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后的感叹:打拼了大半生,城里留不住,老家回不去

 布衣粗食68 2021-08-03

01

人挪活,树挪死。

为了活路,很多的70后,想尽一切办法,从农村走进了城市,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到底有多苦。作为农村出生的我,现在回想起来,心有余悸。

小时候的我,放学后,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去放牛,或者喂猪、扯猪草、做饭。农忙的时候,要去田里割稻子、插秧。

最难熬的是暑假。

现在的孩子,暑假是用来休息的;小时候的我们,暑假是用来“双抢”的。割完早稻,抢种晚稻,烈日下,也要弓着腰,双脚插在田野里。

那些年,没有防晒霜,也没有空调,电风扇都是奢侈品。一顶草帽,就是解暑的重要工具。

苦过,穷过,日子还是要过。“飞出山窝窝,变成金凤凰”,成为了一代人的梦想。

从家乡,挪到异乡,不管是在厂里打工,还是自己创业,总比站在泥土上要好一些。

那时候,我们很喜欢《水手》这首歌:“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原本不属于我们的城市,硬是被我们踩出了脚印——买房,成家立业......跌摸滚爬,总算有了安身之所。

02

看过一句话:“人生就像一棵树,不要随便移动,最终要扎根定位。”

我的一位同学小剑,初中毕业后,去了东莞打工。

一晃,小剑就四十岁了。在东莞的岁月,最大的收获,就是找了老婆。始终在生产线上工作,工资随着大趋势,慢慢上涨,总是不多不少的样子。

去年二月份,小剑辞工了,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家乡,承包了三十亩地,种上了生姜。

年底时,小剑在同学群里晒收入——20多万啊,比打工强多了。

收入多少,同学们不太在乎,反而羡慕小剑能够在故乡扎根。有同学说,去拍一下我家的老房子吧,看看漏雨严重吗?有空去学校看看,把我们的教室拍下来......

一抹乡愁,在同学群里发酵,却令人心酸。

大部分的同学,五六年都没有回乡了。有的同学,就算回到了家乡,也只是在县城里待几天,然后继续漂泊。真正回到农村老家的人,少之又少。

事实上,小剑同学,也不是在老家常住。村里的小学已经停办了,孩子们读书,要去隔壁乡。为了孩子就学的事情,他贷款在县里买了房,父母和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县里。

收完了生姜,他也要回城了。

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的人,很多70后,自己也说不清楚。落叶归根的想法,常常在脑海里冒出来,却不知何去何从。

03

很多人,穷其一生,只是为了在城里有一个“家”。

很多年前以前,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人不要买房,10年后房子就像大葱一样便宜。”

现在看来,有些话,言过其实了。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更不能像刘伯温那样,知道上下五千年的事情。

在我居住的十八线的小县城,十年前的房价,是一千多一平米,现在是五六千一平米。即便空房子很多,也不会因为你有需求,就甩卖给你。

在骨子里,所有的人都愿意买房,而不是租房。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租房住。每天夜里,都睡得不很踏实。担心房东赶我走,或者租金会上涨。

后来,从亲戚朋友那借来七万元,然后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买了一套二手房。虽然房子不大,采光也不太好,还有些潮湿,但是我很满足,不担心谁赶我走。

总有人,比我混得更差。四十多岁的年纪,也不知道存款在哪里。为了在城里有一个家,不得不集中几代人的力量,一起筹钱买房。

五十多岁的人,为了房子的事情而发愁,并不少见。

漂泊了很多年的70后,也应该考虑养老的问题了。房子,是必须品。

04

老家是难以回去了。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70后的人,老家是回不去了》。

有读者留言:“老家还在,可是交谈不便,老屋也不存在了,想要回去,难!”

顺着这位读者的思路,我看到这样的问题:回老家,必须要有附加条件——房子、便利的交通、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的邻居、稳定的收入来源。

回老家,和住民宿,是两码事。

住民宿是花钱享受生活,感悟一下农村的美好,就及时回城了。回老家,是要扎根的,需要长期考虑。

父母健在的时候,逢年过节,要去老家看看。回城的时候,父母还会送一大把青菜萝卜,也会准备很多土特产。

父母走了,多半是清明节才回去一次,到坟头前跪拜,留下无尽的哀思。

上次清明节,我推开老屋的门,看到无数的蜘蛛网,还有斑驳的墙壁,心里五味陈杂。一切,都变成了回忆,漂泊太久的我,和老家格格不入了。

05

主持人鲁豫说过这样一句话:“最终,你追求梦想,独立,会变成在大城市勉强谋生而已,而你的年纪会瞬间从二十岁变成三十岁。”

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你对这句话,就会深有感触。

奋斗了大半生,命运被改变了,生活也更好了,但是我们的灵魂,无处安放。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明显。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只有一次,不要总是演配角。

还有很多路要走,到底要去哪里,只能自己做主。

咬紧牙关,等到退休的那一天,也许能回到乡下,种瓜点豆,颐养天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