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建筑之名,留存城市集体记忆!陪着广州人长大的骑楼,你了解吗

 钻石佬 2021-08-11

有人说,广州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建筑博物馆。它们,是历史留给广州的宝贵礼物~

除了CBD林立的高楼,走在西关、东山等地区上,你可能会被一幢幢外形美观、带着历史沧桑感的建筑所吸引!

via 羊城派

风格多样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有的光彩夺目,有的仍明珠蒙尘~

当你抬头欣赏它们充满美感的建筑细节,可能不会意识到,这里竟隐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或不为人知的辉煌历史~

via 羊城派

从今日起,小羊将推出《广州历史建筑》系列策划,带大家一起去逛逛、解读广州的寻常街巷中的丰富历史沉淀和细腻城市肌理!

第一站先从广州最特色的骑楼建筑开始~

广州骑楼的由来和诞生

不管是烈日当空,或是连绵的雨季,街坊们总是能舒适自如地穿梭其中,就算半路上下起暴雨也不担心没有带伞,这都“全靠”广州的骑楼建筑~

何谓“骑楼”?有人会说,“不就是一幢幢长了脚的房子架在半空。”没错!其实他们就是“骑在公共人行道上的楼房”~

“骑楼”的第一层由支撑柱组成,没有设墙。看上去造型就好比“马脚”,“骑楼”的楼上便是“马背”。处身在这样的楼中,如骑在马背上,所以这样的楼称为“骑楼”。

广州骑楼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传骑楼最初从南洋传入,但经过溯源,骑楼的最早原型应该是意大利的敞廊式建筑

民国时期的广州政府,希望把广州建设成一个有标杆意义的近代城市,剔除一些传统城市留下来的弊病:

比如马路过于狭窄弯曲,不利于交通等,于是开始拆城墙、建马路的阶段。

那么,新的马路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建造?他们发现骑楼这种建筑形式非常适应广州本地的气候及社会经济发展,于是就大量规划建设骑楼街。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地处沿海,一直是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吸引了大量的华侨和海外华人来此通商交流,造就了这座城市商业的兴旺发达,城区内的商铺林立。

骑楼可以很自然地将购物的人流吸引到廊下,减少对一般行人流线的干扰。而且在广州老城区狭窄的商业街道,还可以增加交通的流畅性和流量

骑楼街的檐廊是内部空间的延伸,也扩大了商店的营业面积,店家会将商业橱窗延伸到廊下,延长了人们停留时间,吸引人流并增加商机。

廊下平常也会聚集流动小贩,比如鞋匠、零食、日杂小件等小摊~

因此,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广州便兴建了大量的骑楼建筑

在短短十年间,广州建起了40公里长的骑楼街,成为了一道十分有意义的美丽风景。

当时羊城街道两旁,一幢幢“长了脚”的房子架在半空,特别是骑楼的商业空间,被房地产商充分利用,下铺上居,前铺后居

骑楼建筑,好睇好用,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

而一百年前的骑楼建设,使得广州老城的风貌,在那个时候形成了初步的框架

广州骑楼外观精美别致

广州骑楼一般分为三部分:廊部、楼部、楼顶。其中,廊部以梁柱式为多,也有少数为券柱式。

梁柱式由横梁和柱式组成,带着明显的中西合壁的痕迹,其净高一般为四至六米,也有高达八米。

由檐柱 、梁架 、屋顶形成“虚”的檐廊空间,造成空间的层次感和凹凸感,并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使骑楼街比传统的街屋空间来得生动活泼,也富有变化。

广州骑楼的色彩是以当地盛产的贝灰的白色和牙黄色为主,淡雅的色彩,看上去清新养眼,更为突出了广州骑楼的古朴沉稳、古旧味道

墙面的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都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再加上多道腰线与线脚的融合贯通,使墙面的层次更清晰。

