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如凝脂、味甜纯正的蜂蜜,历来被认为是老少咸宜的养生佳品。 日常生活中,把蜂蜜加到面包、牛奶中,或用来冲调饮料,美味又营养,可谓“百搭”。 家中常备蜂蜜,润肠助止咳 在漫长的中医传统里,蜂蜜也是药,药食两用。 对于蜂蜜,人们最关注的还是它通便润肠和除燥止咳的功效。 研究表明,蜂蜜除含有单糖外,还含有约25种低聚糖。蜂蜜中这些低聚糖,可以发挥益生元的作用,对人体胃肠道功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在目前的消化科门诊,蜂蜜也是通便润肠、治疗不少胃肠道疾病的首推食疗方。 对于功能性便秘的人群而言,蜂蜜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润滑剂,并能够促进肠道蠕动。 蜂蜜除了对胃肠有保健作用外,还有助润燥止咳。 据《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清热、补中、润燥、解毒”等功效,蜂蜜水对“润秋燥”有一定效果。 在中医看来,蜂蜜对于缓解肺燥咳嗽有较好的效果,如用于清热润肺的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膏,其中就加入了大量蜂蜜。 但这并非适用任何一种咳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喝了不少蜂蜜水仍无法止咳,这不是蜂蜜不起效,而是不对症。 当然,蜂蜜作为补益类的中药,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多与其它药材配伍以增强其效果。 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3款适合秋季平补润燥的食疗方,大家有空都可以试一下~ 蜂蜜加一物,降燥止咳、润肠通便 1、百合雪梨蜜:缓解秋燥肺热 准备30克百合,将其剥开洗净;将雪梨削皮去芯切块,加入适量水盖过材料后进行炖煮,炖40分钟左右即可熄火,待不烫口时再调入适量蜂蜜即可。 营养点评:百合、雪梨不仅有助养阴,更能润燥润肺,收敛肺气,再加上蜂蜜,尤其适合秋燥口渴、肺热咳嗽、皮肤干燥、心烦失眠的人。 2、蜂蜜陈皮水:润肠通便 先把1~2克陈皮(最多不宜超过5克)放入壶中,加清水适量,烧开后再煮10分钟,倒出放置微温后,加入两大勺蜂蜜调匀,即可饮用。 营养点评:蜂蜜柔润生津,且补益脾胃,再加上行气、暖胃的陈皮,对于出现大便干硬、体质多偏虚、偏燥的人,都可以一试。 尤其是老年人,这个“通便方”就再适合不过了。 3、蜂蜜柚子茶:润燥止咳 将果肉切成小块、柚子皮切丝焯水备用;再将处理好的果肉和皮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和冰糖熬煮,直至变浓稠、冒小泡泡时,即可关火;最后盛出放凉后,再根据个人口味倒入蜂蜜,再装罐放入冰箱保存。 一般人群每次喝蜂蜜柚子茶时,取1~2匙羹(约15~30克),用温水冲开即可。 营养点评:蜂蜜柚子茶作为润燥饮品,可健脾消食、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特别适宜干咳燥咳、便秘者。 且经过熬煮之后,柚子的寒性有所缓解,脾胃虚寒者也可适量饮用。 但需要提醒的是: 柚子茶属于高糖饮品,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肥胖、龋齿、痤疮者,建议还是戒口; 需要服用降压药的人群,也不建议饮用,以防柚子成分影响药效; 每天最好控制在1杯左右,以免摄入过多糖分及热量。 蜂蜜早上喝好,还是晚上喝好? 实际上,蜂蜜什么时候吃都可以,但不同时间饮用,其功效也有所不同。 早晨喝,可润肠、促通便。 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体内部分水分已被排泄,这时可以先喝一杯温白开水,待10分钟后再喝蜂蜜水,既可增加营养,还能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 午后喝,可补充能量。 午餐和晚餐之间,是人一天中最易疲劳和饥饿的时刻。这时饮一杯温蜂蜜水,既能补充糖分和能量,也能让大脑更加清醒。 饭前喝,可以抑制胃酸。 胃酸过多患者,在饭前一个半小时饮一杯温蜂蜜水,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其对胃黏膜的刺激。 但需要注意的是,蜂蜜虽好,但有3类人不适合饮用: 糖尿病患者:饮用蜂蜜水后,升血糖作用特别明显,因此不建议食用蜂蜜,尤其是血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时; 一岁以内的婴儿:蜜蜂在酿蜜过程中,可能会将含有肉毒杆菌孢子的花粉混入蜂蜜。小于1岁的婴儿肠道抗病能力和屏障功能都较弱,吃了含肉毒杆菌孢子的蜂蜜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正在服用感冒药者:多数感冒药都会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此成分会与蜂蜜中的酶类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减弱退热作用。 |
|
来自: hercules028 > 《健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