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的没去,新的又来

 新用户2356fYUI 2021-08-10

旧的没去,新的又来

文/蔡朝阳

这几天跟很多家长朋友聊的主要话题,就是目前的“双减”。

正如我所预料的,双减了,很多家长反而更焦虑了,真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旧焦虑没走,新焦虑又至,甚至,新焦虑远胜旧焦虑。

之前,不管怎么样,都是笃定的,华山一条路,鸡娃就是了。焦虑的核心在于,何时开始鸡,以何种方式鸡,鸡到什么程度为好。而现在呢,鸡无可鸡,一切都是未知数,无可依恃,能不焦虑吗?尤其是,没有培训班了,这娃本来就不会刻苦学习,靠培训班压着,现在,压力没了,如何是好?

其实,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希望的。但问题回到这里,像这样,没有培训班了,不鸡了,孩子就一定会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吗?以及,不鸡而尚不能断定是否愉快的童年,能许给孩子一个可靠的未来吗?

显然,家长的这个焦虑的来历,其实都来自对当下和未来的不确定。前阵子,我写了《说焦虑》一文,内有陈述,核心意思是:当下这个时代,传统已经破碎,现代尚未建立。我们这代中国父母,就恰好落脚在这个无根的时代,青黄不接。

其实,在不确定的年代,非要寻找某种确定,这个愿望本身并不荒谬。在幽暗的时候,需要寻找一种启明,而在不确定的年代,更需要一种恒定的价值。

对于教育这个问题而言,时代已经改变了,刻舟求剑的教育,也需要做出改变。现在的矛盾焦点,是,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和我们几十年老牛破车的应试教育的矛盾。且不管这个时代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总之,是翻天覆地地变了。新一代的小孩也变了。但教育没变。尖锐的矛盾体现在这里。

这也是我一贯的看法。多年来,我一直反对培训班,那种针对学科教育的加班加点,疲劳战术。因为这种教培,在其根本上,是对这种刻舟求剑的,落后于时代的教育的层层加码。这个教育已经跟新时代矛盾了,跟一代新人榫不合卯了,还要通过教培,来扩大其反动性。最后牺牲的,只是我们的孩子。什么求知欲,什么寻找乐趣的冲动,这都是浅层次的,更深层的牺牲,是孩子对一切真实世界的切身感知,归根到底,牺牲的是生命力。

本来,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教育,孩子们能建立自我,有勇气迎接未来的不可知。如今呢,把教育简化成学科培训,把学科培训简化成刷题,将孩子们变成考试的奴隶,孩子们已经被训练成亦步亦趋的刷题机器。不要说迎接未来的不可知的勇气,我担心,唯剩下恐惧了。

即便这样,这并不代表我赞同以这种方式剿灭培训班。我也清晰地表达过这个意见。我也清晰地表达过,为什么我们当下,只有这样一个教育。因为这是一个巨大意志的产物。而依附于这种巨大意志之下的刻舟求剑的教育而生的教培,在客观上,是助纣为虐。本文兹不赘述。

即便这样,我仍是是不赞同以这样的方式来剿灭。还有一个原因,毕竟,当时代的一座山,落下来的时候,对任何一个人,都机会均等。

事已至此,别的都不用说了,问题就转换为,既然如此,无可改变,我们这些普通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是好。

新常态之下,要有新的应对。这个新的应对,其实也不神秘,无非就是那个恒定的教育价值。我很多年以来一直讲,唤起孩子的原力觉醒。要让孩子有自我,有自我规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自己有热情的事物的持续探寻的能力。

关于这些,我这么多年来,写的文章,一直都这么讲。这不是一个深奥的道理,只是摆在那里,而家长却被自己蒙蔽了双眼而已。事实上,无论是体制内真正的学霸,无论是那些学有所成的人,还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累加出来的。奥秘在于他们内心的自我觉醒,他们找到了这个途径。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我们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句话的意思在于,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需要通过有意义的教育去发掘他。而不是,教育这个事,目的在于把他训练成机械的工具。

所幸孩子们都是有自我成长的动力的。这种动力,历千万劫,也不会被彻底磨灭。所以,我才说,不肖,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重重压力之下,仍是有孩子们能发展出自我,实现良性的生长。

自然,当下,这是不得已而已。但这个不得已,也许恰好是一个时机。当家长的,需要从这个时机,去重塑我们的儿童教育观。首先要做的,便是对自我的打破。很多家长之所以迷信教培,是因为,我们本身便是被这种刻舟求剑的教育所塑造的。身在其中,而无法破局。现在,则是我们去破除这种谬见的时候。

想一想,当周末孩子不能去上培训班,而被释放了更多自由的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去做点什么。在学科培训之外,有更广阔的世界可以去探索。可能,我们需要在教育这件事上,更费心一点。而这个费心,仍取决于父母的见识。

最后,很感慨,2016年,我辞职之后,一直在做这种认定的教育,旨在唤起孩子们原力觉醒的教育,穿越成长的核心。自以为一意孤行,起劲的要和风车作战,却原来,我才是最符合D的教育政策的那个人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