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的原住民族是谁?有很多地名都是民族的族称,到现在还被叫着

 昵称55301288 2021-08-11

让我们从地名入手,心平气和地来谈一谈新疆原住居民的问题。

地名是人类留存在大地上的最古老的记忆之一,弄清它,等于是唤醒了历史。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因为山脉的阻隔,降雨量稀少,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形成了沙漠,而人类进入这一区域内,也便只能是在沙漠中的绿洲上生存。这些绿洲在可以互通有无、传递信息的同时,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也便在这一区域的历史上形成了无数的城邦与小国,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状态的存在。时间一久,这种民族的状态也便演变成了一个个的地名,记录下了最早生活在那些绿洲上的民族。所谓地理决定历史就是这一个道理,在汉代西域能有36个,甚至比36个更多的小国的原因也在这里。

且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北麓,塔里木盆地东南缘。1914年才有且末县,但至少是在汉代,就有了且末,为且末国,设县以古国名命名。当时,且末生活着的无疑是且末人,或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且末族。

莎车,处于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也是一样的,莎车县因汉莎车国得名,那里最早生活的无疑是莎车人,或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莎车族。

关于且末族与莎车族的民族来源,历史给了人们这样的答案: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也就是说,他们来自今天的甘肃、青海以及蒙古高原,都是属于“戎”的民族。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派兵攻打戎王,占领了许多游牧部落的地区,最终导致了这些被打败的部落向北和西方迁徙。而戎在当时生活的区域,分明要比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更为广泛,比方说,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当时就是一个戎人生活的区域,人们把生活在那里的戎人叫大荔戎。

大荔县历史悠久,境内西北解放村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的砂砾层中发现一具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8—23万年,被命名为“大荔人遗址”。自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年)设临晋县始,历代县名,曾有过临晋、怀德、华阴、南五泉、武乡、朝邑、冯翊、河滨、河西、临沮、同州、大荔、平民县。大荔县名,始于西晋武帝末年,因地处大荔戎国而得名,后多变更。以大荔戎国而得名,大荔也便成了戎当年生活的见证。

还有义渠戎。远古时期游牧民族的一支,周文王末年建立国家。义渠建国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周围彭卢、郁郅等其它西戎部落,扩大了疆域,并先后修建城池25座,派兵驻守。秦昭王时国灭。古义渠国的国都即在今甘肃庆阳西南,即甘肃宁县。义渠戎的地名虽然没有被保留下来,但他们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庆城、宁县、镇原等地),并在这里同当地周族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是不可以被否定的。

《墨子·节葬》中说:“秦之西有义渠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谓登遐”。“登遐”意思是登上遥远的天边,即灵魂升天的意思。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火葬的记载,也是义渠人的习俗之一。义渠民族刚强勇猛,他们“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所以作战十分英勇,宁死不屈,这也是义渠国能延续数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义渠国实行全民皆兵,遇到战争,青壮男子都要上战场,造成女多男少。义渠规定,同族十二世之后可以互相通婚,兄长死后,弟弟可以娶嫂为妻。义渠定居陇东高原后,开始从事农耕,逐渐发展成半农半牧民族。他们直接参与了中原合纵与连横的政治、军事角逐,特别是先后同强秦经历了400余年的反复军事较量,成为当时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

因为春秋时期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戎是西周时期中原人对西方诸部落的统称。西戎,又称犬戎。一般地,人们认为他们是上古时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

《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说文》说,戎,兵。史记《匈奴列传》和《秦本纪》载:周人先祖公刘部落在豳,三百年后古公亶父因西戎攻打而南迁于周原。周宣王让秦非子率人到西犬丘(甘肃东南部)养马,后来戎人东迁而战争不断,专家说是西周时期黄河中游地带大旱数百年而西人来争水草地。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诗经》中常有周朝与西戎战争的史诗,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两个敌对部落之间的战争,但在这些战争中,有谁能够保证周人、秦人的身上不会融合戎人的血脉,而所谓非华夏部落也不过是针对华夏部落地域、礼仪等而言的,不过是一个文化的区分概念。新疆的莎车族、且末族也便来自于这一时期,且末族就允姓之戎,与他们相伴的除了莎车,还有大夏、大月氏、匈奴、楼兰等民族。

允姓之戎是戎的一支。原居瓜州(今陕西秦岭以北约宝鸡至陇县一带),后迁至渭汭。有人认为即陆浑之戎。或说一支由瓜州西迁中亚,即为塞人之一部。有趣的是,被划入戎序列的他们,在《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后的杜预注中,却成了这样一个来源:“四岳之后皆姜姓,又别为允姓。”四岳系姜姓炎帝后裔,帝誉高辛及尧帝时为大部落酋长,均为华夏族。又说,允姓的一支居于若水而名若。《山海经》中说:“南海之内,黑水之间,有木名若木,若水出焉。”《史记·五帝本纪》里有记载:黄帝第二个儿子“昌意,降居若水。”《索隐》中又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若水又称黑水,也即是今天的四川岷江。另一说在今山东。

一会儿是华夏族,一会儿又是非华夏族,允姓之戎就是在这种人为地划分里融入了古代新疆的民族。而那时的新疆本地民族应该就是塞人。但比允姓之戎同样有意思的是,关于塞人的起源,东方史籍与西方史籍记述的并不一样,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他们是Scythia(斯基泰)的一个民族,但我国《汉书》中却说:“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也。”后来,塞种在我国古代佛经中作“释种”,他们或许来自于我国新疆与西藏两地间的青藏高原以及帕米尔高原,或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部落之一部。

疏勒,即疏勒国,梵Kha^sa,藏Shu-lig、Shu-lik,为西域古国,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相当于今新疆之喀什。位居西域南、北两道的交会点,古来即为东西交通的主要进出口。塞种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里,民族融合成了必然。一方面是东来的莎车族、且末族、大夏、大月氏、匈奴、楼兰等民族的加入;另一方面也有着西来的融合,即与希罗多德所说的Saka(萨迦)人的融合,与从黑海到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兴都库什山广大区域的Saka(萨迦)人的融合。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一时期内,我国今新疆与西藏两地的民族融合——在新疆,有很多带羌的地名,如阿羌、若羌等等。我们以西域古婼羌国为例。婼羌国的地域较广。原址位于新疆若羌县。《汉书·西域传》中说,婼羌国“西与且末(今新疆且末县)接,西北至鄯善(今新疆鄯善县)”。《十三州志》中说:“婼羌国带南山(今新疆昆仑山),西有葱岭(今新疆帕米尔高原),或虏或羌,户口甚多。”这就是说,羌族是塔里木盆地南缘婼羌国的早期居民 ,而新疆与西藏两地自古就有着民族融合与交流,今新疆昆仑山从那时起就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这样一说,新疆最早的原住居民基本上就可以被说清了,他们是塞人、羌人、戎人,既有着与Saka(萨迦)人的交融,也有与允姓之戎等民族的融合。而今天新疆的民族,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都是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下、大家庭中,经过长期迁徙、民族融合形成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帮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