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六)——事物形象(咏物诗词)鉴赏(下)

 老榆树_yhgek 2014-07-25

事物形象(咏物诗词)鉴赏(下)

(二)总结归纳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步骤。

1注意把握所咏之物的形神特点

既然是托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但如果仅仅是客观地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所以古人对于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就是说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不滞于物),而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古人赞赏林和靖(北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就是因为作者借月下水边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了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黄巢(唐)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托物言志,借决心改变菊花开放的时间来表明自己推翻李唐王朝的远大政治抱负。来鹄(唐)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云》),作者表面上是写云,实际上却是托物咏怀,表达了对不关心人民疾苦的人的愤怒和鄙视。所以,读一首咏物诗,先要体会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咏物,单纯写物不会感人,一般都有诗人的情感在内,有物有情,写出的诗歌才有活力。我们在欣赏一首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寄托的个性化感情。陶渊明(东晋)咏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五)》)抒写自己的悠然闲适、不慕荣贵的心境。

世间万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而主题大多各异。例如,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虞似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清华(清高华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又都糅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堪称咏物的上乘之作。

又如林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薛宝钗《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她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同样是落红成阵,桃飘柳飞的暮春三月,同样为柳絮填词,然而两首柳絮词风格迥异。黛词显得缠绵悲戚,从词中可窥见黛玉多愁善感之天性。钗词浑厚典雅,足见宝钗随分从时的性格;黛词中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如泣似怨的倾诉,令人身世两忘。钗词中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她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一从容自如的智者风度,令人赞叹不绝;林黛玉见柳絮触景生情,感春天之短暂,叹孤独无依之身世,悲谁舍谁收之命运。感情基调低沉郁闷,情绪波动不稳,心态消极悲观。薛宝钗借柳絮赞无限美好之春光,叹处变不惊之豪情,做趁好风平步青云的美梦。感情基调蓬勃昂扬,情绪稳定平和,心态积极乐观。

因此,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都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细加领悟。

3、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1整首: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2局部:

a. 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緌(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b. 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粉身碎骨全不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c.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画菊》),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有时,还会把物本身不同时期的情状进行对比,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把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进行了对比,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d. 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物的品质。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以冰雪林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三、高考题实例

1、09广东)杜甫《月》①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么的感情?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09天津)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①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②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③请你谈谈对最后一炼寓意的理解。

3、09浙江)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4、08广东)①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②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08安徽)①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②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的妙处。

6、07重庆)①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②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7、07安徽)①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②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06湖南)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四、考点归纳

(1)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如考题:2①  4①  6①  8

(2)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志向。如考题1①  2③    4②  5①   6②  7

(3)分析咏物诗的表达技巧。如考题 4①  6①  7①  8

四、知识链接

3+2P166——P168“常见物象举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