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章 导悟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1

 和善书屋 2021-08-11

教学论专著《导悟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第四章 导悟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本章阐述导悟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即处理教材的方法,备课的方法,上课的方法。

          第一节 处理教材的方法

导悟式教学模式处理教材的方法有三种。

一、按知识序列确立教学(学习)目标

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科特点将教材内容按知识序列划分为教学(学习)单元,确立单元教学(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按目标进行教学。每一单元一般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预习,第二阶段为训练,第三阶段为矫正。这三个教学阶段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互为发展的,呈互补型教学体系。每一阶段所需课时灵活机动,以学生学习情况而定。

二、按课时或章节确立教学(学习)目标

具体做法是,以每一课或每一章、每一节为一个教学单元,确立单元教学(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按目标进行教学。每一课,每一章或每一节,一般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预习,第二阶课时为训练,第三课时为矫正。这三个课时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互为发展的,呈互补型教学体系。每一课时完成学习目标的多少应不固定,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果二课时能够完成全部学习目标,就绝不用三课时。

三、按课时分解教学(学习)目标

具体做法是,首先,按课时或章节确立起教学(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单元学习目标分解,或二课时,或三课时甚至也可以四课时完成。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有计划地完成某些个教学目标,依然是以目标为导向,按目标进行教学。每一课的教学过程则分为预习,训练,矫正三个阶段进行。

这三种处理教材的方式之间的关系是由低层次(第三种方式)向较高层次(第一种方式)发展。导悟式教学模式在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上,最终要达到第一种方式。因为这第一种处理教材的方式和相应的上课方式,表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已经实现了系统化、结构化、方法化。即教师是有系统、有结构、有方法地教,学生是有系统、有结构、有方法地学。这标志着课堂教学已经实现了整体优化。这正是导悟式教学模式追求的教学境界。

事情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采取那种处理教材的方式,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三种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其一,整体把握教材,按知识体系划分教学(学习)单元。这样,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德育渗透点,学法指导点,可以综合考虑,实现学习目标的整体优化。按知识体系划分学习单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和相应的能力训练系统,德育渗透系统和学法指导系统。使学生的学习由分散趋于集中,便于记忆,理解,综合运用;便于掌握不同知识系统各种知识的特征以及内在联系和发生发展的规律。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重复学习,自然会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其二,处理教材与课堂教学活动是紧密相连的。这样处理教材与导悟式“四段四步”(中学) 或“四段三步”(小学) 的课堂教学程序相匹配,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主体化。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会使以智能训练为主要形式的直线教学活动转化为以整体化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有利。

第二节 备课的方法  

导悟式教学模式的备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确立单元教学(学习)目标。第二,研究如何将单元教学(学习)目标转化为启发式问题。第三,研究如何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一、确立教学(学习)目标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研究备课时如何确立教学(学习)目标?确立教学(学习)目标要遵循五条原则。这就是: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具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

(一)导向原则,该原则是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导向性原则相对应的。

导悟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教贵引导,学贵领悟。”“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所谓目标,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故为教学(学习)目标。目标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指针,规定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轨道。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评价的标准都依据教学目标而定。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鲜明的导向性。比如,一节课要完成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要辐射到那些个知识面,在进行这些知识点教学时,运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将教法转化为学法?在引导学生记忆、理解、运用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培养那些相应的技能?在哪些知识环节的训练中进行德育渗透和审美教育及心理调节等。备课时都应该潜心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要形成简明的教案。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即是教学设计的缩写。

(二)整体性原则,该原则是与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原则相对应的。

导悟式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确立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综合性的素质,因此,素质教学的目标必须是整体性的。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也是根据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具体要求确定的。研究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一般都有五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教学,二是基本技能培养,三是学习方法指导,四是思想品德教育,五是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例如,小学教学大纲第四部分明确要求:“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2、重视发展智能,培养能力,3、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5、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研究学习规律。”又如,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第三部分明确要求:“1、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认真进行生物基础知识教学,3、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4、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5、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整体性原则,备课不能单备知识点目标,还要备与知识点目标相对应的学习方法目标,能力训练目标和德育渗透目标。“知法能德”四大学习目标共同统一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形成整体学习目标结构,为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奠定基础。

