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驳廖新波同志的“多点执业”论

 博问强记 2021-08-12

又看到廖新波同志在鼓吹“多点执业”,我觉得,作为曾经担任过卫生系统领导的他,不至于说出这样水平不够的话,这些话除了取悦一下医生、满足他们的幻想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按照他的意思,医生取得行医资质后,就可以不受地点约束、单位限制、自由执业,其实这个观点的矛头对准的是医疗机构,最终的目的是弱化医疗机构对于医生的管理,让强关系变为弱关系,这是弊大于利的。

我们可以想几个问题:1、多点执业的意义是什么?2、多点执业的缺点是什么?这样可以来帮助我们判断廖新波的说法是否靠谱。

答案很简单

1、多点执业的好处在于理论上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流动、让医生有更多的收入。

2、多点执业的缺点在于,这个设想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稻草人,试想一下,每家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要求摆在那里,医疗机构对人员是需要相对固定的,不管你是多点执业还是固定执业,一个坑需要一个萝卜,在基本要求满足后,医生的来来往往无所谓,但是基本要求没有满足之前呢?是不是得必须保证医院的用人需求,而这用人需求用什么来保证?那肯定是需要用一些约束性的机制来保障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些排他性的、全日制的服务要求,例如执业注册。要不然,换着你老廖是投资人、院长,你会答应吗?

好吧,可能有人要说这是站在医院的角度来看问题,没有站在医生的角度。那么我们换成医生来看,你医生要多点执业,是不是要有落脚点才行,是不是同样得找医疗机构合作,你是不是得需要根据自己对金钱的需求和时间的安排以及对方的要求,来合理选择一家或者几家医疗机构合作?当无数的医生的个性需求和医疗机构的共性需求碰撞在一起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局面,是医疗机构妥协于医生,还是医生妥协于机构,相信大家都能够判断得出来。

另外,当全国都多点执业了,整个市场处于一个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你们觉得会是一个怎样的形势呢?是不是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之前靠着公立医院、医疗机构的平台享受到红利和光环的大专家,继续受到市场的追捧,他们可以翘着二郎腿坐地要价,而那些刚毕业没多久的、低年资医生就只能沦为被挑挑拣拣的对象,甚至是无人问津。这种养蛊式的竞争,对于整个医疗行业到底是利还是害?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可以想象得到。

更严重的是,当多点执业实施后所造成的医疗机构与医生的弱关系,哪个医疗机构会花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年轻医生?有现成的不更好吗?那些年轻的医生们该怎么办?怎么成长?被淘汰吗?所以,纵然实现了多点执业,最终的情形依然会回到原点——我培养了你,你就得为我服务多久。其实,现在的模式不就是这样吗,培养了你就是为了让你产生价值的。总不可能说让你你背靠着我医院成长起来后,就要远走高飞?这不是品德的问题,是契约精神的问题。

可能会有朋友说,是医生成就了医疗机构,那么这个观点是不全对的,至少在你成长为专家前,都是平台在扶持你,所以,医生用知识和劳动回馈医院,也正是契约精神的体现,双方各取所需,不能满足了一方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利益。

再进一步说,这些都还只是停留在医生的层面在讨论,医技人员该不该多点执业?护理人员该不该多点执业?当你开设、投资一家医院,里面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是多点执业的,是一个月只来几天、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老廖你会不会干这样的傻事?恐怕傻子都不会干这样的事吧,何况如你这么聪明的人。

更何况,现在的政策与现实情况并不是完全限制了医生的流动,满天的飞刀、走穴以及会诊制度,本质不是多点执业又是什么?如果有医生还想更进一步多点执业,你完全可以辞职嘛,做一个自由人,届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最后我要说的是,作为专家可以有很多设想与创意,但是向公众表达的时候还是得慎重一点,尤其是当自己的具有体制内的公众影响力时,更要三思后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