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期阅读,《平凡的世界》何以被青睐?

 新用户1096clAp 2021-08-11

《平凡的世界》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占有很重的份量。书中主人翁的命运和作者路遥短暂的人生,交织沉淀的劳动创造价值的记忆,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种厚重的前行力量。

然而,今年初,也就是疫情爆发之前,在一朋友圈,我围观了关于褒贬《平凡的世界》的一场争论。力挺的观点,因为与我的看法吻合,不用赘述。

反方的观点,认为此书具有严重的时代局限性,思想性平庸,称是一本垃圾书,呼吁年轻人不要读这本书。其中夹带着对作者本人的一些非议。害怕别人说我文学鉴赏太落伍,我大气不敢出。

我梳理和分析这次争论,综合其它网友的评论,反方认为此书的主要不足:第一,该书所倡导的劳动价值观过时了;第二,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在当下已不合时宜。

然而,在这一场疫情期间,既没有被官方特别推荐,也没有明星学人的引导,《平凡的世界》为何受到读者的青睐呢?

作为身处疫情“风暴眼”武汉的一员,经历了突然封城、救治和防控、战时管控和城市重启,笔者认为,这本书反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变革的精神气质,感觉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一场全国性的抗疫人民战争十分契合。

在这一场人类与病毒决战中,当然需要医学科学,也需要物资保障,但更需要精神力量。那么,在普通人熟悉的现代中国文学作品中,《平凡的世界》就成为了阅读的首选。而联接这本书与疫期阅读的,恰恰是这本书倡导的劳动价值观和理想主义精神。

《平凡的世界》推崇的劳动价值观再次焕发出无限光芒。在抢救生命的红区,这里既有高智商的专家,又有高科技医疗设备,不要忘了,这里同时有不怕牺牲的志愿者们在进行保洁或保障。即使是平时只管医疗护理的医护人员,在新冠患者病房这种特殊的场合,也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为病人做一些家人或护工要做的辅助性和服务性工作。更不要说,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工人,在广大社区防控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岗位的工作,都是《平凡的世界》里所反映的相对简单的劳动。没有这些劳动,抢救生命,扼制疫情,光靠高端人才的复杂劳动,或者是智力机器人,都是不可能的。

《平凡的世界》洋溢的理想主义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勤奋努力。全国各地军民紧急驰援武汉抗疫,像孙少安、田晓霞一样的很多年轻人,在危险面前勇敢向前,在生死面前不惜拼命。或坚定,或淡定,他们的心中无不怀揣着家国天下的理想主义。大疫之后,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压力,社会重启困难重重,当下相当多市民都有生存危机。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困难是长期积累,目前的困难局面则是疫情突然造成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那么,需要每个人高扬理想主义旗帜,仍然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面对冷硬如铁的现实困难,必须尊崇劳动创造价值的逻辑,才能走出困境。

也必须承认,与关于疫期阅读取向的调查结果不同,最近有个10位名家荐书阅读目录,其中并没有《平凡的世界》。这也许间接证明,这本书精神价值重于文学价值。而普通读者选择读这本书,他们不是看中它的知识含量,不是钟意它的文学价值,主要是它的精神价值,冲着它包含的崇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凝炼出来的吃苦、勤奋和坚忍不拔的毅志品质。

 在这次战疫中,普通人的简单劳动(或体力劳动)的劳动价值,感动了许多同一战壕的医护人员,两种劳动惺惺相惜,许多凯旋的医护人员感慨那些保洁员等普通劳动者才是英雄,说明《平凡的世界》崇拜的劳动价值感仍然弥足珍贵。不论是对于实现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还是战疫之后转入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平凡的世界》还将是无数普通人获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