如今,骑楼已经深深融入了广州街坊的生活中。

街坊邻里会在骑楼下游憩 、娱乐 、聊天 、喝茶 、遛鸟 、下棋、唱戏……骑楼也成为了非物质文化交流和传承的空间~

广州骑楼在老城随处可见

现存广州骑楼的分布,主要在现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靠近珠江的区域如南华西路一带,其中最著名要数荔湾区上下九路骑楼街

小羊选了几个有故事的典型骑楼,大家走过的时候不妨多关注下~

-文德路-

文德路是广州一条著名的文化街,自唐宋以来,长期地处广州古城中心。由于这里位居闹市,文化气息较浓,逐步形成广州文化古玩市场

二三十年代,成为广东内外闻名的古玩字画一条街~

文德路53、55、57、59号骑楼,建筑规模较大,有西式山花和传统门窗,建筑保存完好,体现了中华民国时期文德路地区的历史风貌,是中西结合式骑楼建筑的典型代表!

-恩宁路-

恩宁路是广州出名的最美骑楼街,这条街上很多骑楼都是历史建筑。

255、257号骑楼建于民国时期,高4层,建筑是水刷石外墙。

三、四层设有阳台,水刷石栏杆,纹样别致,木框彩色蚀花玻璃窗保留完整。顶层带拱券山花,两侧各设一圆柱支承。这是荔湾区保存较好的中西结合风格的骑楼~

-北京路-

怎么能少了北京路呢?如今的新兴商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北京路却仍然热闹非凡,这样有着特别韵味的老骑楼步行街,永远是一代人的回忆。

370号骑楼建于民国时期,一开始是著名建筑师关以舟事务所,正立面各层设大窗,窗户下方墙面为锯齿状。

建筑背面外墙带有一个半亭,是“中国固有式”设计,按三段式分出了带圆拱、洗石米面层的基座,带阳台的墙身及中国式的大屋顶。

屋顶檐下装饰有彩画、雀替及其他仿木构件。这里是研究近现代岭南建筑师的实物资料~

-中山六路-

广州有骑楼的地方很多,中山六路必须有名字!中山六路是当年的惠爱街,始建于清末民初,是20世纪30年代老广州59条骑楼街之一。

29~43号骑楼位于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同样建于民国时期。

建筑共有8个开间,首层设有连续8个拱券柱廊,二三层各开间保留有西式线脚、西式山花等特色工艺和构件。

虽然经过一定整饰,但原貌仍存,是越秀区少见多跨连体量较大的民国时期骑楼

-龙津西路-

龙津西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林立,也不算什么旅游景点,却有着最朴实的人情味。街道两边的骑楼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浓郁的西关建筑沉淀着广州的文化~

55~67单号骑楼又名“西关大宅门”,建于民国时期,骑楼坐西朝东,是砖混结构四层带平天台骑楼建筑,平面略呈方形,东南及东北两边外墙导圆角。

这座融合了西洋装饰风的岭南骑楼,确实有些与众不同~希腊爱奥尼风格的立柱格外醒目,正立面外墙用青砖,而南北立面用的是红砖。

-上下九-

上下九步行街是西关骑楼的标志。步行街全路段骑楼店铺林立,十分热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当今商业步行街中西合璧的西关风情特色。

-同福西路-

同福西路,是广州现存较为完整的骑楼群之一,从8号线同福西地铁站出来,就能看到啦~

同福西路的骑楼以中式骑楼建筑为主,比起商业街的骑楼,这里的骑楼更多了一抹“岭南色彩”。

没想到司空见惯的骑楼,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历史、故事,反映了一个年代的特征~

大家平时走在骑楼下,不妨抬头看看那些朴素别致的建筑,感受其中厚重的历史沉淀吧!

本文参考:

1、《以建筑之名,留存城市集体记忆》 施沛霖、徐炜伦 羊城晚报

2、《广州历史建筑地图》

3、《广州骑楼的起源、发展及骑楼文化的形成》 陈立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