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急性/慢性/混合性硬膜下血肿丨影像及临床诊断要点

 懂你473 2021-08-11

↓往期相关内容链接:

【急诊】颅脑CT--解剖及临床影像示例
脑出血MRI信号演变丨包懂包会~
脑实质内出血丨演变、分布、CT表现
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丨影像及临床诊断要点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sSDH)

概念

  • 硬膜下腔内亚急性(约3天至3周)血液积聚

影像

  • 新月形,CT等密度至低密度的颅内脑实质外积聚物,在受累半球表面弥漫性分布

  • 可能与其下皮层呈相同密度

  • 可跨越颅缝,但不跨过硬脑膜附着处

  • 通常在亚急性早期和晚期T1均为高信号(正铁血红蛋白)

  • 大部分sSDH在DWI呈低信号, 存在高信号时可能会改变手术方式

  • 总体影像学推荐:NECT作为初步检查,出现包膜/分隔则考虑行CECT;MR对SDH更敏感, 可发现创伤性脑损伤的其他病变

主要的鉴别诊断

  • 其他硬膜下积液

  • 硬脑脊膜病(硬脑膜增厚)

  • 慢性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病理

  • 桥皮层静脉在穿越硬膜下间隙处受外伤性牵拉、撕裂

  • 外伤可能很轻微,尤其在年长者

临床要点

  • 血肿增大/出现症状是手术引流的指征

  • 形态上存在“分隔”再出血几率最高

图片

  • 示意图:典型的亚急性SDH,可见穿越其内的“桥”静脉和周围增生的膜,这些改变常与年长者相对较轻的外伤有关。

  • 轴位CT平扫(NECT):几乎完全呈等密度的双侧硬膜下血肿,病变常难以察觉,灰白质交界向中线的移位有助于诊断。

图片

  • T1WI:略高信号的SDH,系相对早期的亚急性出血,脑沟、脑组织、血管移位,远离颅骨。

  • 同一位患者,T2WI:左侧见一低信号区(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右侧较小的SDH呈显著的高信号(亚急性后期)。SDH的MR信号多变,但通常与脑实质出血有相似的演变模式。

图片

  • 轴位CT平扫(NECT):混杂密度的亚急性SDH,并见血液/红细胞沉积平面。注意皮层血管移位或“圆点”征(白箭)。

  • 矢状位T1WI:脑凸面的SDH,因亚急性血液产物而呈高信号(正铁血红蛋白),脑回受压移位,脑表面血管远离内侧颅板。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概念

  • 血液在硬膜下间隙内慢性(>3周)积聚

影像

  • 新月形、多分隔、颅内脑实质外积液、并有强化的被膜包绕,在受累半球上弥散分布

  • cSDH常有分隔内膜形成

  • 可跨过颅缝,但不跨过硬脑膜附着处

  • 影像学推荐:NECT是初步检查的好方法;增加窗宽(150~200HU);MR显示cSDH较好:T1、T2、PD、FLAIR上常为高信号(因正铁血红蛋白的缘故)

  • 复发性、各时期混杂的出血常见;在儿童,应增加对非意外性创伤的怀疑!

主要的鉴别诊断

  • 硬膜下水囊瘤

  • 硬膜下积液

  • 硬膜下积脓

临床要点

  • 治疗:外科引流,包膜切除

  • 年龄较大和脑萎缩是SDH转化为cSDH的易患因素

  • cSDH复发的风险依类型而不同:“分隔型”最高,膜增厚或钙化者几乎从无再出血

  • 颅底SDH的复发率高于凸面的SDH

  • 如果无外伤史,要考虑潜在的血管损伤或硬脑膜转移瘤

图片

  • 轴位示意图:慢性硬膜下血肿及内膜形成,注意正常穿过硬膜下间隙的完整的“桥”静脉,可见轻度占位效应。

  • 轴位CT增强:左侧额顶区后部低密度的颅脑脑实质外液体积聚,增厚并强化的包膜与分隔将液体分隔为小腔隙,其周围脑实质受压。

图片

  • T1WI:2个月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信号强度类似于CSF,演变过程类似于脑实质出血。

  • 冠状增强:硬脑膜增厚与强化。

图片

  • 轴位NECT: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边缘钙化,大脑被挤压至中线部位。

  • 同一患者,轴位T1WI:病变呈大片高信号。虽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表现为CSF信号,但也可见与正铁血红蛋白、再出血、蛋白质成分增加相关的T1高信号。

混合性硬膜下血肿

概述

  • 硬膜下腔不同分期/演变进程的出血,常为双侧

影像

  • 新月形,混合密度/信号强度,颅内脑实质外凸形液体积聚

  • 通常有隔膜,内膜增强(双凸征)

  • 可能跨越中缝,但不附着于硬脑膜

  • 皮质静脉的内向移位

  • 多变的不均匀密度

  • 分隔的:低密度和高密度成分

  • 影像检查推荐:CT平扫(NECT) 初期筛查;MR对出血分期和病变范围更敏感

病理

  • 再出血混入原有的硬脑膜下血肿

  • >70%的SDH:可见显著相关病变

  • 混合型SDH可能是急性病变:低密度灶(“漩涡征”)反映未凝血液、血清或脑脊液渗漏

临床要点

  • 常见反复、不同时期的出血

  • 在儿童,要疑诊非意外性创伤!

  • 若有临床症状或病情进展需手术清除

  • 可能自行吸收或扩大

诊断纲要

  • 考虑采用增强来显示内膜,这是可预测未来再出血的征象

  • 混合密度SDH有再出血倾向,通常最好是进行手术清除

图片

  • 轴位示意图:混合性硬膜下血肿,存在不同时期出血,可见多发包膜形成的众多小腔。反复出血在混合性血肿中很常见,伴有急性出血可见血液平面。

  • 轴位NECT:两侧混合性硬膜下血肿,可见与急性出血相关的液平面和小灶样高密度。

图片

  • CT示右侧硬膜下血肿为混合密度,后来的复查中病变迅速进展。

  • 轴位T2WI示右侧硬膜下高信号,后方为低信号,提示为较新的出血,两处(空箭、弯箭)。

↓ 内容节选自图书:

《脑部影像诊断学》 主译:吴文平 等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关注和支持!

你的阅读就是知识存在的意义!

你的经验就是医者仁心的基石!

图片

1000个鉴别诊断病例读片

点击下方链接加入

【每日一例】熊猫放射陪你读片

熊猫放射【小打卡读片系列】:

↓ 欢迎点击下方链接了解

【中枢头颈】病例库

【呼吸循环】病例库

【消化系统】病例库

【骨骼肌肉】病例库

【急诊影像】病例库

【X 线诊断】病例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