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物诗的三层境界(一)

 诗道骏言 2021-08-11

咏物诗,就是以一个客观事物为歌咏的对象,描绘其形,传达其神,乃至借物写心,寓情思于物的诗歌。咏物诗由来已久,如东晋才女谢道韫咏雪,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大获美誉,“咏絮才”遂成为才女的代称。唐诗中有一大批咏物诗,咏马、咏伞、咏琴、咏鞭,太多了。咏物诗,大致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刻画形象,曲尽其妙。第二层次,写物拟人,注入精神。第三层次,物我交通,融入诗人身世感慨。

今天咱们先看几首第一、二层次的咏物小诗。

第一层境界的咏物诗,重在刻画事物外形特征,比如,骆宾王幼年时的习作《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物诗的三层境界(一)

再如,李峤的《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骆宾王的诗,通过“曲项、白毛、红掌、向天歌、拨清波”等细节特征把水中鹅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七岁稚子,能有此作,堪称神童。李峤的诗又高出一筹,因为所咏对象“风”是无影无形的抽象物,李峤却别出心裁,用衬托手法来表现所咏对象,通过深秋叶落、二月花开,表现风的神力;通过过江浪起,入竹竿斜,表现风的形态。四种物象,四个角度,把“风”刻画得非常立体。这两首诗,形象生动,构思巧妙,但并没有什么寓意的寄托,所以,是咏物诗的初级境界。

第二层境界的咏物诗,通常用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所咏对象以人格

清朝大才子袁枚有一首小诗《苔》,本来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前几年经一位山区支教老师教他的学生传唱,而一度火遍大江南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咏物诗的三层境界(一)

这是歌咏小小苔藓,虽然得不到阳光的温暖照耀,但是春天到来之时,也应时而绿,并开出花朵,虽然小小如米粒,也有向牡丹花看齐的志向。表现了诗作者对卑微弱小的事物顽强不屈精神的热情赞美。这是一首很励志的小诗。支教老师把它教给山里的孩子们传唱,真是非常的合适,真是用心了。相信这首小诗能够点亮不少孩子心中的希望,帮他们建立自信。

对弱小事物的歌咏,其实由来已久,隋唐之际,大学问家诗人虞世南也曾写过一首咏物小诗《咏萤》,可以说与袁枚的《苔》千年相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咏物诗的三层境界(一)

黑夜中萤火虫的光微不足道,它的翅膀也微弱轻飘,飞行不稳,但是,它也不甘心泯灭于黑暗,所以,独自发出星星点点的光明。是不是,与袁枚的《苔》很有相似之处呢?

两首小诗,都是用拟人化手法,描写弱小的事物,重点刻画它们的形态特征,在刻画中又融入诗人对它们精神的歌颂。这是咏物诗的第二层境界。(待续)

关注“诗道骏言”,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