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儿书法教学系列思考之三:选啥帖

 流水春风的小馆 2021-08-11

这一讲我们讨论一下以什么字帖入门最好。

这个问题是初学者以及家长一开始最关心的。大家都想把路子走正,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站在历史的终点回望前人,大量的书法丰碑在那里默默地矗立着,高质量的印刷术、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更是大大降低了我们获取资料的成本。那我们到底该先学谁呢?

仅拿楷书来说,魏碑、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翁同龢、黄自元以及现代的翁闿运等等,都有人学。往往同一个课堂上的78个孩子中,学欧颜柳赵(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出生年月先后排序)的都有,学颜体的还又分《多宝塔》、《勤礼碑》、《大麻姑》等等,真需要个性化地照顾好每个孩子,老师的劳动强度也会大得没法教。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颜体可以算是各家楷书中最容易入手、也最有助于打基础的一家。

下面我们就拿“欧、颜、柳、赵”这四家来对比一下。我给它们的对比设置了3个指标,分别是“入手难度”、“艺术高度”和“可扩展性”。具体见下表(先插讲一下“可扩展性”吧):

    什么是可扩展性呢?打个比方吧,现在好多学生在高考报志愿选择大学专业时,首先会考虑数学、法律、汉语言文学、历史这些很基础的专业,学好这些专业之后,将来读研究生、确定自己人生发展方向的时候路子就会很宽。好多大科学家、经济学家首先是数学家,好多著名记者、著名影视编剧、文学家最初学的是汉语言,好多国家领导人最初学的是法律和历史。学习书法的可扩展性就是学好一本字帖后,其对再学习其他风格、其他书体有多大的奠基价值或者说预备价值。

初学者楷书入手“欧颜柳赵”四体对比分析

前提声明:

    这里对比讨论“欧颜柳赵”四家楷书,只是从对普通中小学生进行初步书法入门教育这个前提出发考虑的,目的是让初学者首先以最高的效率完成汉字书法的基础性训练、同时又不失对中国书法精华的体验。

    对于有着良好书法潜质的学生,从这四家入手都可以。

    对于有着明确学习倾向的学生和家长,比如说学生或家长就喜欢赵体,非要以赵体入门不可,那指导教师也应充分尊重,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风格

书法家

入手难度

艺术

高度

可扩展性

其他

等级

说明

等级

等级

说明

欧体

欧阳询

四星

法度谨严,对于书法潜力一般的初学者,要么难以入门,要么入门后陷于僵化

五星

三星

楷书法度太谨严,对楷书来说也许是好事,但对在此基础上学行书来说,就有一定制约了。欧阳询的行书《仲尼梦奠帖》、《张翰帖》,在书法史上难入一流。少儿以欧体入门,学好了可以写出非常规矩严整的楷书,但在此基础上写行书就不好放开手脚了。

颜体与其他3家相比,在艺术高度上属于诸峰竞秀、难分轩轾;但对于少年儿童学习书法来讲,颜体还有一些其他3家不具备的优势:
 
 1、更加强调横平竖直。掌握了横平竖直,学生的字就不难看了,更有利于在卷面整洁上多得分;
 
 2、和盛唐时期的唐诗、建筑、国力以及开放胸怀一样,颜体中蕴含有雍容博大的盛唐气象;
 
 3、颜真卿是流芳千古的名臣与忠臣,颜体中蕴含有刚毅忠义的正人君子气象

颜体

颜真卿

二星


五星

五星

1、写好颜体楷书后,可直接学颜体行书,颜体行书《祭侄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2、比颜真卿出生晚了20多年的狂草大家怀素,他的狂草里也能看见颜真卿的影子。写好了颜体,也有利于学习怀素草书。
 3、比颜真卿出生晚了70年的柳公权,其楷书里继承了好多颜真卿的东西,写好了颜体,学柳体楷书也就更容易。
 4、目前学行书的人很少有不涉足米芾的,而米芾的行书里就有颜体楷书的基础,写好了颜体,学米芾行书也就更容易。
 5、明代的董其昌,其书法影响清朝300年,他的楷书也主要是颜体的底子。
 6、我们看《颜勤礼碑》的碑文,其中颜真卿说到他的家族中有3个人善写隶书。我们学习《颜勤礼碑》的时候,也能明显感受到笔画中篆书、隶书的痕迹。

柳体

柳公权

四星

笔画力度大,少儿初学者短期难以见效

五星

三星

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到笔画里面去了,好像一个人肩上所扛的重量达到了极限,这时候你再要让他跳舞,他如何跳得起来?所以学好了柳体楷书,在此基础上写行书会不方便,除非您功力特别深厚(像清代的祁隽藻)。

赵体

赵孟頫

三星

带有行书意味,笔画有连带,少儿初学书法不易适应

五星

四星

属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流派,学好赵体更有利于追本溯源、学好王羲之。但有评论家指出赵体只是一味熟,没有实现熟而后生的升华,在灵动方面似有不足,过多学习会束缚手脚。

好了,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将颜体列为入门的首选了。但是,颜体也有好多种字帖,我们又该选哪一种呢?下面我选取颜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多宝塔》、《大麻姑》、《勤礼碑》、《颜家庙》对比一下,大家先看一下图片:

图3-1—多宝塔

图3-2—大麻姑

图3-3—勤礼碑

图3-4—颜家庙

上述4种碑帖对比如下:

碑帖简称

碑帖全称

书写年代

书写年龄

特点与评价

多宝塔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752

44

颜体风格尚未形成,与当时的流行书风相近(与敦煌发现的同时代写经字体类似)

大麻姑

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771

63

风格形成,尚未完全成熟

勤礼碑

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真卿为他爷爷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

779

71

风格成熟、雄浑刚健中又敦厚儒雅,刚柔并济,大度雍容

颜家庙

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颜真卿为他父亲颜惟贞撰文并书写的)

780

72

风格成熟、雄浑刚健,中锋行笔力量较大,初学有难度

通过以上简单的对比,我认为应该首选《勤礼碑》。从国家推荐的教材与广大书法老师的实践来看,也是这样的。下面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中学生字帖》,其颜体就只选了《勤礼碑》。下面就是它的封面和内页。

最后,再和大家讨论一个老问题——就是不学好楷书能不能直接学行书、草书?

有些书法家讲:学楷书并不是学行书的必要条件,楷书没学好也不影响学行书。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这种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练习书法时,每一个字都应该像一个人一样,首先要有健壮的头颈、躯干与四肢,其次头颈、躯干与四肢之间还要有牢固的连接,这样才会是一个结结实实的人,这样的人在做各种各样运动的时候,才不至于胳膊腿散了架、才会刚健有力。写好楷书,就是为一个字先创造出健壮的头颈、躯干与四肢,并且做好头颈、躯干与四肢之间的牢固连接。有了这样的基础,走起来的行书、跑起来的草书才不至于胳膊腿散了架、才会刚健有力。

我们看唐代的张旭、明末清初的王铎以及毛主席,他们在写出潇洒奔放的草书之前,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楷书。当代书法家启功与沈鹏,均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在行、草书上均造诣颇深。但和更早的主席舒同相比确实存在差距。我们看他们的楷书就不如舒同,这或许是原因之一吧。

当然,写好隶书也有类似的作用,但隶书与楷书相比,其基本笔画的写法距离行书、草书又要更远一些。

好,这一讲就到这里。不当之处,敬请广大书友留言批评指正。

下一讲:少儿书法教学系列思考之四:怎样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