(三)层次性原则,该原则是与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相对应的。

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也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的。如前所述,素质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要求是综合性的。因此,要求对人的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就必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与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是相一致的。研究中小学教学大纲,无论哪一个学科,对学生知识、能力、德育训练的要求,都不是单一的、片面的,而是,多层次的,全面的。每一个层次要求达到的目标都是明确的具体的。例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大纲第四部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分为,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部分。教学要求包括:知识要求,基础训练要求和思想教育要求三个方面。1、地理课的知识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含前面较低一个层次的要求。2、地理课的基本训练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3、地理课思想教育要求,主要体现在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这总的要求应贯穿于本学科各学年段教学的全过程。注意潜移默化和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和加深认识。”初中生物学科对知能训练的层次性要求,规定得更加具体。大纲中这样阐明:1、知识方面,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层次的划分是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的。(1)从认知水平考虑,将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其内涵是:了解,是指对知识的识记和识别。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解释和说明。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织。(2)从该知识点在本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2、学生实验方面(技能培养方面),其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学会三个层次。其内涵是:练习,是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对生物实验的方法、步骤、观察、绘图等,进行初步训练。初步学会,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初步练习的基础上,能够直接按要求完成实验。学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初步学会的基础上,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试验,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

中小学教学大纲对其他学科教学的层次性也有明确的要求,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前面阐述了确立教学(学习)目标时,应遵循层次化原则及其理论依据。据此,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将导悟式教学模式关于学习目标分类的理论与教学大纲对本年段“知法能德”训练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将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起来,确定本年段,本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如,记忆、理解、运用、综合)的训练标准和训练方法。

(四)具体性原则。是指知识目标,方法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的确立,要具体到每一课,每一章,每一节,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初中语文《白杨礼赞》和《荔枝蜜》两课的学习目标分别是这样的。

例1、《白杨礼赞》一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文学常识2、生字词3、文章结构4、象征的手法5、排比反问句式6、主题

方法目标:1、比较法记忆生字词2、抓关键词语理解句段 3、分析综合法理解文章主题。

能力目标:1、分析综合能力2、有节奏、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3、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

德育目标:认识和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北方根据地军民那种朴质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

例2、《荔枝蜜》一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文学常识2、生字词3、文章结构4、线索 5、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6、主题

方法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解线索2、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1、辨析词义的能力2、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3、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和理解劳动人民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又如:小学数学学科,不同年段,不同章节,具体的学习目标不同。

例1、小学四年级《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确立的学习目标是:

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2、学会用交换因素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3、会运用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学法目标:1、比较发现法 2、归纳总结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例2、小学二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确立的学习目标是:

知识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2、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3、了解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

方法目标:1、演示    2、操作     3、观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渗透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以上所举四例,对学习目标的确立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1、知识点目标的确立,鲜明地体现了知识的构成规律。2、突出了训练的重点、难点。3、学习方法的确立与知识点目标相对应。4、能力目标的确立也是与知识点目标相对应的。5、德育目标的确立,体现了缘文载道的特点。

(五)主动性原则。即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原则

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这是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解读。“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概括了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发展纲要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因此,确立学习目标,一定要注意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的原则。这就要认真的研究学习目标的层次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训练的层次应不同。还要研究教学中训练的立体化。为了使学生主动发展,学习目标的确立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训练题目和训练方法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度”的不同。教学中的知能训练,既要有坡度,也要有高度;既要有难度,也要有易度;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只有这样,才能照顾到具有不同个性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才能真正使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学习目标的确立,就必须是整体化的,即知识,方法,能力,德育,四大目标有机的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过程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和特长,使一些学生的发展以其志趣和特长为突破口,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

明确了确立学习目标的五条原则,那么,根据这些原则,怎样来确立学习目标呢?确立学习目标,首先要确立知识点目标,然后,根据知识点目标确立相应的学习方法目标,能力训练目标,德育目标。

(一)怎样确立知识点目标?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知识点?所谓知识点就是构成知识整体的基本要素。知识点目标就是根据知识构成来确定的。有多少个这样的知识要素,就有多少个知识点。

例如,语文学科,按知识序列(体裁),可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若干学习单元。一般来说,上述几个学习单元的知识整体都是由五大知识要素构成的。这五大知识要素是:1、字词2、文学常识3、篇章结构4、写作手法5、主题或中心思想。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点。对于每一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来说,其知识点也基本上是这五个方面;只不过是体裁不同,课文不同,具体的知识点不同而已。在备课时,确立知识点目标就是准确的,具体的,找出每一个学习单元或每一课的这些知识点。

