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考古与中华文明之山东考古历程

 liangdatushu 2021-08-13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平面图

以山东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在文献中被称作东夷,是由许多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族群而组成。由于该地的考古学文化面貌远远超出了山东的范围,西至豫东、北越渤海至辽东、南至淮、东至大海,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形成了统一的文化面貌,因此考古学界称这一广阔的文化分布区为海岱文化区。这一区域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可分为胶东半岛和鲁东南沿海的丘陵区,以泰、鲁、沂、蒙诸山为中心的鲁中南-苏北山地丘陵和平原区以及鲁北、鲁西-豫东皖北的平原区,对应《禹贡》九州中的青州、徐州、兖州。

山东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城子崖遗址的发掘,龙山文化的发现也是中国考古学里程碑式的事件。其后经过数代考古人的努力,逐渐构建了扁扁洞遗存-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历经夏代的岳石文化,于商周时期逐渐汇入中原文明之中。

大汶口文化的大口尊和刻划符号

按照发展阶段来划分可以将山东考古工作分成发韧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大的阶段。发韧期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1928年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齐鲁大学的吴金鼎先生前往东平陵城调查,开启了山东考古的先河。之后不久,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合组的山东古迹研究会考察了益都苏埠屯、济南大辛庄和临淄齐故城等遗址,并发掘了城子崖遗址,从而发现了龙山文化。193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同年,王献唐先生发现了日照两城镇遗址,两年后梁思永和尹达先生于此发掘了50余座龙山文化墓葬,获得一批精美的陶器、玉器和石器等遗物,取得重要收获。之后,梁思永先生发表了《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对这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新中国成立之后,山东的考古工作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50年代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山东博物馆相继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山东队。1972年山东大学设立考古专业,为山东文物考古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198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着手全面规划和开展全省的考古工作。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多次在临淄、兖州、烟台等地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并开办考古领队培训班。这些专业团队在山东地区的考古工作使山东考古逐渐走向成熟,并一定程度上在全国取得领先地位。考古工作的地域遍及山东全省,时代覆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汉唐至明清各个时间段。

山东龙山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紧密相联,章丘城子崖、泗水尹家城、阳谷景阳岗、兖州西吴寺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工作进一步加深了学界对龙山文化的分期分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和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以龙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为基础,山东考古学者构建了中国文明起源的“都、邑、聚”理论,至今仍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1959年,泰安大汶口墓地的发掘,发现了早于龙山文化的大汶口文化,解决了龙山文化的渊源问题。之后,一批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发现,其中重要的有兖州王因、莒县陵阳河、五莲丹土、潍坊前埠下、枣庄建新、广饶傅家、长岛北庄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大汶口文化的社会性质引起了学界热烈的讨论。

城子崖遗址岳石文化城门址

1978至1979年,社科院考古所和滕县文化馆发掘了北辛遗址,发现了早于大汶口文化的北辛文化,之后两者的关系逐渐清晰,不仅为大汶口文化找到了来源,也使山东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往前提了1000年以上。

八九十年代,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陆续发现了一批以临淄后李一期、章丘西河、章丘小荆山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进而提出了后李文化的命名。后李文化的发现,将山东地区的史前文化提前至距今8500年前后,从而使山东史前文化序列更为完整。

1973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发掘泗水尹家城遗址,首次区分出了位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层之间的岳石文化层,随即提出了“尹家城第二期文化”的命名。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牟平照格庄遗址,进一步为该类遗存的认识增添了新资料。1981年严文明先生提出了岳石文化的命名并得到认可。之后随着发掘的岳石文化遗址的增多,岳石文化的文化特征、时代和分布逐渐清晰。岳石文化是夏代至商早期分布于海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填补了山东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空白。90年代,在认识岳石文化的基本特征之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子崖遗址重新进行了发掘,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之上还存在先进的岳石文化版筑城墙,进一步丰富了对夏商时期东方地区文化特征的认识。

1965至1966年,山东省博物馆于益都苏埠屯发掘了4座商墓和一座车马坑,其中的一号大墓带有四个墓道,殉葬48人,这种商王级墓葬至今还是殷墟王陵之外所仅见,使学界认识到山东地区为商文化的重要分布区。之后,山东大学考古系多次调查发掘大辛庄遗址,进一步细化了山东地区商文化分期和文化特征,也为夷商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一批重要的商代遗存被发现,如茌平南陈庄、长岛珍珠门、菏泽安邱堌堆、潍坊会泉庄、邹县南关、泗水天齐庙、桓台史家、寿光益都侯城等。其中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于1981年—1995年数次发掘滕州前掌大遗址,发现了大批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商晚期大墓的发现最为重要。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山东地区的商文化内涵。

