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队将士行军 大外孙女即将就读的学校,给她布置了一些暑期作业,其中有一项是参观一处红色景点。她所在的广东省中山市是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一块世人瞩目的热土,境内红色景点众多。如孙中山故里、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著名工运领袖杨殷烈士故居、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小榄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等。也许是建军节就要到来,对革命武装斗争的兴趣更加浓厚,她提出去五桂山参观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于是,一吃过早饭,三代四人,就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接受着青翠欲滴的行道树和红红火火的三角梅的迎送,沿着新近刷黑的宽阔的公路,驱车来到位于五桂山腹地的槟榔山村的古氏宗祠一一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并不很大的建筑,用雕塑、石碑、图片、文字、书刊等形式,向我们讲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和纵队将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珠江三角洲敌后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其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相继沦陷后,在顺德和中山地区建立的顺德抗日游击队、中山人民抗日游击队,还有被逐步改造过来的广州市郊区游击第二支队部分队伍。在抗日游击战争中,这支队伍由几十人发展到近三千人,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数年间,根据敌强我弱和所在地区有的阡陌纵横水网密布有的层峦叠嶂林木茂密的特点,纵队采用夜袭战、麻雀战、伏击战、爆破战和海上游击战等灵活的游击战术,给予日伪沉重打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1941年10月17日,伪四十旅出动三个团和补充团2000余人,“扫荡"顺德西海根据地。纵队300余人参战。战士们利用河涌、甘蔗林的复杂地形,打得敌人鬼哭狼嚎,取得了反“扫荡"的重大胜利!1945年5月8日深夜,日军1000多人、伪军2000多人和国民党顽固派近1000人,分六路进犯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纵队第一支队猛虎队、民权队,在灯笼坑三山虎山一带截击敌人,另一支小分队则分散扰敌袭敌,粉碎了敌人的“扫荡"阴谋。据不完全统计,纵队共作战200余次,歼敌3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70余挺,长短枪2000余支。但是,将士们也作出了巨大牺牲。如在五桂山反“扫荡"战斗中,有16名被打散的游击队员,自发集结在大石托山上的一处破炭窑里,多日未曾进食,身体极度虚弱,无法突围转移,全部落入敌手。日军施以酷刑,队员们坚贞不屈,拒不透露半点情况。惨无人道的侵略者,将他们全部杀害,并予碎尸!烈士们的鲜血,洒满了山丘,染红了溪流! 参观结束后,我们返回中山市区。我再次放眼公路两旁山峦。只见一派郁郁葱葱。我忽然觉得,珠江纵队的勇士们,正藏身于密林之中,他们有的在学文化,有的在练射击,有的在制定作战方案。上级一声令下,他们就会象一群猛虎,冲下山岗,将复仇的子弹,射进凶残至极的敌人的胸膛!正联想着,一块硕大的天蓝色的标牌映入眼帘,上书“和平社区”四个雪白的大字。这简直是这次参观碰到的神来之笔!中华民族是崇尚、追求、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民族。珠江纵队的将士们,将这种追求,演绎到了极致。为了抗击侵略者,保卫和平安宁,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青山埋骨!他们永垂不朽!他们与和平一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将激励我们,在当今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团结一致,不畏强敌,继续为世界和平而战!我瞅了瞅坐在旁边的准初中生,只见她脸上还有一些崇敬的表情。我看得出来,伟大而又极其珍贵的红色基因,正在一点一点地植入她的心田!
余启明,鄂州市发改委退休干部,市作协会员。曾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科学童话。 免责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