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球状闪电》

 suzhoureading 2021-08-13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322部作品

球状闪电

作者:刘慈欣

长度:22万字

适合:初中以上

  没推荐《三体》给大家是因为那部书太长了,我没决心去读完它。只能绕个路,读这本我认为篇幅适当的同一作者的作品。这部书没有让我失望,很好。

  好在哪里呢?它同我以往读过的科幻作品不同,它在用想象力描述一种相当程度上的“可能”,也就是说,它讲的东西也许真的存在,只是我们目前还没能力知道那么多罢了。诚然,能让人信以为真的科幻故事多半要归功于作者的文字功底——他的那支神来之笔。

  关于球状闪电这东西,的确有点诡异:我小时候听一位自称见过它的婶子描述过,她说那火球的直径至少有一米,在屋里滚来滚去,什么也没伤着。因此,她得出结论:那一定是鬼。由于当时相信“鬼”的说法,我也没深问,至于它是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的也没搞清楚。真遗憾。

  这本书就是由这种“火球”衍生出来的。书中的“我”,小时候目睹了父母被球状闪瞬间化成了灰,但他们的衣服却完好无损的情况。“我”的一件穿在里面的衬衣也被化成了灰,而外面的夹克却一点也没被伤着,“我”也没感到任何热量。这个恐怖之夜后,“我”立志要把这个东西研究明白。后来上大学“我”学习物理。硕士时也研究物理。硕士导师张彬坚决不同意“我”研究球状闪电。读博士时,我终于在另一位导师的带领下,如愿地研究起了球状闪电,但那不过是纸上谈兵——纯数学模拟的球状闪电。博士毕业论文通过的那天,张彬把“我”请到了他家里,向我敞开了他的球状闪电的世界——他和妻子都是这方面的早期研究者,妻子在一次追踪球状闪电的过程中被闪电击中,如“我”的父母一样化成了灰。张彬几十年来,一边作理论研究,一边追踪球状闪电,可是,理论研究都失败了,追踪也没有结果。在他的大量手稿中就有我刚通过的论文中的数学模型——那个已被他证明错误的数学模型。

   在研究闪电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叫林云的姑娘,她是位军人,研究新型武器的科技型军官。她的研究方向也与大气电学有关,“我”们就这样走进了同一个领域里。故事自此正式展开——

   球状闪电的面纱会被一层一层地剥开,他们的研究会一步步地深入,后面的才是真正脑洞大开的故事——作者会给大家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开放的想象,他走得很远,足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来读一下吧!

鉴书人:阁楼主人

关注“青色兰香家长鉴书”与孩子共同见证文学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