虽然学识渊博,见解超卓,但并非李宜青亲自寻访此墓,李宜青甚至连残断之旧碑亦未见过,只是受宁都琳溪李氏族人之重托,听闻族人之叙述,而撰写碑铭,以表追怀之思。今引录铭文于下:

业创而统垂兮,先公。德厚而泽延兮,靡穷。蕃衍两邑之苗裔兮,维宁与丰。曰仪曰鱼,虽别号兮,宗祀则同。幸荷先朝之褒赠兮,追崇。聊辰余孙之孝思兮,报功。残碑断碣,兹焕新兮,巍立蒿蓬。山仍环而水仍绕兮,灵蕴斯宫。永安永固,克昌我后兮,与日月而长终。

铭文末尾署名裔孙宜青敬撰皇清乾隆二十六年岁次辛巳仲夏谷旦重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李宜青实际上对李子仪和李子鱼是否为一人,是心有疑虑甚至内心分明的,只是大概出于对宁都琳溪李氏族人的信任,而亦以为同一人,故有“曰仪曰鱼,虽别号兮,宗祀则同”之言。这一句颇有深意,读者诸君当细品。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讲,此句是说,一个名“子仪”,一个名“子鱼”,名号虽然不同,但是两者宗庙祭祀相同,都是西平郡李氏。言外之意,李子仪究竟是不是李子鱼,我也管不了那么多,既然族人说是,那就是;即使不是,也是李氏同宗,都是西平李氏,我不能推却族人的重托而坚持说“李子仪非李子鱼”,所以写下这则铭文交与族人。李宜青不明言“李子仪非李子鱼”,实际上已经暗寓其意。这就是他为什么说“虽别号兮,宗祀则同”,而不说“虽别号兮,其人则同”的原因。同宗同祀,当然是人不同而宗祀相同了。噫!李宜青之心思深密,言语周巧,非常人之所能比也。其智商情商之高,于此可见一斑。

也许有人会说,碑文中分明有太夫人王氏,子二:孟威、孟烈”的记载,此墓肯定是李子鱼墓无疑。仅凭这十来个字就断定它是李子鱼墓,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因为此墓原先的碑文已经残断,有的文字肯定漫漶不清,这十来个字当是乾隆年间修墓立碑者所加,而除铭文之外的其他文字则是照抄旧碑,故与宁都李氏族谱所载完全不同。

可能还会有人说,也许此墓就是李子鱼墓,李子鱼本来不叫“李子鱼”,而叫“李子仪”,是谱书记载有误,而非碑刻有误,当以碑刻为准。若此说成立,那么从唐朝的李晟去世到宋代的李子仪出生,相隔427年,按照一般以25年为一代的话,则有17代了。可实际上,李氏族谱所载,从李晟到李子鱼仅有9代,那么其他8代人去了哪里?

    那么,李子鱼之墓究竟在哪?后人能否找到?这个需要时日查考。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前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必须查考宁都李氏族谱所载“五都官平川”究竟在哪里,是在永丰,还是宁都?古代实行乡、都制度,往往一个乡管辖两三个都。永丰有“五都”,宁都当然也有“五都”。一个县往往有几十个都。“都”大概相当于今日的行政村。重点就是查找“官平川”这个小地名。从唐代末年至今一千多年,地名变易,早已面目全非,何况还是小地名!二是查阅永丰县、宁都县相关族谱,不同姓氏的族谱都可查阅,因为族谱中多有墓葬地点的记载。三是根据族谱中的墓葬记载,缩小查找范围,通过拜访本地人,掌握相关地名信息,再用族谱与墓葬比对,便可大致确定“官平川”的确切位置。然而,事实上,即便找到了“官平川”这个地方,一看,有那么多的山岗,具体的墓葬又在哪里呢?仍会一脸茫然。即便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疑似墓葬,但由于年代久远,山川改易,早已无法辨认了。

综上所述,江西永丰县境内的李子仪墓不是江西宁都县李氏开基祖李子鱼墓,李子鱼墓另有其处所。 

  (作者李桂生,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

一、李子仪墓碑刻

图片

     二、李子儀墓碑刻釋文(李平生、李桂生整理)

西平郡六世祖李子儀太公行四郎之墓。

生宋寧宗嘉定庚辰十月十五日巳時,歿元世祖至元甲申二月十五子時。

葬本里猪腦崗背雷公潭棚,虎形,未山丑向。

太夫人王氏,子二:孟威、孟烈,分派寧都琳池;唐氏,子三:道義、道智、道信;魯氏。

銘曰:業創而統垂兮,先公。德厚而澤延兮,靡窮。蕃衍兩邑之苗裔兮,維寧與豐。曰儀曰魚,雖別號兮,宗祀則同。幸荷先朝之褒贈兮,追崇。聊辰余孫之孝思兮,報功。殘碑斷碣,茲煥新兮,巍立蒿蓬。山仍環而水仍繞兮,靈蘊斯宮。永安永固,克昌我後兮,與日月而長終。

裔孫宜青敬撰。

皇清乾隆二十六年歲次辛巳仲夏穀旦重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