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摘编

 云淡GT 2018-09-07
​  1.  咏史诗有二难:一是难于有卓越的对历史事件的见解,二是难于不是史论而是诗。前者关键在于作者所站的想的高度;后者关键在于能否很好地掌握艺术技巧。

    咏史诗难在是议论而又不用议论。这在名家也不一定能掌握得恰好。怎叫“是议论”?因为没有作者的见解,仅仅将史实重复一番,就不成其为咏史。怎叫“不用议论”?因为纯是议论就変成一篇史论文字,不成其为诗了。“咏史诗”三字,本身就包含着“史”与“诗”的矛盾,如何使两者圆满地统一起来,这要讲究高明的技巧。
摘自刘逸生《唐诗小札》(中国青年出版社)p215.216

 2.  咏物诗
      既是咏物诗,不能没有物,那是当然的;但也不能没有的见解和感情,这也是常识。纯然是物(见物不见人),这不过是科举时代的试帖诗,而且还是不太高明的试帖诗但既是咏物、却纯然刘只写个人的主观感情,不切合客观的物,却又不成其为咏物诗了。
       必须既咏此物,又有诗人感情,情寓于物中,物因情而见,物我相与融浃,オ可以称得是上乘的咏物诗。

摘自刘逸生《唐诗小札》(中国青年出版社)p311

3.诗歌的境界
      正如我国戏曲舞台上灵活运用以虚作实的布景,又如中国画论上所说的“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的道理一样,形象如果具体到下定义的地步,它就变成了死板的东西,阻绝了人们通过它产生联想的道路,只是呆板地复制形象。诗人在这里不用“谢朓楼”,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但是话又说回来。在艺术上,用概括力很强的笔墨写出大的境界,并不是否定或者排斥用细致的笔墨去描写小的境界。也不是说,形象越不固定越含糊就越好。这要看艺术上的需要如何。
            (同上)p3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