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家测量血压和医院不一样?四步教你如何正确测血压~

 東泰山人 2021-08-1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同时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它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大多数高血压人群,为了更好的监测身体状况,都会在家中自备血压仪。然而,很多患者却发现,在家测量的血压总是和医院测得不太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

医院测量的血压更准确吗?

实际上,家里测的血压和医院测的血压存在差异是正常的现象。一般来说是这几个因素导致的:

1、部分患者到医院,由于环境变化和紧张情绪等原因,导致血压升高。

2、家庭血压仪选购不当,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3、使用时操作不当,导致自测血压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4、家庭血压仪长期使用后,没有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

5、在医院与在家检测的时间不同。

大多数人在早晨6:00~10:00之间,血压会明显上升,出现一个高峰,然后会有所下降;到了下午16:00~20:00之间,血压又会上升出现另一个高峰。

图片

因此,就上述因素而言,在医院测量的结果会更加准确。但是,由于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都需要检测血压,不可能实时去医院,所以想要在家准确地测量血压,最好跟着小薇管家这样做。

如何能测量出准确的血压?

一般在家中测量血压时,推荐大家使用电子血压仪,因为电子血压仪操作简单,精准度较高。

注意:最好要使用通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ESH、BHS、AAMI)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

现在小薇管家就以电子血压仪为例,给大家介绍具体如何操作。

1、先休息15分钟再进行测量,同时测量时,全身自然放松地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2、脱去上臂衣物,袖带平整地紧缚在上臂中部,让导气管位于手臂内侧,袖带下缘要距离肘窝2~3厘米,可以用两根手指简单测量一下;

3、被测手臂手心朝上、平放在桌上,上臂要与心脏保持在同一高度;(冬日要注意保暖防止颤抖)

4、自动测压过程中,保持身体放松静止,不要说话。

图片

想要得到准确的血压值,我们还要注意:

1、测量前要先排空膀胱;

2、测量前30分钟,不要喝咖啡、不要运动及不要吸烟;

3、第一次测量血压时,要将双臂都测量一遍,选择数值较高的那一侧作为主要测量手臂;

4、要选择适合臂围的袖带。

目前大部分血压仪都配置了,适用于大多数测量者的标准袖带(上臂臂围<32cm)和供上臂臂围较大者使用的大袖带(上臂臂围≥32cm)。

如果给儿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过细者测量血压,应选择小袖带。

图片

正常人的血压一般收缩压(俗称高压)在90-139mmHg,舒张压(俗称低压)在60-89mmHg。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测得血压值中的高压≥140mmHg,或低压≥90mmHg时,就要注意了,可能是高血压了。

注意!

  • 对初诊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 2 ~ 3 遍,取平均值。建议连续测量家庭血压 7 天,取后 6 天每日血压平均值。

  • 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 1 ~ 2 天血压,早晚各 1 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 对于未诊断为高血压的对象,家庭连续规范测量5-7天,非同日3次测量的血压,均高压≥135mmHg或低压≥85 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就诊。

图片

血压出现异常要怎么处理?

在家测量血压时,如果突发血压高或血压低的情况,先等待2-3分钟,再重新测量,2-3次后,血压还是异常情况,大家可以这样处理:

血压高

如果有降压药,要按处方要求服用,服用完可以平卧休息。但要注意降压药不要在睡前服用。

如果没有降压药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按捏自己的手掌心,血压即可有所下降。

(具体方法: 先从右手开始,以左手拇指用力按压右手掌心,并从掌心一直按捏到指尖,5个手指均按捏一遍;然后按此法按捏左手掌心。两手分别做完约需10分钟时间。)

紧急处理完,如果半个小时后没有缓解或出现了头部胀痛、眩晕、胸闷的情况,并且伴有四肢麻木或者有心律失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图片

血压低

在有升压药的情况下,要按照处方要求服用,服用完要大量喝水,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补充些淡盐水,这样补液可以增加血容量,达到升压的效果。

在没有药品的情况下,可以平卧休息,并且大量的饮水、进食,补充营养;还可以按头低足高的姿势平躺在床上,从而达到升压效果。

如果半个小时后没有缓解或出现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疲劳、视野模糊、脸色苍白、怕冷、脉搏微弱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图片

高血压是现在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大家一定不能忽视血压检测的重要性。做好血压检测才能更及时地发现自己身体的问题,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 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011):1041-1048.

2.闫志晖, 赵子彦. 2013年国际时间生物学学会推荐动态血压监测指南要点介绍[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10):98-101.

3.心洁. 家庭血压监测——提高高血压的诊治与管理水平[J]. 中老年保健, 2012, 000(011):20-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