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观天下,毒舌鉴是非 公众号:每日观鉴(ID:meiriguanjian) 观世相:第148期
一 时评文章最难写,特别在当下,见面实属不易,一下子就消失得如同从未出现。有的时候想想,有的生命也是如此,来过,却无声无息。 今天就为难自己了,就无主题漫谈一下,谈谈活着的意义! 说及活着,大家都茫然,不知所措了。人这种东西啊,说坚强也坚强,如野草般充满韧性;说脆弱也脆弱,如玻璃般容易脆断。 人就是靠精神信仰或情感力量支撑着自己活下去,人也由此变得充满温情。然而,总有人在这个世界感受不到这份世间的温情,开始主动选择离开。 比如说医生,最近杭州某医院的门诊医生坠楼身亡。 “医者不自医,渡者不渡己”。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恰恰正是自杀率全职业最高的。 原因就是医生是最内卷的行业,尤其是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在超长的培养周期、超强的工作负荷、激烈的行业竞争,沉重的晋升压力、低廉的劳动报酬等多重压力下,加之又要面对社会矛盾缩影的医患关系,他们早已身心俱疲,无力享受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对于日常生活只有机械化地复制着以往的工作内容。 医生不是超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会脆弱,会害怕,也会疲惫。当他们看到人世间太多的阴暗的人和事,内心也陷入黑暗之中,感觉“众生皆苦,天意无常”,毕竟作为医生——他们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解构了人体的生理结构,也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救世主”,早早地认清世界的真相和生命的本质。 在极度清醒的状态,经常跟生死打交道的医生是很容易看穿生死的,活着是无尽的深渊和周而复始的枯燥,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所谓“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些人就会主动选择让自己如花的生命凋落。 是啊,作为医生很多时候,工作太累,无暇自顾,但事实上,他们洞悉人生的无常,是最看淡生死的群体。 既然是人终将一死,那何必花光一辈子的勇气活着?毕竟自主选择死亡,只需要纵身一跃的勇气。 这就可以理解看穿生死的医生为什么容易自我否定,他们过于疲倦,也过于清醒,采取的生命自决行动也是相当理智。 他们精神层面自我折磨并非十分严重。 二 除了医生,还有散落在各个领域的理想主义者们,特别是在创业阶段的理想主义者们,也极易走上“自我否定”的自毁道路。 毕竟这部分人内心比较敏感。就像这次赴海的青年创业者鹿道森,有点理想主义色彩,他从杭州去舟山怀着必死之心的,早就计划好的事,大概率会死成的。 这类人对未来的自己,都有较为明晰的设定,或者说,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早早地预设了自己的人生的意义。 “意义”这东西玄乎,很难上秤的,说轻,轻如鸿毛;说重,重如泰山。 得之称之为“得意”,失之或未得称之“失意”。大家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但人生实际上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那么,人生失意该怎么办呢? 直击人心,扪心自问,谁没经历过“至暗时刻”?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在物质层面的“失意”尚可一救,但在精神层面的失意,很可能无药可救的。这些内心极其敏感的人会认为自己没有活成自己想要活的样子,进而自我否定,于是,人生成为一场严重的“精神内耗”,直到全盘否定,用自己的生命来反抗,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这种在精神层面自我否定的人,往往内心世界比较丰富,极度注重要精神世界的建筑的。 他们头脑中的想法——精神远远高于物质。也就是说,他们极具天资禀赋,且拥有人类可贵的精神品质! 正因为如此,他们中有些人——从外表上看,可能已经相当成功了,生活在聚光灯之下,跻身社会名流,所以,公众并不在意他们的“失意”,且他们也会刻意掩藏自己落寞的情绪,也就是强颜欢笑。而这种掩藏又往往会加重了他对人生意义的否定,他们不想为名所累着,成为“面具人”。这方面的人大家熟知的有张国荣等。 还有些人呢,就是典型的“失意者”,他们的精神世界幻灭,主要是物质世界无以支持起他们的内心建筑。也就是说,他在实现自己理想时,经过与现实世界激烈“碰撞测试”后,也就是经过“上下求索”之后,发现自己与现实世界是格格不入的,碰撞伤痕累累,被打击得开始怀疑人生,进而否定自身的生命,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执着但一事无成,这方面的人大家熟知的有屈原等人。 理想主义者往往死于自己的设定的理想,只要现实生活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他们就会以“殉道者”的身份出现。这些是一般常人无法理解的,他们内心极其敏感,更类似于“精神性死亡”。 