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樵:一诗一得(771—780)

 小楼听雨诗刊 2021-08-13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771

停云兄自德返,自笑英雄气短,作绝句以示

落花风雨

歧路行来夜未央,再回头处两苍茫。

若有人堪同落泪,一时儿女又何防。

三四句议论由一二句的情景引发而来,流水句式见出诗人情绪的婉转变化和顿悟。(归樵)

772

边塞清明

星汉

雪山愁绪两悠悠,行遍天涯无尽头。

却恨春来晴日照,只消山雪不消愁。

第三句变化的妙,有了前两句的铺衬与第四句的感喟,“恨”字便有了由来。故,转句既是技巧的变化,也是诗人心灵的活跃。(归樵)

773

巴克图路上

星汉

难耐桃枝出短墙,欲拦行客说春光。

平畴一望三千里,自有高天雁翅量。

对比手法,“难耐”的“桃枝”只能“出短墙”而“欲拦行客说春光”,“三千里”“平畴”,辽阔的“高天,”却任凭“雁翅”丈量。远近高低立见,境界大小自出。(归樵)

774

游西津古渡,登小山楼

于文清

谁向云山筑此楼?大江流尽古今愁。

六朝明月清风影,落在萋萋芳草洲。

转结虚写,构成流水句式,自然从一二句对客体“楼”与“大江”的描绘中解脱出来,转化为主观的抒情。“六朝”从“古今”而来。“愁”与“萋萋”对应,风致自出。(归樵)

775

杂感

木樨

佳人遥在水之涯,枕岸烟村四五家。

欲寄诗心秋雨后,一天雁影别芦花。

一二句落笔对面,“烟村四五家”得味,三句转写自己,“秋雨后”见惆怅。四句比兴手法,最见韵致。三四句中“雁”与“寄”暗合,甚妙。(归樵)

776

早春十二之三

天许

脆鞭一响万山青,咤犊川原带雨耕。

铧口有时光乍闪,云烟犁破土膏明。

声,脆鞭也、咤犊也、破土也;形,万山也、川原也、雨也、铧口也、云烟也;色,青也、光也、明也。声形色的巧妙组合,一幅带雨春耕图便如在目前。(归樵)

777

早春十二之五

天许

棠梨时节响轻雷,踏得云山祭祖回。

忽惜邻家荒败甚,长安儿女不归来。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把对“邻家荒败”之见之“惜”选择于“祭祖回”之时,足见诗人之用心也。(归樵)

778

早春十二之八

天许

邻舍鳏翁买罐回,和盐细细腌青梅。

年光或是太平淡,自把霜糖加一杯。

腌制青梅,实则腌制的是岁月、是沧桑。全诗由细节推动,三句转出写虚,四合回写实,三四句形成流水句式,虚实之间,聚焦于诗人情绪的婉转变化。(归樵)

779

早春十二之十

天许

官家春日亦辛劳,频摘乌纱首自搔。

才令坡前栽竹柳,又教伐去种樱桃。

于轻描淡写的笔触中,见出诗人巧妙的讽喻手法。“频摘乌纱首自搔”最见无智、无能、无为之态。(归樵)

780

早春十二之十一

天许

玫瑰风信绣香包,为度难挨辗转宵。

明日花朝拜仙子,有人约在绿杨桥。

层层推进,第三句着力,第四句一拍便着,“绿杨桥”十分唯美。(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评者/归 樵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250):2021年第三十二期
每周试玉(244)|嘉宾【杨新跃 王海亮 谢良坤 江合友】
【小楼听雨诗刊】2021年(4-6)月目录
第四届【人间要好诗】大赛获奖作品公示
特辑 |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五周年
归樵:一诗一得(761—770)

书 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