城子崖遗址保护碑

城子崖遗址岳石文化城墙

大汶口遗址出土彩陶豆

大汶口遗址出土彩陶鼓

齐鲁两国都城遗址的勘探和发掘也全面开展,通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对齐故城、鲁故城的建置年代、布局结构和形制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基本上理清了齐鲁文化的不同特点。除齐鲁两国都城外,还有不少诸侯国的都城也开始着手进行考古工作。如滕州薛故城、滕国故城、寿光纪国故城、郯国故城、莒县莒国故城、邹县邾国故城等。此外,一批重要的两周遗址如长清仙人台、章丘宁家埠、王推官、临淄两醇、东古、后李、青州凤凰台、昌乐后于刘、费县防城、枣庄二疏城、沂源姑子坪、郎家庄、淄河店、相家庄、商王庄、淄川磁村、女郎山、昌乐岳家河、海阳嘴子前、长岛王沟、大竹山岛、阳信西北村、邹平小巩、长清岗辛、泰安康家河、新泰郭家泉、莱芜戴鱼池、天齐庙、梁山土山、青州赵铺、莒南大店、沂水刘家店子的发掘为两周文化的分期断代研究、城址的研究、墓葬形制和葬俗的研究、区域文化特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历史学者以考古资料对两周诸侯国的文化和关系进行了探讨,丰富了对周代历史的认识。

山东汉代城址较多,保存较好的有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平度即墨故城、章丘东平陵故城、台儿庄汉傅阳县城等,这些城址也逐渐开展考古工作。汉代墓葬得到大批发掘,诸侯王墓有临淄齐王墓、巨野红土山汉墓、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济宁任城王墓、济南洛庄吕王墓等,中小型墓葬则发掘有7000余座,精美的画像石墓、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竹简、长清济北王墓等重大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汉代考古资料。

山东地区秦汉之后的考古发现也引人注目。如济宁邹城鲁王墓、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临沂洗砚池晋墓、临淄北朝崔氏墓、临朐北齐崔芬壁画墓的发现,都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学术史。

进入新世纪以后,山东考古进入了成熟期。文物管理机构和勘探发掘机构设置更加完善,一系列文物法规的出台保障了文物事业的有序发展。新成立的山东水下考古中心,开拓了山东考古的新领域。目前山东具有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有6家,有考古勘探资质的团队有9家。社科院、北京大学等机构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山东考古机构的合作。2017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改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增加一倍,团队和机构设置更加完善。在各考古机构合作的基础上,山东考古也更加开放,积极开展中外合作,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开展了合作研究项目。201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临朐县博物馆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海法大学联合开展了中以弥河流域考古调查。考古工作中更加注重大遗址的勘探和保护,课题意识深入考古工作的每一个步骤,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改进,科技考古、聚落考古等理论方法得到普遍应用。

大汶口遗址出土彩陶壶

大汶口遗址出土彩陶釜

临淄齐故城遗址平面图

旧石器时代考古取得了新突破。发掘了日照黄泥梁遗址(距今5.4万年-5.9 万年)、青岛市大珠山遗址(距今约4万年)、淄博市沂源县北桃花坪遗址(距今1万年左右),调查新发现沂沭河流域的高家北峪、东辉洞穴遗存,园艺场遗址,枣庄山亭区四处地点,大沽河流域的柏家寨、南村地点,汶泗河流域的宁阳县东山岭等26处遗存。

扁扁洞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发现了距今10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进一步完善了山东史前考古序列。城子崖遗址和大汶口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子课题再次得到系统的发掘,进一步明确了龙山文化城址、岳石文化城址和东周城址的建筑特点和相互关系,理清了各期城内布局,丰富了遗址在龙山时期、夏代和商周时期的文化内涵,并首次发现了一门三道的岳石文化城门址。大汶口遗址揭露了一批大汶口文化早期房址,使遗址的聚落面貌更加清晰完整,为分析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组织和性质提供了重要资料。日照尧王城和两城镇、章丘焦家、滕州岗上和西孟庄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也取得了重要收获。

围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齐故城、鲁故城的考古工作进一步开展,对两者的年代,城市布局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齐故城10号宫殿建筑基址、铸镜作坊、大城北门、小城北门遗址的发掘均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鲁故城宫城的确立,郭城城墙、南东门和望夫台墓地的发掘进一步深化了对鲁文化的认识。作为商代考古的重要遗址,大辛庄遗址也经过多次发掘,出土了甲骨文、铸铜遗存、高规格的墓葬。济南市刘家庄遗址发现两座高规格商代晚期墓葬,出土140余件青铜器和玉器,其中礼器20余件,兵器近80件(组),部分铜器上带有铭文,为山东商代青铜器的研究增添了重要的资料。

课题意识贯穿考古工作的始终,配合基本建设和主动科研项目紧密结合。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任务繁重,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如乐陵尹家岳石文化遗址、淄博范家商代遗址、沂水纪王崮春秋墓、昌邑辛置汉代墓地、双王城商周盐业遗址群、荷泽元代沉船、东平汉代壁画墓、淄博黄土崖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文化遗址等等一大批遗址的发掘涵盖了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至明清等各个时间段,丰富了山东考古学文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高青陈庄城址的发掘发现了西周早中期城址、贵族墓葬、祭坛、马坑、车马坑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为齐国历史增添了重要的资料。

秦汉之后的考古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收获,如日照海曲墓地、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东平陵城、定陶灵圣湖汉墓、临沂洗砚池晋墓、菏泽沉船、烟台严因寺遗址、博兴龙兴寺遗址、临清河隈张庄贡砖窑址等,这些遗址或墓地的发掘为山东考古提供了一批新资料和研究课题。

(转载自 文化大观 ,作者不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