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97涂:掬水月在手

 盼哥写文字 2021-08-13

近日拜读《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追随王老师走进小学语文教学之诗意的殿堂。

初读王崧舟的专著,你稍不留神便会坠入其中。诚如林志芳老师序中所言:“那是一种切肤的体认,是一种恍如隔世的熟悉与亲切,这样的阅读,不是头脑的阅读,而是生命的阅读与灵魂的阅读。” 爱上一本书,就会爱上这本书的作者。是的,我愿意留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壤中,只是因为王崧舟,只是因为诗意语文。

十年课品,十年经典。自2001至2010年,王老师以其独特的解读方式,建构精妙的诗意语文;以其特有的语文情怀,演绎绝妙的诗意课堂。你读,就会拍案叫绝,你读,就会爱不释手。纵观整本书,最吸引读者的当数他在教学中鲜明的艺术特质、独特的教学设计以及他在课堂中的稳中求变,从王老师身上,我会自觉地读到丰厚的文化底蕴,干净慈悲的教育情怀。他提出的诗意语文,不是语文教学流派,而是一种境界。他在自序中写道:“因为,我是人!我必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正是他以慈悲的教育姿态行进在诗意语文教学路上的理由。

诚然,诗意是生命最初与最高的境界,是“精神的返乡”。他说:“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是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贵族气息,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是的,教育,不是口号,不是流派,而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

王老师是一位永不止步的行者。十年磨课,见证他在探究诗意语文过程中,赋予语文和自己绝对的宽容、绝对的慈悲、绝对的纯净。超越,是他生命的根性,以超越的姿态前行,这力量,必将超越他自己,超越时空,历久弥香。

且看“诗意语文”年表,这十年间,他没有停步,一路前行。就像《长相思》里的“山一程,水一程”,就像《慈母情深》中的“震耳欲聋”,就像《枫桥夜泊》里的钟声。他的课堂彰显着难以言说的精致和完美,或者说是儒雅和厚重。走进他的课堂,你会防不胜防地被感染,被牵引。有时候,掩卷深思:这是课吗?这应该是艺术品。唯有一遍遍品读,一次次咀嚼,才能真正悟其诗意教法的痕迹。课,人如其课,王老师和诗意语文,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这种唯美的诗意教学,只有王老师才有,别人无法效仿。

  此刻,我正捧着它,恰似掬水月在手”的感觉。

  爱也罢,醉也罢。

  我愿追随王老师,追随诗意语文,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