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当代文学》参考资料(1-19章)

 为天地立文心 2021-08-10

第一章  1949-1966文学思潮

洪子诚:关于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

郭沫若《斥反动文艺》:“反动文艺——红黄蓝白黑,色色俱全”

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节选)

巴人《论人情》:“我们当前文艺作品中最缺少的东西,是人情”

第二章  五六十年代诗歌

赵青山:对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的批评

郭沫若的诗:从《百花齐放》到《红旗歌谣》

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小说

严家炎:谈《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陈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把“两种思想斗争”庸俗化了

第四章  五六十年代散文

告别魏巍:报告文学为什么由盛而衰?

杨朔、刘白羽、秦牧:“三大家”的散文人生

《三家村札记》的由来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中国诗歌的现代倾向

崔卫平:以“疯狗”自况的诗人郭路生(食指)

朦胧诗人“朋友圈”:顾城、舒婷与北岛

第九章  80年代小说

戴厚英《人啊,人》:“我毕竟是人,我的感觉还没有麻木”

朱伟:接近阿城

李陀:汪曾祺与现代汉语写作

《莫言批判》:文艺评论界对莫言作品的反思与评论

吴亮:马原的叙述圈套

第十章  80年代散文

巴金与《随想录》

张守仁:贾平凹和他的散文

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

第十一章  80年代戏剧

1980年代中国探索戏剧“散点”透视

小剧场话剧的探索者:高行健及其剧作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王晓明等: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

张承志:以笔为旗

王蒙:躲避崇高

戴锦华: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化与女性写作

莫言:我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第十三章  90年代诗歌

欧阳江河:1989年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

于坚:诗要向这个世界敞开

90年代的诗歌:口语化、智性化、地域性与女性诗歌

网络诗歌面面观:心语、口语、私语、怨语与秽语

第十四章  90年代小说

程光炜:如何理解“先锋小说”(节选)

新体验小说:作家重新卷入当代历史的一种方式

陈晓明: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

何镇邦:九十年代“长篇热”透视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特点

第十五章  90年代散文

90年代散文掠影:“像流水般活泼地前行”

1990年代报告文学的坚守与退化:“雪落黄昏静无声”

第十六章  90年代及后期戏剧

中国话剧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什么陡然大滑坡?

孟京辉的先锋戏剧:“对于人性内心的情感关怀”

第十七章  21世纪文学

80后作家真的令人失望吗?

王尧: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

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节选)

首师大教授写博客:批评“玄幻文学”引发争议

郜元宝:向坚持严肃文学的朋友介绍安妮宝贝

罗振亚:谈21世纪诗歌形象重构的障碍

第十八章  台湾当代文学

台湾现代派小说:“作品流淌的仍是中国文学的血脉”

台湾当代诗人诗作赏析:《白玉苦瓜》、《错误》、《你的名字》与《红玉米》

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赏析:“背负五千年回忆的重担”

余光中:剪掉散文的辫子

话剧在台湾:为什么赖声川的在大陆最火?

第十九章  香港、澳门当代文学

严家炎: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

王朔:《我看金庸》及金庸的回应

香港当代文学掠影:地区性、开放性与商品化

澳门当代文学掠影:写实性、包容性与温和性

澳门:鲜为人知的文学风景一一对话澳门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