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懒觉的辩证法

 睿说 2021-08-13

    sleep   

睡懒觉的辩证法

春风拂 雨声里 正是懒觉好时候

“睡眠加速器”

      阿猫说她很怀念她的前任男友,虽然她不得不经常伴着他打游戏的喧闹声入睡,喧闹声包括音箱里的叫嚣“我需要更多的怒气值!”“我要打碎你的骨头”,还有其它游戏玩家呼朋唤友的声音“某某,你别跑!回来!我叫你回来你听见没?”即便在她的威逼利诱下他戴上了耳机,还是有主机风扇的呼呼声和键盘的敲击声,声声入耳。这些声音,平时可以忽略不计,当你想入睡的时候就会变得跟飞机起飞的轰隆声、游轮出发的汽笛声一样大。

      可是,久而久之,她发现自己竟然习惯了这些睡前噪音,就像被一队人马携裹着,不由分说地被拽上马背,颠簸着冲进睡梦的车厢,直到晨光微曦,马车才缓缓停下,车门打开,放迷梦中的她出去,踉踉跄跄地一头跌入现实世界。所以阿猫说她相信快马加鞭的战场、风云际会的江湖,才是睡眠的加速器。

小朋友的“墓坑”

      而我家小朋友说他“不想入睡”的原因,是觉得只要坚持着不睡着,这一天就没有结束,争分夺秒地想和这一天再厮混一段,就像眷恋一个心爱的玩具,依赖一个有力量的人,不想放手失去他的感觉。而马尔克斯说的更狠,他说年幼的他痛恨上床睡觉,因为一进卧室,就不得不把百叶窗合上,抖开被窝,好像为自己挖好墓坑,然后像裹尸样换上睡衣。睡眠之于他就像“葬身铁床”。

      如今睡眠令人紧张,是因为人们不得不像安排工作一样筹划睡眠,像塑造体型样塑造自己的神经系统,像调节钟表一样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以便醒来后像充了电打了鸡血般的只争朝夕。各种睡眠指南、睡眠音乐、睡眠导引各显其能,生怕你找不到睡着的路。

古人的睡眠

     与之相比,古典时代的睡眠应该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是随意卧在芍药花丛中的小憩,是多情小姐们思春的乏力“每日价情思睡昏昏”,复工前的那段时间,体会了一段古人的睡眠——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什么时候醒就什么时候醒。终于有机会睡到自然醒的我,感觉自己像一坨充分发酵的面团,浑身的细胞都伸张开来,每个蜂巢样的缝隙里都充满了气体。我不再是一坨死面团,而是一块有个性的发酵面团,区别是,前者的身体处于紧绷绷的待命状态——以便被塑造成需要的、有用的形状;后者几乎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可意志格外清醒,精神分外抖擞,那种力量大到谁敢触碰,就会把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任对方揉捏成他想要的形状。

     在破窗而入的正午的阳光里,我体验着自己这种摊手摊脚到找不到手脚在哪里的状态,貌似慵懒无力,实则丰沛柔韧,顿感弥足珍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