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老了才明白,养儿防老是最大的骗局!(前车可鉴,如何终老)

 宁静致远悟能 2021-08-11

前车可鉴,如何终老?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宝贝,原谅妈妈不能陪在你身边,妈妈要挣钱让你上最好的学校!

孩子:妈妈,我知道,等我长大了,也要挣好多好多钱,送您去最好的养老院!

虽然是童言无忌,但是看到时仍不免一阵心酸。

人生之苦,莫过于
身心孤寂,无依无靠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博主去养老院做义工。

里面有位老人过九十大寿,因为子女都在国外,只能够通过视频连线。

老人穿了一件红色的新衣裳,坐在长椅上跟子女们视频,大概10分钟就结束了。

可是老人在长椅上坐了3个小时,一直对着屏幕发呆。

突然,她眼睛湿漉漉地,自言自语问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回来看看啊......”

想起张泉灵在节目中说的一句话:“许多老人甚至不敢独自在家洗澡,因为害怕滑倒在厕所里,几天后才被人发现。”

一对老夫妻在家里摔倒,几天后因为快递没人取,邻居发现异常报警,才被救。

这对老夫妻养育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有着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

老爷子是重点中学的老师,患有老年痴呆症;老太太是小学教师,身体不太好。

平日里,老两口相互照顾。他们的长子,就住在马路对面的小区里。

即便,他们生前桃李满天下,膝下有三个孩子。但面对衰老,过往的辉煌和尊严,都变得不值一提。

原来,这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仅隔一条马路父母也难见到子女;

这世上还有一种悲剧,是马路这边的父母摔倒起不来,马路那边的子女还被蒙在鼓里。

养儿防老,膝下承欢,儿孙满堂……

这样的天伦之乐,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奢侈品。

那些生活在国外的
“盲人”“聋子”“哑巴”老人

还记得那个被榨干钱财,被女儿遗弃在美国机场的中国老人吗?

81岁的张薰跟随女儿、外孙女定居亚特兰大多年,她是一位丧偶退休的教师。在2018年11月她迎来了她人生中最艰难的“独立日”——她要回那个“什么也没留下”的中国北京。

她提前3天来到了美国亚特兰大机场,苦等飞往北京的航班,饥寒交迫、不懂英语、身患糖尿病、无家人在旁。

一时间,亚特兰大的华人线上组织,形成“寻找家人”的热潮。

张薰认为,她和亚特兰大的亲人是“和平分手”。

她回到北京,记者问她:“女儿不管您了?”

她立刻澄清:“我是自己提前3天出来的,不是被赶回来的。”

“反正在美国我也住不惯,我有退休金,在国内生活毫无问题。”

她说:“死也要死在中国。”

后来经过了解发现,这位移居美国多年的中国老教师,竟不会英语。

这些年,她究竟如何在美国社会生存的呢?可想而知!

其实这不是个案。因为看不懂英文,这些中国老人是“盲人”,因为听不懂英语,这些老人是“聋子”,因为不会说英语,这些老人是“哑巴”。

在悉尼的华人社区,这些中国老人是一个沉默的群体。

小朵的母亲,在教会的华人社团做义工。

这里已经成为,不少随子女来海外养老的中国老人,唯一的“避风港”。

傅奶奶永远记得,不懂一句中文的女婿在白纸上画图示意,“今天晚上我下班回来之前,请你搬离这个房子”。

老伴去世后,女儿邀她来悉尼照顾第三代。

仅4个月,就爆发了多次难以愈合的家庭纷争。

纷争,从食物开始。傅奶奶买了腊肉、咸鸭蛋,想要“换个口味”。

女儿质问:

“为什么要买这种垃圾给孩子吃?你为什么不能像local(当地人)那样吃洁净的东西?”

在这个家庭,许多从中国进口的食物,仿佛都不合时宜。

在傅奶奶的记忆里,那几个月,唯一让全家都满意的事,就是把家门前的野苹果摘下做成苹果派。

遭到女婿威胁后,她匆匆收拾行李向华人社工求助。

不会说英语的她,在华人帮助下办完所有手续,迅速回国。归国之后,深居简出。

有时候,我们忽略了
老年人的尊严

无论是张薰、还是傅奶奶,她们都无法忍受这种没有尊严的养老,才会逃离回国。国内类似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记得,作家戈舟在《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空巢老人调查》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对老夫妇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家境优渥良好,两个儿子优秀:一个毕业于北大,一个毕业于人大。

两个儿子定居北京后,努力打拼,成家生子,都买了150平米的房子。

功德圆满的老夫妇,身体好时也曾结伴出行,周游世界。

但当疾病突然来访,老头儿住进医院治疗,老太太累倒后被邻居发现才捡回一条命。

此后,衰老和病患终日相伴,脸面和尊严荡然不存。

儿子们除了请假回来照顾几天,很快就迫于工作和生计压力,杀回北京。

病床上的老两口,只能相互打气,彼此搀扶。

出院后,儿子们谁也不主动提出“到我家来住”。内心骄傲的老夫妇,也不愿过度打扰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和私人空间。

他们花钱雇佣保姆,接二连三雇佣了好几个,发现职业精神匮乏的服务行业,很多保姆根本配不上那动辄大几千的工资。

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最终让他们选择了养老院,并最后一次立下夫妻之约:如果一个人先走,另一个人一定想尽办法紧随其后。

这是相濡以沫的老夫妻,能给彼此留下的最后一点尊严。

当血脉关系淡薄,雇佣状况堪忧,人际交往狭窄,被拽进生活边缘和衰老深渊的老人,却只能用这种悲怆而苍凉的方式,挽留住最后的体面。

孝顺父母,是人这一生
最不能等的事!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不是一种诗意的口号,而是一种落地的行动。

它并非“孝顺”两字能轻易囊括,更需能力、认知和诚意的共同抵达。

◆父母虽生数个孩子,但你依然是他们的唯一。

越来越多的悲剧证明,并非孩子越多父母越有保障。有一种悲剧恰恰源自“我不去看爸妈,不还有你们吗”的侥幸心理。

当父母老去,不管兄弟姊妹几个人,都该有“我要负责”的意识。

有时候,你一个及时的电话或探访,就能避免老人的一场意外。

父母不会拿“孝顺”怪你,但你不能心安理得地放任自己。

“不是孩子不孝顺,主要是太忙了,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这是天下父母的口头禅。

父母年迈的人,多是人到中年累成狗,面临事业上、身体上、精神上和人际关系上的种种无力感。

再苦再累,不能弄丢了父母,那是你人生的来路。

◆父母养你十八年,只盼能换回你十八个月。

不管是富有还是贫贱,父母养我们长大成人,即便无法给我们提供捷径和资源,也尽最大努力给了我们他们所能给的最好的。

从他们生病到老去,往往是一瞬间。在他们最需要时,请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陪伴。

转眼之间,他们可能就不会再给你尽孝的机会。

◆你记事簿第一条的位置,应该留给父母。

多少人的手机记事簿里,写着工作的要事、孩子的愿望、家庭的开支、领导的指示,但鲜有人记着父母的需求。

从今天起,在你手机记事簿里,写下每一天或两天给父母打电话的提醒,写下每一个月或两个月回去看父母的行程,写下父母最需要的物品和药品……

你的举手之劳,就是他们的晚年依靠。

人生实苦。

你苦苦跋涉,抵达远方,终将懂得,普天之下,唯有父母情长。

岁月易逝。

你人到中年,疲惫不堪,不该忘了,孤独之畔,惟愿亲人造访。

共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