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年翻3.7倍,人象冲突加剧!纳米比亚拍卖57头野象,每头4.7万元

 地理那些事 2021-08-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治理,实施了退耕还林还湖、防沙治沙、绿化国土等举措,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恢复性增长,濒危动物甚至是被宣布“灭绝”的动植物也出现了。

我国野生动物呈恢复性增长

例如曾经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雪豹、华北豹、东北虎、荒漠猫、棕颈犀鸟、圆鼻巨蜥、豺、狼、秦岭羚牛、玉带海雕、阳彩臂金龟、长江刀鱼、鳤、长江刀鱼、印度野牛等“神秘”动物再次或频繁现身,同时还出现了“江豚举家游汉江”、“布氏鲸戏水大鹏湾”、“亚洲象云南'自由行’”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而且就连大熊猫、藏羚羊等一级保护动物受威胁程度等级也由“濒危”降为“易危”,一时间,“国宝被降级”的消息引起了颇多的讨论。

实际上所谓的“国宝被降级”,讲的是大熊猫受等“国宝”级物种在野外威胁程度降低,濒危状况得到缓解,而保护等级没有“降低”,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无论是“国宝级动物被降级”、还是豺狼虎豹踪迹频现,反映的是我国全国上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升级”。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也出现了个别“三有保护动物”局部泛滥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野猪,浙江、湖南、广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都报道过野猪破坏庄稼等情况,究其原因与生态中食物链失衡有着莫大的关系。

由于豺狼虎豹等肉食动物减少,野猪失去了人类以外的“天敌”,而野猪自身繁殖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被纳入“三有保护动物”后种群数量能够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野猪种群规模不低于100万头,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其中浙江、湖北十堰等地野猪泛滥尤为严重。尽管部分省(区市)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猎杀野猪的条件,例如江西上饶规定每年捕杀300头、陕西野猪禁猎期由原来的每年8个月缩短到2个月等。

然而,同样是野生动物保护,南半球的纳米比亚在对待种群规模逐渐扩大的非洲象方面,却靠“出售”来缓解人象冲突日益加剧的现状,这是社么情况呢?

纳米比亚人象矛盾升级,欲借“出售”非洲象缓解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大陆西南部,是撒哈拉沙漠以南最为干旱的国家之一,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由于拥有从热带沙漠到热带草原等多样的动植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因此成为全球少有的干旱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堪称野生动物的天堂,拥有14种独有生物物种。

并且在纳米比亚公平公正的利益分享机制推动下,该国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例如为了减少非洲象造成的破坏,他们专门安装受保护的水箱或者在大象迁徙走廊中提供水和食物,而在预防狮子袭击方面,则是根据需要修筑畜栏并且建立预警系统等。

然而近年来,纳米比亚野生动物保护也同样面临了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随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加剧了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因为该国气候干旱土地稀缺,野生动物活动区不断被人类社区“侵占”,造成“冲突”升级。

以野生非洲象为例,1995年纳米比亚野象种群数量为7500多头,但是到了目前野象总数却猛增到约28000多头,短短25年间翻3.7倍,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活动场所和食物来维持,而“人象矛盾”对于这样一个热带沙漠面积占比较大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控制野象种群数量,2020年12月纳米比亚对外宣布拍卖170头野生象,希望通过这种这种方式尽量减少人类与野象之间的冲突,并且将拍卖款项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和人与野象冲突等方面的管理。

不过近日纳米比亚相关部门又“官宣”了野象拍卖情况,目前已拍卖出57头,约占拍卖总数的1/3,其中15头被纳米比亚国内买方拍到,其余42头被国外买方拍得。此次出售大象一共获得590万纳米比亚元(约合265万人民币或40万美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头野象的售价大约在4.7万元。

而根据纳米比亚环境、林业和旅游部关于野象拍卖的具体要求,没有国籍限制,任何国家的公民都可以参与,但是必须具备相关的“条件”和“资质”,一是具备饲养野象所需的条件,包括场地、食物等;二是国外的买家必须提供本国颁发的大象运输许可证。

当然,纳米比亚并非只拍卖过野象,野生水牛、白犀牛、跳羚、长颈鹿等活体动物都曾被拍卖过,而拍卖的目的也是为了缓解动物保护区等方面的管理压力。

写在最后

通常情况下,说起“物种泛滥成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外来物种入侵,因为外来物种在原产地受天敌和其它环境的制约种群数量比较稳定,而扩散到新的环境中,一旦适应当地环境且失去天敌的制约就会成为优势物种迅速繁殖,出现泛滥成灾的情况,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澳大利亚兔子泛滥成灾、人兔大战从未停止;美国多地亚洲鲤鱼(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及鲤鱼的通称)泛滥,更有胖头鱼胖成“猪”,重约57公斤,19升的水桶能轻松放进它的嘴里;日本虎杖漂洋过海一个多世纪,在英国上演了一场英式生物入侵事件。

而原产地物种难以恢复或泛滥,则主要是与气候环境变化、生物链失衡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碎片化等因素有关。例如,受高温热浪的影响引起的野火,既会造成许多动物丧生,也会造成栖息地环境遭到破坏,2019-2020年的一场跨年山火,造成30亿动物在大火中死亡或流离失所,堪称当代动物最大的浩劫。再就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动物的栖息地被侵占,导致它们的栖息地被碎片化,由于缺少生态廊道,动物要么是“借道”人类居住区,要么就是近亲繁殖基因退化等。

当然,过度捕杀和环境破坏造成食物链失衡,也会影响动物种群数量,例如豺狼虎豹曾被当作“害兽”被大量捕杀数量锐减,有的品种甚至灭绝,而由于野猪等食草或杂食动物失去天敌的制约,如今出现了受到保护后便疯狂繁殖、放松保护有面临濒危的风险的“尴尬”境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