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海省这些地名的由来你知道吗?

 思音图书馆 2021-08-12

西宁市

城中区:1956年由城东区、城西区析置,以方位命名,因位于西宁城中部而得名

城东区:1953年设东关回族自治区,1956年始设城东区,以方位命名,因位于西宁市东部,故名

城西区:1954年设城西区,因位于西宁城西部得名

城北区:1986年由城西区析置城北区,因位于西宁市西北部得名

湟中区 :1946年西宁县更名湟中县,2019年12月设区;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县在湟水(西川、洛都水、乐都水、西宁河)中游两岸,地处湟水中游,故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大通卫改大通县,1986年10月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因境内大通河(浩门河、阁门河、閤门河、浩亹川)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宋时在河上筑大通城,故名大通河

湟源县:1913年丹噶尔厅改设湟源县,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居湟水上源而名,即湟水源头之意;另说以湟水为名

海东市

乐都区:清雍正二年(1724)设碾伯县,系藏语山神之意,1928年更名乐都县,2013年2月设区;据《中国地名辞源》:沿古乐都郡名,藏语意为沟口;《汉书·赵充国传》中有雒都谷(落都、洛都),系羌语名,指境北引胜沟,又说是老鸦城以北冰沟;十六国后凉建乐都郡,雅化为乐都

平安区:1978年从湟中县析置平安县,县以平安镇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记载,镇名为意愿地名,取吉祥之意;另说以平安驿命名;2015年2月设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930年由乐都县析置民和县,取民族和睦、互助互利、互助协作之意命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部族繁杂,取义民众和睦;1986年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石城县置,因境内有化隆谷而得名;后先后更名广威县、化成县、巴戎县、巴燕县,1931年复名化隆;1955年改现名,采用古地名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913年循化厅设县,1954年改循化撒拉族自治区,1955年改现名;据清嘉庆 《循化志》:以生番归化之故 而得名;另说取遵循王化之意

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晏县:1940年设海东设治局,旋改海晏设治局,1943年设海晏县;取“海晏河清,地方承平”、“河清海晏,物阜年丰”为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以近于青海湖得名

祁连县:1939年设祁连设治局,1944年设县,1952年改祁连自治区,次年设祁连县;因境内祁连山(天山、白山、雪山 南山 )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地居祁连山之南而得名;匈奴呼天为祁连,形容山高连天

刚察县:1953年由海晏县析置,因原为藏族刚察部落驻牧地得名,原意为足热或足之经络,与刚察部落原居于足状山下有关

门源回族自治县:1931年由大通县和西宁县析置亹源县,1955年改亹源回族自治县,1959年为书写方便改现名;因地处古称之浩亹河(今大通河)上游而得名,另说因临近浩亹河源头得名

黄南藏族自治州

同仁县:1931年由循化县析置,1952年改藏族自治区,次年复县;取义同登仁域或一视同仁;另说县名源于藏语热贡,意为金色的谷地;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部族繁杂,取其同仁为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取字面之义,为意愿地名

尖扎县:1952年由贵德县析置尖扎区,次年设县;藏语意为哥哥的后裔;因境内尖扎滩是藏族部落尖扎族驻牧地,故名;另说唐朝时,吐蕃赞普赤热巴派大臣尕叶西达杰驻阴山负责关税和察阅边界事务,成为扎氏部落的官人,这位尖巴(关税员)统治的扎氏区域简称尖扎

泽库县:1953年同仁县析置则库区,旋改设泽库县,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以境内泽曲河藏语译音而得名,意为山间盆地、泽曲河谷地,以其地形之概貌得名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49年建立河南区,1954年设河南蒙族自治区,1964年改现名;因明末清初以来为青海黄河以南蒙古族驻牧地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黄河自南向西,经县北部流经得名

海南藏族自治州

共和县:1929年由湟源县、西宁县析置,1952年设藏族自治区,次年复为县,取五族共和、共同和睦之意;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 :(始设县时)因当时资产阶级希望在我国建立共和制,故名

同德县:1935年由贵德县析置,1951年改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为县,取意为边民同服中央德化,1949年后新释为同心同德;另据《中国地名辞源》 :县名取同仁、贵德各一字而得

贵德县:元至元初年设贵德州,明洪武八年(1375)改归德守御千户所,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改置贵德厅,1913年改设贵德县;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取以德为贵、贵之以德义

