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贵在谨于微】

 养生书库 2021-08-10

明朝大医学家、养生家张景岳曾说:“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谨于微是养生精华的高度浓缩。微是易让人忽略的细微,往往是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纵观古今,死于意外及暴病者只是极少数,多数情况下,生命之伤皆“害成于微”。

      首先,微习谨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谨细地将好习惯带来的一次次微小增益蓄积起来,才能形成强健壮阔的涛涛“生命之海”。起居、饮食、言行等都是好习惯形成的空间;一生的时时刻刻,生、长、壮、老,都是好习惯形成的时间。因此,微习谨行的养生,就是要从点点滴滴中养成好习惯,将其成为生命常态,形成“长效机制”。

       其次,微处谨防。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伤生损命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初时往往毫不起眼,累积至一定时候就会爆发出来,似乎“病来如山倒”,让人措手不及。养生若能尽可能躲避、防范、减少危险因素,生命就能“源远流长”。这就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之“养生如艺木,培植要得宜;常使无夭伤,自有干云时”诗中所反映的养生道理。

        第三,微病谨治。身体稍有不适,或病情比较轻的时候就要及时调养或治疗,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华文明重视“履霜坚冰至”的防微杜渐思想,中医历来重视预防为主的“治未病”,应用在养生中,就是“谨于微”的养生方式。

       清代大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说:“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病越轻,生命受伤越小;病越重,生命受伤越重,养生千万不能因病情轻微而忽视防治。相反,在病微之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尤当加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