三 通过对这些人的观察,我总感觉,人有两种状态是比较危险的: 一种是太忙,忙到根本无暇为虑及自身,始终处于体力或智力“高度耗损”状态,这种人一旦停下来,就会出现心理问题,类似刚退休的工作人员一下子无所适从,他们往往会用极短的时间确定“人活着是没意义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像机器样运转?我只想停下来,于是他们就拿出自己的行动,让生命彻底停了下来,这种停止方式往往是戛然而止,很出乎人的意料的; 一种是太闲,闲到将大把时间都损耗在人生意义的思考上,刚开始有那么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况味,慢慢地“自我驯化”,最终深思熟虑地认为“人活着没意义”,然后往往专门设计自己的死法,比如诗人海子设计自己卧轨,摄影师鹿道森设计自己赴海,是一步一步计划周密的,最后就是去执行这个计划,这种人一定是必死无疑的,连死都带着理想主义色彩。 说来说去,人作为人这种存在,都想活得有那么点意义的,有人“无意义则死”! 这些人——要么顿悟,要么渐悟——尖锐地感受到“自我”原来是真实存在的,发现这个“自我”很清晰地活在自己体内,与肉体上的“自我”相处得很别扭,所以,一直折磨着自己,这是一场无休无止的内耗,直到最后对大脑有了损伤,无法分泌出让自己快乐的“多巴胺”,最终往往走向自我毁灭。 而稍稍接触哲学,就知道“存在主义”告诉我们:人生本无意义。 这种“无意义”就是:人来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预设好的自己意义的,毕竟“存在”往往先于“意义”,也就是大家所言“来都来了”,所谓人世间的“意义”,无非就是当事人从后天才能获取。 凡是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有“意义”,而“意义”就是一种选择,最终“选择”就成为人生的意义之的所在。 要知道,死亡和快乐一样,都是人的选择之一。 事实上,很多人无从选择“选择”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机会(没有选择项),一辈子就很机械地活着,如同做牛做马的存在,他们处于最低级的“生物状态”的需求中,甚至跟“植物状态”差不多,连感知痛苦的能力都不具备。 但他们为了应付这一生,已经竭尽全力,根本就没为自己活过。这种所谓累觉不爱式的“忘我”,想必大家并不想经历这样人生! 最理想的状态的人,应该是有忙有闲的状态,并且能寻找一种身心的自适,逻辑上的自洽,让自己活个明白,当然这种生活状态,在当下的中国很难实现! 在当下之中国,很多人都难以做真正的自己的! 四 最后,说说为什么我们现在越来越痛苦了? 现代人痛感越来越明显,从中国人的面相可以看出,特别是在这几年,其实是很痛苦的! 这几年你会发现钱不好赚,很多小公司倒闭,街道上实体店关闭了一家又一家,今年教培行业改革,无数培训机构的老师失业了,疫情之下,众生皆苦,很多人感同身受。 与此同时,骗子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焦虑,患抑郁症的人也变多了。很多青少年因为抑郁休学在家。 有人不禁要问: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其实,这是人群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应激机制的体现,说明大环境正在恶化,或者说大环境已经变了,与过去大不同。 现在这几年,低迷的形势在新冠疫情的加成之下,世界开始一波“逆全球化”潮流来袭,人们变得压抑而自闭,思想也越来越极化,很容易让人走向“死胡同”,导致不少人产生了一种幻灭的感受,抑郁难以释怀,甚至有末世的感受,只想着早日解脱。 不得不说,我们与世界联系越来越不畅通,这是这十年来“自我孤立”和“被动孤立”的结果,比如资金上汇兑被管制,信息上国际联网被禁止,文化上西方理念被抵制……我们已进入到——或者被迫卷入到“茧房”的状态中。 很多人认为自己纺织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然而这类似于“作茧自缚”,越织越逼仄,越织越密闭,处于“信息茧房”状态的我们,压抑,非常压抑,内卷,非常内卷,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已扭曲变态,这方面不要看别人,看看那些人精叶檀、任泽平之类的专家言论,就可以明白了,就是精分的症状。 在严峻的环境之下,人们被挤压严重,很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压抑心态。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有没有救赎的可能? 这个问题无从作答! 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善待自己,爱自己,并努力照亮自己,毕竟我们大家有一个方向永远既定的,那就是大家都会死的,这属于所有人的最终的救赎! 大家都走在一条既定方向的路上,终点是一定要向这个世界告别的,而你告别之后,你的世界将不复存在。 在这条路上,你能领略的正是你自己,永远是你自己,你的世界永远是因你而存在的,所以,你的世界必须要亮。 请珍惜你的自己的世界,你照亮了自己,你的世界就敞亮,大家都照亮自己,整个世界就敞亮! 请务必照亮自己,让自己活得通透敞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