兴海县:1939年析置兴海设治局(大河坝设治局),因时适逢青海地方官僚资本德兴海商号建立,遂取兴海为名,1943年改县时沿用,现释为振兴青海

贵南县:1953年由贵德县析置贵南藏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设贵南县,因处贵德县之南,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贵德县西南地区析置,故名

果洛藏族自治州

玛沁县:1957年甘徳县、达日县析置;因境内阿尼玛卿山而得名;玛沁系藏语音译,乃玛卿之异译,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

班玛县:1955年设县,因县域在历史上为班玛本居住地得名;班玛系藏族部落班玛本(白麻本)族名,意为莲花,象征境内8个大部落象莲花上的花瓣一样,紧紧在一起

甘德县:1954年置甘德县,因境内甘德滩而名;甘德藏语意为吉祥、安乐或安乐之乡;另说县名取自附近的甘德贡麻、甘德哇尔麻、甘德休麻3条沟名的甘德一词

达日县:1955年设达日县,因在达日勒曲(达日河、达日曲)畔,以河得名,藏语意为兴旺发达

久治县:1955年由甘德县析置久治县,藏语意为团结

玛多县:1957年由甘德县、达日县析置,玛曲系藏语音译,因地处黄河上游(谷地)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玛多系藏语黄河源头之意

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市:1931年玉树理事改设玉树县,2013年设市;原为藏族部落名,藏语意为“遗址、“部落名”,据传玉树族第一代头人恳布那欣建立部落的地区是格萨尔王妃朱姆的诞生地,故名

杂多县:1953年玉树县、囊谦县析置中格县,后更名扎多、扎朵,1954年改现名;因地处(扎曲,澜沧江上游名称)河上游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藏语指发源于高山岩石间的河流

称多县:1938年由玉树县析置,以称多部落为名;藏语意为万人聚会,相传元朝时,帝师、大宝法王八思巴曾到此传经,当时聚集了约万名信徒,后许多信徒居留于此,逐渐形成数部落,其中一族即取名称多以示纪念

治多县:1954年由玉树县、称多县析置优秀县,旋更名直多县,次年改现名,藏语意为治曲(意为牦牛河,长江之通天河)上游、长江上游之意,因处于长江发源地,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长江得名

囊谦县:1933年由玉树县析置,因境内有玉树25族中最大部落囊谦族得名;系藏语囊伦钦布(囊伦谦宝)之异音,意为内大相,相传该部落祖先曾任大相,故将官职作为部落名

曲麻莱县:1950年星川设治局改名曲麻莱设治局,1953年设县,因境内曲麻(长江支流楚玛尔河)和莱涌(莱夹大滩、莱央大滩)得名;另说因境内有曲麻莱河和莱格加吾日扎山得名;藏语意为“红色的河,宽广的滩”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德令哈市:1988年由乌兰县析出设市,蒙古语意为广阔的金色原野,因地势开阔,美丽富饶的德令哈盆地而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该市四周环山,中部坦荡辽阔,系祁连山北麓山间盆地得名

格尔木市:1955年设县级噶尔穆工作委员会,1960年始设市,将噶尔穆简化为格尔木;与噶尔穆、郭勒木德、高鲁木斯、郭里峁均系蒙古语同名异音,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以境内有格尔木河、那陵格勒河、托拉海、乌图美仁河、雪水河等数十条河流得名

茫崖市:2018年由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合并设市,市名源于蒙古语额头,因地处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形隆起似人之额头,故名

天峻县:天峻系藏语天钦的谐音,意为阶梯状山或高山平台,因境内(山坡平缓,峰顶平坦),得名。

1953年都兰县析置天峻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藏族自治县,同年改为天峻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天峻山(织盖天钦山)得名,天峻系藏语天钦音译,意为高山平台、阶梯状山,因山顶峰原为一块宽5千米、长20千米的平坦草场,犹如一个大平台,故名;另说系蒙古语天沁的同名异译,意为高耸入云的白山,因境内天沁察罕峰得名

都兰县:1917年设都兰理事,因治地在都兰寺(今乌兰县希里沟镇)得名;1931年改设都兰县,1952年改都兰自治区,次年改县级都兰蒙族自治区,1955年改都兰蒙族自治县,同年改设都兰县;系蒙古语温暖之意,因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气侯比其它地区相对温暖得名

乌兰县:1958年由都兰县析置茶卡工作委员会,次年改现名,乌兰系蒙古语红色之意,因境内乌兰布拉格(红水泉)得名;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以象征革命政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