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升孩子学习的水平呢

 上海家庭教育 2021-08-11

小孩子开始懂事的时候,家长都会想着在学习上有所提升。广泛地阅读,适当地接触,在实践中找到感觉,培养兴趣。家长对孩子认可,是因为会做事,能办事,会说事。这些都是要在家庭氛围,个性化的环境中,形成父母特色的教育。当通过努力,在做事的过程中,实现孩子的目标,满足既定的需求;孩子的学习能力,就是有所提升了。在课堂上如此,更多的时候,在家庭和社会上,也是如此。现在有的孩子,学习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孩子考试好了,家长很高兴。而孩子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却不知道在哪里。当孩子做事的时候,一有问题就不知道是该依据书本,还是从自己家庭教育经验出发。

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水平,都是要有仪式感的。如果孩子不重视家长的沟通,又怎么通过沟通来辅导孩子呢。如果不在行为上练习,怎么培养思维习惯呢?不管是结合课本,还是实地操作,都离不开教。而希望孩子能够掌握,就要去实践,有体会才是有收获。没有体会,只是凭空记忆,怎么能长久呢?家长教孩子的时候,是通过行为和语言结合的。也就是说,当语言出现的时候,脑海中会有行为的情景。在行为中的体会,得到的情绪好坏,会直接对语言有影响。

学习就像流水,不把地上的缝隙填满,是没办法前进的。学习又像山前水,不逐渐提升自己,又怎么能克服困难。所以,学习是一步一步来消除疑惑,解决问题。在学习上,能够做到没有遗憾,就不会对过程厌倦。当其他小朋友或老师提问的时候,也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提升自己,也要学会分享;在沟通中,更加充实,巩固,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培养孩子自律习惯。这个时候,孩子对家长和老师依靠很多。有问题,就会主动问家长。如果不回答,就会覆灭孩子的思考;如果回答了,又助长了依赖,不愿意多去思考了。家长该怎么办呢?合乎道理的,家长就要回答。回答的时候,也要清楚,什么地方该说,什么地方不该说。引导孩子,自己体会到思考的结果。

孩子学习水平,之所以能够提升。是家庭教育氛围,老师的讲解,小伙伴的交流,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了解了学习影响因素,那就可以在各个方面,做出一定调整,从而改善学习效果。家庭氛围中,家长怎么教孩子行为和表达,就决定了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学习方式,源于对事物的理解。而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无不是因为实践经验。勤学苦练,不断努力,就是为了有准确的判断,合理的选择。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就可以事半功倍,从而一往无前。而不努力的孩子,虽然有判断和选择,那是老师教出来的;而很少能知道自己的感知。老师教的能解决书面上的,而孩子面对的,绝大多数是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没有一蹴而就,更不会守株待兔。一步一个脚印,看起来是慢了;从长远角度来看,是走到了捷径上。有了良好的基础,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依据。成事也有效率,表达也不会有迷茫。在每件事上不断节约精力和时间,久而久之,就能有长久的超越。收获大的目标,不需要太急。考虑清楚,思考周全,理解透彻,这些优点从来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家庭环境中,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要让孩子和自己过去比,只要有进步,就不怕实现不了目标。目标在自己身上,不在别人家孩子身上,为什么老是瞅着人家,而不放眼远处,自我反思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