无论哪一个学科,无论哪一个学科的哪章哪节,其知识整体都是由若干知识要素构成的。构成知识整体的这些要素就是这章、这节的知识点。

如,初中物理或数学学科,根据其知识构成,知识点目标可确定为:1、基本概念 2、基本规律或定律3、基本原理或公理 4、基本公式5、基本计算。

化学学科根据其知识构成,知识点目标可确立为:1、化学基本概念2、化学基本原理3、化学用语4、化合价和化学基本计算5、化学实验等。

生物学科的知识点目标可确定为:1、生物学基本概念2、生物体的基本结构3、生理功能4、生物体进行生理活动所依据的原理。5、各生物类群的名称以及所代表的种类等。

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目标,根据其知识构成,可确立为:1、重要的历史时间2、重大的历史事件3、重大的科技文化成果4、重要的历史人物等。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目标,根据其知识构成,可确立为:1、地理事实2、地理术语、符号3、地理概念4、地理特征5、地理规律或成因等。

其他学科知识点目标的确立,也应遵循这样的规律。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单元整体知识结构,依此来确立单元知识点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研究所教章节的具体的知识点目标。对于知识点多的章节,可以将知识点按课时分解,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还要注意到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分知识点。如,讲“分数”这个概念,可将其分解成分母、分子、分数线、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分数的意义等。

(二)怎样根据知识点目标来确定相应的学习方法目标?

例如语文学科,字怎么学?词怎么学?文学常识怎么学?怎样选题立意?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表现主题等。总之,学习方法的确立,特别要注意其针对性。学习方法目标一定要针对知识点目标来确定,一定要与各知识点相对应。确立学习方法目标还要注意其灵活性和层次性。既要注意确立一般的学习方法,也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方法。后边章节的知识,可以运用前边章节同类知识已经熟练的学习方法。每节课不一定所有知识点都研究新的学习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特殊性,注意不断探索新知识和特殊知识的学习方法。此外,在学习方法的研究上,还要注意其系统性。要注意对本单元、本节课不同知识环节的具体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和分类;对前一课与本课相同的知识环节的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注意构建本学科的学法体系。

学有法,学无定法。教有法,教无定法。教师不仅在备课时要研究和确立学习方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主动地去学习。

(三)怎样确立能力训练目标?

所谓能力训练,实际上就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提高知能水平的训练。因此,能力目标也要依据知识点目标来确定。能力训练目标要与知识点目标相对应。确立能力训练目标,一定要体现教学大纲对能力训练的要求;要体现教材编写的内容;更要体现学习水平的层次性。一般来说,能力训练目标可以按照基本能力训练和创造性能力训练,这样两个层次的学习训练水平来确定。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能力训练的标准不同。因此,训练的内容和层次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本学科、本年段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例如,初中语文学科可以按“归类记忆——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这样的层次关系来设计训练题目。

初中地理学科可以按照“记忆——理解——应用”,这样的层次关系来确定训练题目。

初中生物学科可以按照“练习——了解——理解——掌握”,这样的层次关系来确定训练题目。

由于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客观上存在着年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因此,不能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进行同样层次的能力训练。本年段学生应进行怎样层次的能力训练?要依据教学大纲而定,每节课应进行哪些能力训练,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应注意遵循学习渐进规律和因材施教,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德育目标的确立是不可忽视的。

任何教材都具有德育的功能,这是教材本身所决定的。通过课堂教学将这种功能作用于教育对象,使其思想、身心向本阶级所规定的教育目标发展,这又是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确立德育目标,首先,要从大纲和教材出发,思想教育内容与教材蕴含的思想内容要一致,做到缘文载道。其次,要从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德育渗透要遵循认识规律,注意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和循环往复,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先进的思想,使先进的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潜滋暗长,生根,开花结果。

二、     设计启发式问题的方法

这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启发式问题的方法。

导悟式教学中,启发是教师导学与学生悟学的中间媒介。启发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启发的好与坏,决定于启发式问题设计的好与坏。备课中能否科学化、艺术化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启发式问题,是导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启发式问题的科学化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能够体现整体学习目标2、能够体现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3、能够体现问题的层次性,以及各层次学习水平的相互联系和递进关系。例如,《爱莲说》一课启发式问题的设计就体现了科学化的特征。教者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了10个启发式问题。1、与《陋室铭》一课相比较,说说本课的文学常识怎样才能记得牢?2、本课应重点记住那些词语?3、文中写莲的句子有哪些?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写莲的特征,是怎样描写的?4、文中那一句最能概括莲的本质特征,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读文中的散句和骈句,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6、文章用了几个“之”字,与《陋室铭》一课“之”字相比较,用法有什么不同?7、讨论并回答君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8、从作者对莲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生活持什么态度?9、概括本文的主题10、概括本文写作手法的特点,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构思一篇短文。

