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播课堂里:为何诗在远方人在苟且?

 新用户1096clAp 2021-08-11

图片选自网络

中青报近日报道,有网络直播班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网络直播班分配到各科有老师,但老师不管我们,上课和自习经常不来。老师认为学生成绩好坏都与他无关,是远端老师的功劳,没有太多的责任感。

用现代科技开发名校成都七中的优质课,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一种有益尝试。然而,一块屏幕前,有人欢喜有人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单纯依靠包括网络直播在内的科技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模式和方式,这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

爱因斯坦在百年前电影应用于教育时预言,不久的将来,学校将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未来的学校将得到彻底的改造。百年过去了,这个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斯坦福大学教育史家库班20年前曾对计算机在课堂的历史命运进行考察,他发现:迄今不止,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教育和学习的效能改进确实是由应用信息技术引起的,其影响微乎其微,只不过是现行课堂的点缀。

从报道来看,成都七中的直播显然不只是点缀,优质课的价值得到了提升,影响数倍放大至邻省,也改变了一部学生的命运。不可回避的是,这部分改变几乎都是比较好的学校,以及边远学校中成绩较好的一部分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引入直播学校的有些老师,显然并没有作好准备,前段时间就有报道,直播课引入一些学校时,遇到过老师撕书抗议。有些老师自感被瞧不起,于是消极应对,上课很久才晃进教室,甚至整周请假。有的老师通过直播受益后,另择高枝。

优质教育直播尚没有根本改变总体不平衡不充分。如果说经济上的精准扶贫贵在雪中送碳,那么直播课恐怕只能是现行教育的锦上添花。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校和基础不好的学生,很难在直播教学中明显受益,大部分直播班跟不上云端上的另一端,屏幕前的他们更加焦虑。

有这样一种体验,笔者常常读一博士后作者的评论,一次论坛上有幸见到了他,我直言不讳地说:“你的经济评论有些我看不懂。”这位作者基于我的阅读基础,坦诚地说,那还是我的评论写得不够通俗。一段时间后,又读到他的新作,我欣喜地告诉他,你的文章我读懂啦。其实,对他的文章,由先前的读不懂到后来的读懂,也许有作者改进写作的原因,但确有作者与读者有效互动的效果。

翻开历史,教人真经,一般都叫面授机宜。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总体上自主学习能力欠缺,自律性差,更需要面对面地接受教育,身临其境地经受熏陶。因材施教,需要老师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对学生身体与心理、智商与情商的全面掌握,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因人而宜的长期磨合,这一切,直播教学无法实现。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出通知,要求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直播教育显然存在着教师配套滞后于科技应用,知识传播优先于全面育人,教师教学素养和师德有缺陷,无法承担起唤醒灵魂的使命。在直播课有序推广的同时,建议政府应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精准着力,并向一般和偏远学校倾斜,这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让学生身边的教师掌握教学的金钥匙,才是学生更现实的希望。

该文首发于2018年12月21日《长江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