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小作|各莫寺的弥勒佛殿

 诗人舒放 2021-08-13


在之前,我对各莫寺从未听闻,就是现在,也是知之甚少。
十月四日我们一行前往莲宝叶则。在途中我远远望见一座外形和甘南合作市米拉日巴佛阁非常相似的建筑,打开车窗拍摄的时候,达基告诉我,这也是今天的行程之一,他用藏语告诉我这个寺院叫“各莫衮巴”。这一句我能听懂,后来为了准确起见,我在离开的时候专门拍摄了一条防火宣传横幅上寺院的汉语名称:各莫寺。


但也仅此而已。我不知道各莫寺所在的各莫乡,两者之前是哪个依据哪个而得名。从有限的资料查阅和达基他们的讲述中,我知道这是甘南拉卜楞寺的属寺,自然是个格鲁派的寺院了。就在我们于大经堂礼佛的时候,不断有僧俗人众用藏语对我们急促说着什么。达基告诉我,他们是让我们快去弥勒殿,中午十二点就关门了。那时已经是十一点四十分,看来时间是很紧张。


弥勒殿,就是外形看上去和合作市米拉日巴佛阁非常相似的那个高层建筑。众人如此催促,可见弥勒殿在信众心中的位置。这个大殿也是全寺最高建筑,从各个角度看都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赶往弥勒殿。

一路上我不忘在后面给达基等三位老朋友拍摄,匆忙中他们的背景具有某种象征意味。一进殿门,我就被震撼住了——整个主体建筑里,就是一尊宏伟的弥勒佛像。历代班禅大师驻锡地扎什伦布寺有目前世界最大的弥勒站姿佛像,我在之前的有关文章中写到过。各莫寺的这尊弥勒佛像是坐姿,是否是世界之最,我不敢妄下结论,但确然足以带给人极度的震撼,不仅仅是出于佛像的巨大。

就在广播一遍遍的催促声中,我们还是乘坐电梯抵达分别五层、七层、八层,从佛像中部和顶部等位置上观瞻慈氏佛像无论从何角度而言都充满慈悲的佛目。

后来我们乘坐电梯回到地面,尽管略显仓促,但还是对偏殿所供奉的其他佛像逐一顶礼。大殿已经闭门,那位值守的僧侣就站在门口,目视着我们三僧一俗。他并没有催促我们,我十分感激。最后我们出门的时候,他重新开启门栓让我们离开的动作也气定神安,没有显现不耐烦;我合十鞠躬,向他致意。

出于佛家的禁忌,我只能用外部的照片结合文字来记录这次行程。因为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我拍了大殿外墙上的护法壁画,和非洲楠木(听来的)制作的柱子。据说价格不菲。


这是各莫寺新旧僧舍。
新僧舍统一样式,是本寺上师仁波切个人出资修建,免费提供给那些没有僧舍的僧人。藏传佛教的寺院传统和汉传佛教不同,僧舍乃至僧衣等物皆需僧人自己出资置办。这也是出家需要有一个供养人(家庭,家族,单位)的原因所在。所以我们经常说有大福报的人才能够剃度,就是基于此。

前些天看到一篇报道,是从正面报道的:说一位方丈尽全力开办了一家寺内敬老院,将流浪各地被“迁单”的年老僧人接来,并发愿说一直供养到这些老同修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各位有心人自能体会。

说到往生,这和圆寂是两个概念,展开了说比较长,另外写一篇文章吧。


弥勒佛也称为慈氏,藏语称为强巴佛。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这也是弥勒佛被广泛信仰的根源。尽管,这个“未来”依据佛典的记载,远到宇宙时空尺寸,看上去是那么遥不可及;对于有着因果轮回概念的信众而言,那是一个必定会身处其中的生命阶段。

弥勒佛身份地位特殊,既是未来佛,又是八大菩萨之一,加上在汉地又有着布袋和尚化身,所以造像多种多样,有半跌迦、坐姿、站姿。这种坐姿,是因为弥勒佛在未来会接替世尊的位置,从兜率天来此娑婆世界,继续为饶益众生,所以准备好“随时”起身。这种坐姿的佛像,除了慈氏,据说还有韦陀菩萨。是在韦陀菩萨的道场。那是菩萨自己的道场,所以不必站着——我未曾去过,听说的。

闻名天下的乐山大佛就是弥勒佛,这就是由弥勒佛特有的坐姿所判定。

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延续中所展现的也是佛家不同之处。世尊,或者说佛陀,是开悟了的人,掌握了宇宙规律。出于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成佛之缘故而弘法。至于这个规律是否被人们接受,自有缘。所以世尊也知道自己的佛法在未来会入灭,由弥勒佛来宣讲彼时众生可以接受的佛法。

各莫寺的弥勒佛像从佛教艺术而言,十分精美。未来佛所着衣袂色彩华丽,为一整体。如此巨大的布饰——或者以袈裟来称谓,其制作当是一个无比精心的过程

关于袈裟,多说两句。

佛陀出家以后,佛陀的的姨母(由于佛母摩耶夫人在佛陀出生七天后离世,佛陀实际上由姨母抚养长大,佛陀的姨母也是第一位比丘尼),由于很思念佛陀,就用金线织成了一件袈裟,献给了佛陀。后来,佛陀把这件袈裟托付给了迦叶尊者,嘱咐他当弥勒成佛的时候,将这件袈裟献给弥勒佛——袈裟是僧人的最高礼服,在这代表着衣钵传承。

读到这则传法记录时,不由泪目。


这是尕让用手机拍摄的弥勒殿全景。我当时站在中间地段拍摄,尕让是为了拍我——我愧对他们如此厚爱。这张照片借来一用,不过我在后期处理中,P掉了自己的留影。



慈氏弥勒

未来怙主


…………………………………………………………………………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