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小作|转山转水转经筒

 诗人舒放 2021-08-13


十三张图片,十三也是佛家的吉祥数字。和七相比,貌似更人间烟火一些,我的方外之友新年发红包的时候,都是这个数字。

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每个经筒里都装有佛经,外面镌刻有经咒、吉祥图案和相应的佛菩萨像。转筒一圈就等于念诵了里面所有的经文。这算是一个方便法门,对于虔诚的人而言,并不是投机取巧的行为,一个人,一生中怎么可能念诵完所有的经文典籍?更别提以十万百万计。

在西藏,略具规模以上的寺院,都修建有环绕寺院(佛塔、某处大殿)的转经筒。有条件的寺院会在转经筒外修建“转经殿”以避风遮雨。整个转经道上,除了大小相同的经筒外,相隔一定距离还会有那种巨大的转经筒。这样从外部看,转经殿就很有错落有致的感觉。加上黄红相间的外墙,再点缀以黑色装饰的窗户边沿,以及金瓦(红瓦),无一不给人庄严凝重之感。

大的转经筒,有的会装藏整部《甘珠尔》,也就是藏文版《大藏经》。有的以某部经文、经咒针对性地装藏,不一而足。总之,转经筒是非常具有神圣性的法器。从照片中不难看出,这些绕寺一周的转经筒,材质不同,器型略有差异,这是不同年代里制作的结果。那些年代久远的转经筒多以牛皮和黄铜制作,新近的多木质。

每一个转经筒,连接着不同时间不同年代的人,让人想到轮回。

抵达之初,就先去转经。刚刚转了几个,就想起一桩略有调侃性的往事:我是左撇子(有人第一次见面,就说:放你是左手呀?还有人二十多年了,突然惊叫一声:你是左撇子啊?人间自有冷暖),就和人的左右半脸不完全对称一样,惯用左手的人,左手肌肉比右手肌肉要发达。我就想能不能有一个专门用右手完成的动作来增强一下——转经就是了。

四方形的转经道,不等转完一个边,右手臂就发酸,感觉力不从心,动作越来越慢,后来干脆停下来,让后面的人先通过。足见转经不发心,真的坚持不下来。那些每天都转经的人不身强力壮都不可能;而那些转山转水的人,更是得多大毅力和体力才能完成。

勉勉强强转完一圈,费时一个半小时。几乎一半的转经筒只是蜻蜓点水触摸一下,用口诵六字真言来替代;剩下的一半里,又有一半是借助了前面的人转动后的余力,顺势再拨动一下;只有四分之一是靠自己的手劲儿转动的,惭愧。

高原天气变幻多端,而且东边太阳西边雨很常见。这组图片按时间先后顺时针(也就是转经的方向)方向拍摄,从晴天到乌云密布,从落雨下冰雹到日后彩虹,一个半小时后天空也算是精彩纷呈。


【西行阿坝·第一日:转经

诵咒转经

遇见自己

………………………………………………………………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