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灭亡前有多惨?1276年临安城上降旗遍布,低声下气称臣却遭拒

 昵称66395940 2021-08-12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梁(今开封)掳走两宗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金朝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但徽宗免于被俘的儿子康王赵构拥兵在外,于五月初一(6月12日)在南京应天府正式即位,这便是南宋的开始。不久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另一件事,那便是1142年1月,岳飞与长子岳云、张宪的冤死。

岳飞等人的冤死,在于与皇帝丞相的心意不合,赵构一心想要议和。他并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也并未想过反攻回去夺回汴京,这一思想也注定了南宋只能偏安一隅。但南宋的敌人们,显然不会让他们偏安一隅,南宋自身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统治者阶级内部还在想着争权夺利,开禧三年(1207年),史弥远诛杀想要北伐的韩侂胄与金国议和。

随后史弥远专政二十六年,1233年理宗亲政,早期还能保持政治清明。到了中后期重用奸臣丁大全、贾似道,等到度宗即位又专事享乐,国事日渐衰颓。外患深重,内部腐败,这样的南宋王朝怎么可能长久。咸淳三年(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重镇襄阳,宋王朝没有丝毫防备。

贾似道甚至隐瞒元军来犯的消息,沉迷酒色的度宗一直到襄樊被围三年后,才知道这件事。当然他知不知道都没关系,南宋的气数已经尽了,1273年襄樊相继失陷。到这个时候,南宋的君臣才慌了,一些醒悟过来的大臣开始弹劾贾似道并献上策略。无奈贾似道专权,弹劾他的人皆被罢免,而他又一意孤行拒绝救亡建策。

德祐元年(1274年),在忽必烈下诏二十万大军水路并进时,度宗结束了他短暂昏聩的一生。太后谢道清原先想立杨妃所生长子赵昰,可贾似道反对,转拥全后的四岁幼子赵显继续专政。幼主奸臣,有心救国的人都说不上话,宋军一败再败。伯颜以四万兵守鄂州,自领大军东下,直指临安。一路上,黄州、蕲州、江州、德安、六安等地守将望风而降。

一直到1275年的二月,贾似道兵败鲁港,谢道清才找到机会罢了他的官。不久贾似道在木棉庵被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贾似道死了,但南宋却回天乏术。1276年,元军兵临城下之际,临安城上遍布降旗。宰相陈宜中与太后谢道清还妄想着谈判,表示只要能够保留王国封号,愿意向元朝称侄甚至是称孙。

低声下气的哀求元朝能够停止进攻,武力相差如此悬殊,元灭宋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怎么可能同意,故而伯颜表示不可有王国之号,一定要称臣。谢道清思来想去,为保住赵家的统治,想答应称臣献岁币的耻辱。文天祥却提出元绝不是称臣就能罢兵,还是尽早做打算的好,建议将赵显的一兄一弟送出临安。

结果如文天祥所料,元又反悔了,同年正月十八日(2月4日)临安城破。五岁的幼帝赵显被俘,不过文天祥此前提出的建议起到了作用,他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赵显的一兄一弟。即宋端宗赵昰、宋怀宗赵昺,相对来说,52岁才因触犯文字狱被赐死的赵显可能比他们还要幸运得多。

这两位被送出临安的小王爷,身上寄托着南宋遗臣最后的希望,一生颠沛流离。先是赵昰登基,由于害怕城池失守,宋君臣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1277年12月逃去秀山,听说广州失守,慌乱之中退到井澳(今中山市南海中)。结果海上刚好起了风,赵昰被吹落水中,加上颠沛流离因病身亡。

赵昺也就比大哥多活了两年,祥兴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南宋与元朝在崖山展开决战。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崖山海战”,宋朝战败,元军随后包围崖山。丞相陆秀夫担心皇帝被俘受辱,便背起幼帝赵昺,带着传国玉玺投海以身殉国。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听到这个噩耗,痛哭后也随之投海,南宋彻底灭亡。

参考资料:《宋史》、《元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