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娃看,告诉他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zhangxiqin6449 2021-08-11
激发孩子好奇心,培养动手创造力!
东京奥运会前两天迎来了闭幕式,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全力以赴的精神成功激起新一轮的追星热潮,不少人都在这届奥运会中找到了自己的“爱豆”。


记得奥运会之前,每天霸占热搜的还是一起娱乐圈事件,即使警方通报都出来了,可还有很多的孩子依旧不听不顾不信,把这些“劣迹明星”当作偶像,想想都可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一定要尽早让孩子找到真正的偶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就像袁隆平院士说过的:“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当我看到这套《科学家的故事》的时候,我就知道,该给孩子看的榜样来了。


它通过“人物传记”的方式用绘本的形式,让孩子看到这些民族的脊梁,伟大的科学家们身上那种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严谨执着,从不放弃的奋斗精神。
 

他们中有七位院士;
有三位是“两弹一星”元勋;
三位曾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一位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三位是土生土长的科学家,七位有海外留学背景;
最年长的出生于1889年,最年轻的生于1958年,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人。

从地质地理、国防科技、中医中药,到基础数学、核弹潜艇,可以说,每一位都是对中国科学,有着奠基性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


《科学家的故事》图画书一共有10册10位中国科学家,10段历经风霜、充满爱国情怀的人生,10位有激励作用的榜样。


当我们把这样正能量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告诉孩子他们的伟大成就。孩子会明白:这样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样的人才该是自己的偶像。

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不仅能成为激励孩子的榜样,还能教会孩子正确的追星方式——朝着偶像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盲目追从。


比如,钱学森小时候心中的英雄是诸葛亮、岳飞、孙中山,所以,他怀揣自己长大也要成为英雄的梦想。


屠呦呦呢,儿时的梦想是像在山中采草药的老中医爷爷一样治病救人。


书中没有“枯燥的说教”,虽然讲得是大科学家们的故事,可读起来却十分平易近人,也没有刻意的“歌功颂德”,而是讲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


每本书的内容都是从科学家的生活入手讲述,而且每个科学家的生平包括居住、学习环境都是作者徐鲁先生,依据大量真实材料创作而成,并由科学家的亲人、同事、学生、朋友回忆并经过真实考证的。


整套书的插画画风很美,采用写实水彩绘制,画面栩栩如生,有年代感,却又很唯美,浓郁的中国风。特别适合4-12岁的孩子阅读,3-7岁亲子共读


好书还不贵,《科学家的故事》全套共10册,原价200元,这次的团价是128元,平均算下来每本只要12.8元,全国包邮,非常的划算了。

这套书,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不怕失败、无私无畏的精神,用老科学家们熠熠动人的科学人生,为孩子的价值观提供好的引导,是不能错过的一套好书!

原价:200元  秒杀价:128元
用科学家的成长与立志
带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点击小程序图即可购买
交易担保 科爸优品 《科学家的故事》 小程序

还可以加小助手丫丫的微信,有售前售后、查发货、查物流等问题都可以快速解决。


-01-
豪华明星阵容
这才是孩子该追的星

《科学家的故事》主要为孩子讲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世界上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科学家们。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同样的科学家精神——


有报效祖国的赤诚。1955年,已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的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放弃优渥生活,毅然返回祖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我国的火箭和导弹研制工作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有隐姓埋名的坚守。从1958年到1986年的28年间,邓稼先在茫茫荒漠中隐姓埋名,始终站在第一线,和团队一起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为祖国铸造了利器,让新中国以更自信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有筚路蓝缕的拼劲。陈景润在63年的人生中最专注的只有一件事情:数学。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克服种种苦难,投身数学研究,向着科学高峰攀登。


而且,他们的事迹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不少还出现在了我们的课本里。

比如,李四光发现的马鞍形小石块,证明了岩石受到压力就会变形的理论,这篇《一块弯曲的砾石》的故事也在中学课本里出现过。


又比如,《爸爸在远方》中邓稼先自1958年起,在茫茫戈壁里,隐姓埋名28年,为中国核武器研制沥尽心血,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事迹也出现在中学课本里。


这些科学家的故事都值得被大家熟知。看这样的介绍,你可能觉得,虽然这些科学家的确值得我们敬仰,但他们的经历毕竟离孩子的生活太远,孩子能看明白吗?