教者这样设计启发式问题,不仅体现了学习目标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方法的内在性,而且训练重点突出。传知授法,训练技能,德育渗透都紧紧围绕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展开。启发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物及人,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扩展拓宽,顺理成章地领悟了“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技巧。领悟了作品的主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崇尚君子之人的思想熏陶。

启发式问题的艺术化也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艺术化的启发式问题具有突破性,即启发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2、艺术化启发式问题具有发散性,即启发具有“投石激浪”的作用。3、艺术化的启发式问题包含着学法,即启发具有不仅能够问出“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能够问出“怎样”的功能。这三方面的特征,正是一般的启发所不具备的。只有这样的启发,才能收到愤启悱发,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白杨礼赞》一课,教者以“借物喻人”为突破口,设计了这样一个启发式问题:“借物喻人”包含着几层意思?(包含三层意思:1、借什么物,喻什么人?2、怎样借物喻人?3、为什么要借物喻人?)这个启发式问题的设计不仅突破口选的准,而且,启发点抓得准,问得巧妙。教者以写作手法(教学重点)做为启发的突破口,抓住了三个启发点。1、文章的主题2、表现手法3、选题和谋篇。作者这一问,可谓一石三鸟。这样的启发,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借物喻人”这个思维起点出发,向着作品的主题、选材、谋篇、表现手法的特点以及这些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等方面迁移和扩散。反之,如果作者不是这样提出问题,而是问:什么叫借物喻人?或问“借物喻人”有什么特点?那么,学生的思维只能向一个方向伸展,因为,问题的答案都只是一个。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一些人认为,启发就是一问一答。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比较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知道,一问一答还是一问多答,启发点是单一的还是发散的,促使学生直线思维还是立体思维,发散思维,是问答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根本区别。

艺术性启发的诸要素中启发点是核心。启发点找不准,问题不能问到点子上,学生无所适从,很难回答教师的问题,因此就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尴尬场面。这不能怪学生“笨”,只能怪老师问的笨。懂得启发艺术的老师非常重视选择启发点。在设计启发式问题时,注意将启发点设在知识的关键处即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注意将启发点设在疑难处,即知识易错、易混淆处。设计好启发点是优化导学与悟学的关键。启发点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设计启发式问题时,如何抓住启发点呢?

1、启发点设在关键处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线索去认识和获取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提出的启发式问题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思维活动。这样,启发点就要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即设在解决认识新知识的关键处。

例如:讲两步计算应用题,老师首先设计一道准备题(铺垫型):红光小学买白粉笔80盒,买色粉笔比白粉笔少35盒。买色粉笔多少盒?请同学思考:怎样列式计算?是什么类型题?在完成这一步引导后,接着提出第二个思考题:一共买多少盒粉笔?怎样列式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启发,注意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和迁移性原理;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上课伊始就进入了积极思维的态势中。

2、启发点设在重点处

所谓启发点设在重点处,就是把启发点设在新知识点上。如上例,其教学重点是:(1)弄清数量关系,(2)找出隐含量,(3)会分步解答问题。

老师设计的启发式问题是:(1)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告诉我们了吗?(2)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先求出什么?怎样求?让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然后回答。老师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并能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讲解概括出,“题中直接给出的条件,叫直接条件,没有直接给出的条件叫间接条件也叫隐含条件或隐含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做题,写出答案。做题后,再让学生讲说自己的解题的思维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此种应用题的类型: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再求两数和”的加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在解题时,必须先把间接条件转变为直接条件,才能够算出结果。这样设计的启发式问题,突出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启发点设计要适度

启发点设计适度,才有利于启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过深的问题,学生无法思考;过浅的问题,学生又无需思考。例如,小学二年级学生初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老师用直观图片演示后,如果问“怎样把这道题抽象成文字题?”难度就深了。因为,二年级小学生刚接触数学,既不懂什么是文字题,更不懂什么是抽象。当然,就不知道怎样回答了。如果老师这样启发:“第一行摆4根小木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根,求第二行摆几根小木棒的意思,是求比4多2的数是多少?(准备题)那么,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求红花有多少朵的意思,是求比几多几的数是多少呢?”学生自然能够回答出:求红花有多少朵的意思,是求比5多3的数是多少。启发点设的适当,容易启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启发点设在疑难处

