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名医雷丰的隐逸生涯

 风行阁影像 2021-08-11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2017-07-27 09:56

  俞晓旸

  雷丰(公元1839——1888年)是晚清衢州府的一位名医,在诊疗时令病上颇有建树,且擅长针灸,行医于江、苏、浙、闽、赣广大地域,兼擅诗、书、画、丝竹,是一位蕴藉情怀的文人。他所著的《灸法秘传》《时病论》流传至今。

  雷丰所署《时病论》

  

  雷丰的父亲雷焕然,字逸夫,清道光时期的人。时人谓“逸仙本闽浦布衣”,闽浦即福建浦城县,雷焕然本是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的一介平民。有一年,雷焕然来到繁华的衢州城谋生。按照雷丰的说法,雷焕然在衢州是先读书,其后才改学医,学成之后便去龙游行医。雷焕然是一位灵秀的文士,曾经在自家门上写一副对联:“锥地堪容膝,壶天可养心”,此对工整而意切。他生性洒落,工于古今体诗,不轻易示人。今留有几首诗,可见其文学涵养:《自遣》诗“僦屋大如斗,门前栽五柳。勉强学陶公,读书兼饮酒”。行文淡雅平和,表达以陶渊明为人生榜样的心志。雷焕然师从程芝田学医,学满之后,携家前往龙游居住行医,直到太平军北征,在动乱颠沛中去世。雷焕然晚年编有《医博》四十卷、《医约》四卷、《养鹤山房诗稿》八卷、《养鹤山房杂记》若干卷,以上均在太平天国之乱的逃难中散失。百余条医案由雷丰编入自著《时病论》中,诗见存三首。

  据民国《衢县志》,雷丰“其父逸仙自闽浦来衢,即悬壶于市。丰幼承父训,天资聪颖,诗书画皆擅长,时有三绝之誉。以医道盛行于时,研究医理益精,有《时病论》及《医家四要》之作,盖所以教其及门江、程二生也”。雷丰自幼继承了父亲的职业和爱好,随其习医,也爱好诗书画,文人气十足,雅号闲章展示于《时病论》每一卷的卷端。继承父业,在龙游行医十余年,遇太平军的进攻,父子再回到衢州府城避难。《时病论》“临证治案”部分能得到他四处行医的消息,他行医的地理范围是江、浙、闽、赣、皖五省,最北达到江宁府城(金陵)。此外就没有多少行医事迹留下来。咸丰十一年辛酉(公元1861年)太平军之乱,衢州士绅程大廉的父亲创办同善局,周济难民,雷丰积极参与这项善举。在艺文方面,雷丰擅长诗词书画,据说“尤工写竹”“书画擅绝一时,惟诗终秘不示人,即或叩之,则笑而逊谢,盖有父风也。殁后,搜得题画诗数十绝”。今有十首题画诗存世,收入《西安怀旧录》。《时病论》每卷卷首有闲章,印文体现了雷丰多方面的志趣。

  

  雷丰的家庭情况,仅知有二女儿名曰玉云,字素梅,号听琴女史,聪明伶俐,娴于吟咏,嫁给庠生(即秀才)龚允,史料记载为“龚玉云”。

  雷丰的儿子雷大震,字福亭,与程曦、江诚合纂《医家四要》,后来在杭州湖墅行医。姐姐去世的时候驰归,途中得疾,到家后一病不起,同一年内去世,留下两首《采莲曲》。

  雷丰的医学弟子,一位是西安县的程曦,原名大曦,字锦雯,一作敬文,监生出身。程曦本籍安徽歙县,侨居衢州西安县已数世,自幼聪颖异常,师从雷丰,尽得其传。年未冠而游于两湖总督幕府,风流自赏,意气不下人。不得意,弃而前往汉口,不久再转往上海、杭州谋职,仍落拓不得志,乃回衢州。医术之外,长于诗古文词及开方、代数诸术,欲著书问世,赍志以殁。程曦的撰述,除了合编的《医家四要》,还有他给其远祖程正通《仙方》加的注释,题名《仙方注释》(二卷),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印行。另一位弟子江诚,字抱一,本府附郭西安县人,幼年成孤,因孀母多病,弃儒学医,志节高尚,著《医粹》一书,增补《本草诗》一卷未刊。

  《时病论》末尾,程曦、江诚各有跋语,简单交代了他们各自师从雷丰的机遇和缘由。从雷焕然起,雷氏一家三代父子师徒,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热爱读书,严守医德,耽于吟咏,各留有数篇诗词,应属于文人之列,这使得他们与多数巡行于乡镇的大夫大有不同。

  

  医生为人诊断治病,自然涉及社会各阶层千家万户,交往极广,如果是药到病除的名医,更会受到社会上达官贵人的垂青敬重。

  雷丰就是这样的名医,受到本地最高长官衢州知府刘国光的敬重。刘国光佩服雷氏的医术,过从密,自己也研究过医方医学,为雷丰每一部医著作序,又出资刊刻雷丰编著的《灸法秘传》,极力赞助其流传。

  雷丰虽自称“布衣”,但他的父辈、师友、子女徒弟,即使以行医为生,却都是灵秀的文人,具有高雅人生趣味;而从其医著及其自撰序言来看,同时是严谨而有医德的学者。雷丰的晚辈朋友郑永禧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作了一组《怀昔人诗》,其中写雷丰的一首,把雷丰划入历史人物的“隐逸”类,没有突出其医术,认为他是“隐于青囊”,可见雷丰给人印象很深的是文人的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