这就是这套书的特别之处了。在书中,他们是母亲的儿子,是孩子的父亲……他们和我们都一样,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在我们的印象中,陈景润除了是伟大的数学家,他还被大家戏称为数学痴人、怪人。


而《数学怪人》就带我们领略了陈景润不一样的人生。

比如,当他重回研究之路,开始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时,家里演算过的稿纸堆成了山,竟装了好几个麻袋。


还有傍晚散步时,会让孩子数院子里的自行车,数完了又问孩子其中不同颜色的分别有几辆。


而这些他细节都是由他的夫人由昆老师讲述后再创作的:他是一位在学术上刻苦钻研的科学家,也是在生活中耐心和善的父亲。


这些科学家们不仅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童年,同样也有自己心目中的榜样,激励着自己的成长。

比如,在《敲打石头的人》中,地质学家李四光出生于湖北黄冈,农村困苦的生活让他从小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
 

他5岁开始在私塾读书,15岁时他被学校推荐去日本留学。在日本,成为同盟会最年轻的创始会员,孙中山先生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他用一生践行了这八个字。
 
 
李四光所取得的科学成就,正是源于他幼时的梦想,他为建设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而李四光爷爷的故事,同样也激励着中国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他从小就喜欢听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立志要成为像李四光一样的科学家


在英国留学工作时,爸爸妈妈“学好本领,报效国家”的话一直萦绕在他耳边。 

为了报效祖国,他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带着深埋在心中的“报国梦”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以一腔赤诚,和时间赛跑,带学生、搞科研、领团队、做项目,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国家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家们,从小就有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他们从前辈手中接过火炬,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02-
抓住身份确认敏感期
给孩子汲取精神营养

孩子就像一颗种子,给孩子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抓住孩子身份确认敏感期,种下一颗种子不断滋养娃的内心,也会唤醒孩子内在的无限可能。


👉让孩子坚持、努力 

大多数人其实拼的不是天分,而是努力和坚持,只要做好这两件事,就能超越好多好多人了。


而这套书里的每一位科学家,都具备这种品质,对孩子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

屠呦呦和他的团队在提取青蒿素,经历了190次失败仍然没有放弃——


中国的核试验也经过了45次的试验,最后才成功——


让孩子从小去接触这种作品,也是洒下了一颗坚持的种子。

👉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在这套书里,每一本都把这些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娓娓道来。

比如,在《爸爸在远方》里,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带领一众科学家,揭开了原子弹和氢弹的奥秘,成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老船长和蓝鲸》中,黄旭华经常要到“远方”去;在“失踪”的30年里,他和许多科学家、工程师一起设计和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这些震撼世界的发明创造,会润物细无声地在孩子心中萌发一颗科学的小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爱国教育 

在这些科学家的故事里,孩子们还会明白,“家国情怀”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比如,在《阁楼上的灯光》里,身处美国的华罗庚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投身祖国的怀抱。


他在回家的途中,写了那封著名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在信中说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还有,郭永怀、黄大年,都放弃了国外安逸舒适的生活,经历各种阻挠后依旧回到了中国。


这样有“家国情怀”的故事,我们看到了都热泪盈眶,必能在孩子心中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从小埋下爱国的种子。

原价:200元  秒杀价:128元
用科学家的成长与立志
带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点击小程序图即可购买
交易担保 科爸优品 《科学家的故事》 小程序

-03-
文学大家徐鲁著作
积累作文好素材

像华罗庚、钱学森、屠呦呦等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都克服了很多,现在的孩子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的爱国情怀、对专业的热爱等等,在这些故事里孩子都会有所感触。


要知道,这种正能量,在中高考中是非常容易拿高分的素材。


更何况,这套书的作者文学大家徐鲁,他的文笔毋庸置疑,随便一段都是经典!孩子的写作素材不知不觉就积累下来了!


比如:李四光离开家乡,到武昌第二小学堂读书,徐鲁老师这样写道

“小小少年背着小小的包袱,迈开大步,在冬天的道路上飞奔着,就像小鹰展开了矫健的翅膀。”


是不是你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这个小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和那种一往直前的劲头?

再来举个例子,陈景润每天在家门口等出门送信的邮政员爸爸回家的时候,这样写道:

“小景润每天会站在路口,数着小手指头,数了一遍又一遍,等着爸爸回家。”


这样的表达,有艺术,还有想象空间,也有了文学的表达味道。

我相信,不管是亲子阅读还是自主阅读,孩子多读读这样文字优美的作品,语言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还有看图写话、小作文,也不在话下。


-04-
还原最真实的细节
带孩子看身边的科学家

这套书虽然只有10本绘本,但却是20多位编辑、作者、画家历时4年才一点点打磨出的作品。


书里的绘画,比如富有年代感的衣服、家里的装饰、街上的建筑、砖瓦的颜色等细节,都跟故事搭配呼应。


且为了让孩子们读到更真实权威的科学家的故事,徐鲁老师不仅通读了所有科学家的传记,观看他们的纪录片,每一本书都经过科学家身边的亲人或同事的审核。

《最爱做的事》是关于袁隆平的故事,从少年袁隆平开始讲起,回顾了他与水稻的一生。


小时候,袁隆平跟着妈妈学习《悯农》,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

而立志之初,他明白了什么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毅然投入农业研究的道路。


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我不在稻田,就在去稻田的路上”这样的画面:


他曾说:

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的目标,并不只是一方田地一群人,而是跨越国界和种族,让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不再有饥饿,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


大家或许知道,除了研究,袁隆平在生活中还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他的爱好众多:游泳、打排球、拉小提琴……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