所谓启发点设在疑难处,就是把启发点设在难度较大,而且易错、易混淆处。例如,小学“解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启发点:首先问,确定这是几步计算应用题?再问,找出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再问怎样转化?这三问,就问在了问题的疑难处。这样的启发,比较容易的分解了难点,使学生尽快掌握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

教学中,不仅把启发点设在了关键处、重点处、疑难处,而且注意了启发式问题的深浅适度,这样,就使启发具有了准确性、深刻性、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

我们再看初中《白杨礼赞》一课,教者以文章的线索为启发的突破口,是怎样设计启发式问题的?1、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怎样找到的?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白杨树的不平凡?都是怎样写的?3、作者为什么赞美白杨树?4、文章是怎样启发作者展开联想从而深刻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5、你是怎样理解“象征”这个写作手法的?这组启发式问题有这样几个特点:1、抓住训练重点目标设计突破性问题,2、围绕突破性问题组织其它启发式问题,从而形成体现整体学习目标的启发式问题整体结构。3、不同的启发式问题具有能够体现不同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特点。4、启发式问题的设计具有渐进性的特点。每一个启发式问题的提出,都具有促使学生的思维由前一个知识点向下一个知识点迁移的作用。5、每一个启发式问题都具有多个启发点,不是一问一答,而是一问多答。不是使学生仅限于直线思维而是立体思维。这样的启发式问题不仅体现了科学性,也体现了艺术性;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艺术性的启发,关键要选准启发的突破口,抓准启发点,巧用启发语。巧妙的启发语言,能够使闭塞的思维开启天窗,能够给智慧插上翅膀。

前面,我们讨论了备课中如何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启发式问题以及设计启发式问题的科学化与艺术化问题。掌握了这些要求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启发式问题了。课堂教学中,要按事先设计好的启发式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处于科学的训练程序中,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随意性和盲动性。

三、     教法转化为学法的方法

如前所述,导悟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质是: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导悟合一。

教师导学的过程是:导读——导思——导悟——导行

学生悟学的过程是:读书——思考——领悟——操作

教师导学转化为学生悟学,实现导悟合一的关键是教法转化为学法。这两法的转化是通过教师的导学过程来完成的。在这个导学过程中,经过了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下面,以小学语文课《我们也要当红军》为例,具体阐述教法如何转化为学法。

第一阶段:在引导自学中,渗透学法。即在导读与导思的过程中渗透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以启发为媒介的,学法正是通过启发式问题的提出渗透给学生的。

《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老师是这样渗透学法的。启发:1、听读课文,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呢?2、用符号“直线”划出这段话主要写谁?用符号“浪线”画出描写他们动作的词语。3、结合书上的插图,想这些动词表达什么意思?4、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出这段话写什么?这组启发式问题,就渗透着“读——思——划——想——说”这样的学一段话的方法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句话的方法。

第二阶段:在知识迁移中理解学法。即在导思与导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理解学法。

如,前面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了第一段课文后,进行小结点拨,然后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方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这一问,正是问的学法。在学生思考概括出学习方法后,老师引导学生用总结出的学习方法自学下一段课文。学生自学后,汇报学了什么?怎样学的?进一步理解学法,巩固学法。

第三阶段:在知能转化中运用学法。即在导悟与导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学法独立学习。领悟知识,领悟学法,从而完成教法向学法的转化

如,前面例举的《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老师在教第一段时,将学法渗透给学生,在引导学生自学第二段前,先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回忆总结归纳出学习第一段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总结出的学法自学第二段。学生在运用学法自学第二段的过程中,对学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汇报,使学生对运用学习方法独立学习产生兴趣,充满自信。由于有了这样的基础,课文的其它各段,老师不讲,学生也可以自学自通了。

教法向学法的转化是在导学过程中完成的。完成的标志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知道了学什么,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学生不仅领悟到了知识构成的规律,领悟到了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学习方法独立学习。

由此可见,备课中如何将教法转化为学法,实质上就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对新知识“知其果,明其因,喻其义,悟其理,懂其法,成于行。”由于导学与悟学的媒介是启发,实质上就是研究如何设计出包含学法的启发式问题。从前面阐述的导学课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包含学法的启发式问题有三个思维点1,是什么?2、为什么?3、怎样?不包含学法的启发式问题只有前两个思维点,没有“怎样”这个思维点,而学法恰恰就蕴含在“怎样”这个思维点里。显而易见,启发式问题中包不包含 “怎样”这个思维点,是包不包含学法的重要标志。启发式问题中包含着学法,教师的导学——启发之教学,自然是 “知法同步”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