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了秦王,坑了齐王,一举两得的颜率,是如何保住东周九鼎的?

 昵称55301288 2021-08-11

东周衰,秦国兴。

东周在春秋五霸时期就已经逐渐走向了低谷,到了战国时期更是不堪一击,管辖范围大幅度缩减,实力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反退。因此周边国家虎视眈眈,都想要将东周吞并。这其中就有战国时期鼎盛强大的秦国,秦国在战国初期就已经常年征战,胜利的次数也是远远比败绩多,国力逐渐强横起来,到了战国中期,已经可以与齐国、楚国这样的强国争锋天下。赫然成为中原一流强国,令周边小国瑟瑟发抖,最后有了问鼎中原的心思。

而东周九鼎让秦王觊觎很久了,这九鼎究竟是什么?

世间至宝九鼎

九鼎最初来历并非是东周,而是夏朝国君大禹命人建造。当时的夏朝共分为九个州,九个州的臣子都纷纷贡献出州内异常宝贵的青铜,献给夏王大禹,而夏王铸造的这九鼎,也是象征着大夏朝九个州,青铜鼎周身环绕着夏朝九州山河,代表的是王权至上,国家统一繁荣的含义。

正因为如此,青铜九鼎成为了夏朝传国重宝,得此物者将得华夏九州一望无垠的山河。在当今时代,也代表中国,因为华夏九州正是我国悠悠山河,万古大地。

古代百姓比较迷信,相信这种传国重宝确实有着统一国家的神秘力量,而君王们心中更是对这青铜九鼎有着崇高的敬意和不言而喻的喜爱,又有哪个君王不想得到九鼎而让世间黎民百姓臣服自己呢?

由于当时诸侯称雄愈演愈烈,相互之间讨伐不断,这种平衡状态正是需要一个证明:到底谁有资格拥有帝王之命的契机?到底谁是盛世天子?各路诸侯早就对此暗自觊觎,可是秦王距离周王室最近,于是兴师明面讨伐东周王室,实则索要至宝青铜九鼎,为证得秦国帝王大业。

颜率全力保东周

秦王大军打败韩国之后,军心大振,刚好到达周朝边境地区,秦王有一股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风范,向周王索要九鼎重宝。周王心中担忧又没有办法不给秦王九鼎,九鼎身为国之重器,若是如此拱手让人,日后必将遭到世人耻笑,若是不交出青铜九鼎,那么自己国家就会遭受到灭顶之灾。周王于是将此事告知自己心腹大臣颜率。颜率思考良久,开怀一笑,请求出使齐国一趟,目前不要与秦王开战,等待他回来。

颜率到达齐国后,将秦王的野心勃勃说了出来,并且告知齐王,秦王得到青铜鼎对齐国也是没有半分好处。并在最后说明,与其青铜九鼎给了秦王,不如给齐王。

齐国拯救一个小国不费吹灰之力,而且还能得到青铜九鼎,齐国满朝文武大臣觉得这是一个良机。而九鼎又是传国重器,黎民百姓知道齐国有了青铜鼎,必然民心所向,这不是有弊端的事情。而且挽救一个小国,对齐国来说,简直是一个美名,令周边小国更加臣服自己。

齐王很高兴,立即派遣数万大军,前往为东周解围。秦国军队听闻齐国大军援助东周就撤退了,为了青铜九鼎没必要和当时威名赫赫的齐国对峙。

颜率巧舌如簧

秦国退兵之后齐王索要九鼎,周王再次为难,颜率又一次出使齐国。

这次出使齐国和以往不同,颜率必须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保住自己国家的尊严和东周百姓的民心。

颜率到齐国后,对齐王说了关于齐王派兵拯救周国的感激之情,才能让周国天子和大臣以及数不胜数的黎民逃脱苦难。因此打算将青铜鼎心甘情愿献给齐王。于是颜率问道:“不知道贵国经由哪条路运送到齐国。”

齐王早就想好了,说道:“寡人想要借道梁国。”颜率一听借道梁国,心中高兴,齐王正中自己套路。于是说梁国国君早就想得到九鼎,他在沙海地区一直谋划着此事,打算将青铜九鼎占为己有,如果梁国国君得到青铜鼎,必然不会交出来。

齐王眉头一皱,心思有些不耐烦,继续说要借道楚国。颜率一听,心中暗笑,继续回答楚国也不行,因为楚国国君未得到九鼎,一直在叶庭谋划。楚国是当时的强国,实力与齐国争雄。齐王彻底不耐烦,眉宇间甚至有些生气,这颜率是不想让自己得到青铜鼎。齐王反问颜率有何方法将九鼎运送到齐国,并且途中安然无恙,如果半路被其他国家劫持了,那么岂不是功亏一篑,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这一切仿佛都在颜率的计划之中了,只可惜,齐王还蒙在鼓里。颜率于是表明了运送九鼎的困难。这九鼎不是瓶子罐子那种小器皿,容易运送,也不是放在怀里就可以拿到齐国,更非鸟类一般自己飞到齐国。在当初运送九鼎时,花费的人力就足足有了八十万人,而且还需要造出很多用以运输的工具车。地形复杂的情况,还需要维修等等事宜,这根本就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颜率如此说,齐王也明白过来了,这周王俨然一副不打算将青铜九鼎给自己,如此百般阻挠,又是运送困难,又是担心被劫持。齐王心中气愤,颜率说来说去也是不打算将九鼎给他,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颜率见齐王动怒,就劝说等齐王选好路,周王随时可以将青铜鼎献给齐国。

因为没有合适的路线选择,齐王扼腕痛惜放弃了九鼎,齐王考虑到战国时期动乱异常,天下间诸侯征战,哪有时间花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去运输青铜鼎,即使运输又担心其他国家半路劫持。齐王彻底打消了获取九鼎的想法。

当世奇才

历史上不少人赞扬颜率是智慧大臣,西汉刘向就说过,颜率高才秀士,度过辱国危机,帮助君王所行事,出的谋略十分惊奇,转危为安,死中求生,可谓智慧过人。

周朝虽然在春秋时期还是比较强大的国家,到了战国时期基本任人宰割、名存实亡。这块肉人人都想着吃上一口,各个强大国家心中都有垂涎。在这危急关头,颜率站了出来,仿佛一位围棋高手,游刃有余地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情,齐王和秦王还没有出棋子,就已经看透了二人的心思计谋。使得秦王问鼎闹出来一个大笑话。

至于齐王更是欲哭无泪,自己辛辛苦苦谋划着价值连城的九鼎,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王朝身为一个失天道的小国,在齐国和秦国两个大国之中显得微不足道,仿佛一只蝼蚁,顷刻间就会被两只大象踩死,而颜率刚好采用强国之间的谨慎和忌惮,同时也利用二者都对九鼎重宝迫切得到的心思,如此权衡之下,颜率两次出使齐国,为自己国家争得生存之机。

颜率不愧为《战国策》中第一个出场的谋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