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岁的孩子做功课磨蹭,令家长头疼不已,不知该如何教育!

 两口育儿 2021-08-11
在教育问题上,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是否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焦躁、磨蹭的不良行为。
那么,该如何针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有效及时地进行教育,成了家长头疼不已的一件事。

齐先生的儿子乐乐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星期天,因为妻子有事,就让齐先生照顾一下乐乐写作业。齐先生心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看小孩写作业嘛!”但现实却让齐先生瞬间打脸。
齐先生发现乐乐的身上存在着很大的态度问题——磨蹭,比如:写着作业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又和齐先生谈判着看会电视玩会手机再写作业,一会儿又找借口开溜,就是磨磨唧唧的不想写作业,半天过去了作业才写了三分之一。

被儿子闹脑壳疼的齐先生,终究还是没抑制住自己的脾气大吼了乐乐几句,但没想到才七岁的乐乐竟反驳了起来:“又不是我想写作业的,是你们逼着我写的。”把齐先生气得直接拽着乐乐关到卧室里面壁思过。
孩子磨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地用暴力解决是不现实的,只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敌对现象,可能间接导致孩子成绩落后,不自信以及出现偏激的行为。

出现此类问题,家长存在了这些教育误区:
告诉孩子做事的方法,却忽略了成年人和孩子在思维上的差异
很多家长高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利用成人的思维去跟孩子讲做事的顺序和方法,觉得在自己计划的时间内,孩子是可以完成作业的。而孩子在思维不成熟的情况下,做功课只能变得慢吞吞的,也就出现了家长觉得孩子做功课磨蹭的情况。

忽略孩子所适合的时间节奏,只靠催促教育孩子
孩子的生活节奏和成人是大有不同的,家长要尊重孩子做每一件事情的时间长短,盲目催促的话只会导致孩子思维混乱,越来越磨蹭。
家长引导方式有误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磨蹭,就会用打骂和连环督促的方式,让其完成当前任务,但是却发现孩子越来越暴躁和不安分,从而拖延的症状愈发严重。
针对教育误区,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改变孩子的磨蹭问题?

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
有些孩子并不是讨厌这件事不想做而变得磨蹭,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在花费时间去探索揣摩思考。因此,家长可以依据孩子探索的领域培养能力,引导孩子学会细心耐心地做事情。
引导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
很多孩子因为没有时间概念,一天下来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就会变得比较散漫,墨迹。因此,家长刚开始可以先制作孩子一天的时间管理表格,让孩子去执行。等到孩子有了自我管理能力,再引导他们动手规划自己的时间,记录一天所发生的事情是否有意义,从而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不墨迹,不浪费时间。

有分寸地督促孩子,避免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家长不妨先用平稳的心态和孩子讲道理,并且适当控制自己督促的数次,奖惩结合,循序渐进地让孩子明白时间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改变磨蹭的行为
磨蹭是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良行为,因此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家长也要及时督促自己,以自身为榜样,让孩子在动力性强的家庭中能更快地改正错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